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九江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各位考生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部分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B.突显君主特殊领导地位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2.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汴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店,其余则有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据记载,当时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店则有成百上千。据此史料可以推断出()A.北宋的餐饮行业受政府的有效管理B.北宋政府实行特许专卖政策C.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D.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得日益壮大3.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下列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A.“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4.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5.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2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B.政治制度的缺失C.社会风气的影响D.人性的复杂微妙6.王守仁《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从这首诗中不能体现的是()A.王守仁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B.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C.思通万里,胸开三界,充满禅机理趣D.格物致知,追本溯源7.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下列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A.北宋政府“不抑兼并”“田制不立”B.南宋时期商业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C.两宋政府多与北方政权签订盟约D.宋词开市民文学之先河,影响深远8.阅读右图中晚清时期外国领事馆给其本国国民颁发的护照的具体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护照()A.颁布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B.证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便利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D.促使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9.下图是清朝光绪初年(1875年~1885年)由礼部铸造的“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总兵官之关防”的正式官印,但一直没有启用。作为实物,在光绪初3年,它的铸造反映了()A.台湾逐步脱离祖国怀抱B.中央试图强化对台湾管辖C.满汉民族矛盾不断加深D.顽固派抵制军政机构改革10.下图是1931年10月5日,刊登在上海《申报》头版整版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烟广告,将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极似一支利箭由东射来;叹号两侧有“外侮日亟”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该广告()A.将企业的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B.体现了当时实业救国的主流思想C.表明民族工业的生存受日本威胁D.设计意图受到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1.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12.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B.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关于民主、科学的观点C.梁启超受到一战后西方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4D.胡适赞同梁启超关于科学在中国破产的观点1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1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A.实现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B.与新三民主义的经济思想本质一致C.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D.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15.古代罗马文明为人类政治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法律制度,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宁可让罪犯逃脱惩罚,也不可枉屈一人。”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体现疑罪从无的人文主义精神D.是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的起源16.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B.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C.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5D.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17.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B.重视分权制衡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D.建立了责任内阁18.阅读《欧洲宗教改革形势图(17世纪初)》由此可知,当时:A.新教区的经济水平相对更高B.欧洲的民众普遍信仰天主教C.天主教区的王权势力更强大D.伊斯兰教区资本主义更发达19.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骨相学等利于就业的课程。男女课程的差别表明()A.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B.工业革命促进了男女合理分工C.工业革命凸显了性别分工D.妇女不适合学习男子所学专业20.“‘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图例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区伊斯兰教影响区新教区神圣罗马帝国疆界大西洋地中海6有国王的王位。”材料旨在说明,“光荣革命”后()A.王位继承的规则发生了根本性变更B.议会可以随意废立新国王C.英国议会制度真正确立起来D.议会取得对国王的监督控制权21.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22.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要使消费与投资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不得不予以调节”。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5位自己信任的人成为最高法院法官,时人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这表明()A.资本主义调节机制可以解决经济危机B.罗斯福新政破坏了传统三权分立原则C.解决经济危机不能以牺牲民主为代价D.非常时期总统的行政权得以扩大强化23.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国际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B.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D.“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4.“它击碎了一个权威,却又树立了另一个权威。它用知识的力量反抗了迷信,但是却陷入了对知识的重新迷信之中。”这段话适合用来评价()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25.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7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大题,每大题若干小题,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材料二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背景。(8分)(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形成于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留日热”,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000多人,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在“留日热”的影响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深造。材料二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10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这8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1925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7500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2500多人,占1/3。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劳工神圣”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许多青年认为法兰西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实际体验一下。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他们基本上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培养革命栋才。——据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两次留学潮出现的社会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留学教育的不同影响。(6分)28.(20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
本文标题: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1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