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瑞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研究doc12
中瑞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研究本文分析研究了瑞士银行业。瑞士银行系统是众多种类银行并存,混业经营的体系。通过实证,作者有证据表明,中小银行规模经济而超级大银行未必规模经济。因此,中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关注规模经济和混业经营。当今世界,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不断突破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界限。随着金融机构的发展,金融机构的规模和结构问题日显突出。中国曾经效仿美国在80年代后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经营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出现了四大国有银行,中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和城市城市信用社,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企业并存的金融层次和结构。然而,世界金融的潮流却指向了结构性重组和混业发展的方向,美国的Gramm-Leach-Bliley法案,使得全美商业银行可以突破长久以来的限制,商业银行正在广泛地深入证券和保险的领域,其中以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并购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领域扩张对于利润和费用的影响,这是中国银行改革实践中业已预见其意义但未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欧洲银行业有着悠久的混业传统,商业银行涉足的领域广泛。而且随着欧洲二号银行法令(ESBD)和投资业务法令(DIS)的实施,随着今年来欧洲银行盛行的兼并和重组,欧洲的超级全能银行在欧洲银行体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所以,对于欧洲银行业的观察,可以使我们认清金融混业的发展,借鉴制度的新架构,测量各种潜在的损失和收益,从而给中国金融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创新提供参考。这种分析,以中国本土的商业银行为本位的,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瑞士银行业作为分析的样本。瑞士金融业不仅声誉卓著,发展健全稳定,本身信息透明充分,而且有着悠久的全能银行传统,兼并和重组又具有充分的典型性。一、当前瑞士银行业的发展趋势1、瑞士银行业概况瑞士商业银行系统是典型的全能型银行系统。同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一样,瑞士联邦法律对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没有过多的区分和限制。银行类的金融机构都可以进行各种金融活动,有如借贷,证券业务,资产管理等。当然,商业银行仍然必须遵守诸如资本充足,流动性等要求以防范风险。我们把瑞士银行按照涉足的金融活动和规模不同划分为十个种类。在瑞士,真正的全能银行同专门的借贷性质的商业银行,同专门从事金融市场业务的“银行”并存。瑞士主要的银行种类包括是:大型银行,州立银行,地区储蓄银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银行,证券交易银行,私人银行,外国银行,乡村银行(RaiffeisenkassenBankinruralareas)和其他银行。下面对各类银行作简要说明。2、瑞士各种银行的不同业务重点和基本规模大型银行数目很少,却是国内金融市场的主体,涉足广泛,传统的银行业和现代银行业无所不包,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业举足轻重。州银行是由地方政府出资的国有银行,有着政府信用担保。不同州银行涉足的领域差别很大,小型的州立银行,主要通过国内信贷业务盈利,而大型州银行主要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市场服务赢利。地区储蓄银行以本地区抵押贷款作为资产的主体,业务局限在很小的地域内的信贷。乡村银行是一种特殊的坐落在乡村的金融机构,他们开展互助合作性质的金融活动。单个的信用合作社同一个类似乡村银行的中央监理机构相联系,1000余家小型的银行结成整体。商业银行既经营工商业信贷,又涉及一些金融市场业务,从总体上来看是中等规模的银行。证券交易银行是小规模的,从事证券的自营、经纪等业务的投资银行。消费信贷银行规模同样不大,主要是提供个人耐用消费品信贷业务。外国银行是法律所规定的,非瑞士人所持有的,但受瑞士联邦法律所约束的银行。外国银行的规模和业务也千差万别,有些是综合全能银行,有些从事传统借贷业务。其他银行是由于从事业务过于庞杂,无法归于任何种类之中。私人银行是非公司制法人,其业主个人对所有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主要从事证券经营。因此,他们可以不接受瑞士银行监管法律中的大部分条文。因为乡村银行和私人银行面临的风险和收益和其他的种类的银行不相同,所以他们一般被排除在对银行业的分析之外。3、瑞士银行业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重大变化根据瑞士中央银行所积累的统计资料,90年代瑞士银行业存在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传统的借贷业务在银行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金融市场操作的重要性稳步提升。利息收入在银行业收入中在1990年占总收入的86%,但是在1999年,利息收入仅占到总收入的63%。与此同时,证券业的收入由1990年总收入的11%上升到1999年的26%。银行的盈利面上也有相似的趋势:1990年,净利息收益等于金融市场业务的手续费和收益的102%,但是在1999年,这个比率下降到48%。二是银行数目减少,规模扩大,并购成风。由于1990年到1995年经济的萧条和市场不景气,银行损失准备从1990占总资产0.56%上升到占1995年占总资产的1%,全瑞士1990年银行数为495家,1999年为372家。平均的银行资产规模从1990年的22.6亿瑞士法郎上升为60.29亿瑞士法郎。在萧条期,地区和州立银行的损失相对严重,大量的资产成为了不良贷款,偿付能力下降。混业经营的大银行因为金融市场的丰厚回报,损失相对较低。所以,大商业银行依靠稳定的利润,并购了一些陷入了困境中的中型银行。从统计数据上,地区性储蓄银行数目由204下降到了127,州立的银行数目从29下降到了25,而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以其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计算,从48%上升到了55%。瑞士的宏观经济状况在1995年之后好转,市场的回报率稳定而缓慢地上升,银行业的整合却仍在继续进行。1995年到1997年,瑞士银行总数从413家下降到了372家。其中,地区性银行数目从127家下降到了106家。外资银行的数目由141家下降到123家,而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从55%上升到了67%,州立银行从19.8%下降到了13.2%,地区银行由5.5%下降到了3.3%。毫无疑问,这种银行购并的趋势代表了较小的,主营传统借贷业务的州立和地区性的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下降了,大型的全能银行的地位日益提高。90年代的前半期,这种趋势是由于经济的萧条和地区性商业银行金融状况的恶化。但是1995年之后宏观经济转暖,地区和州立的银行也并不再面临累累的危机和坏账,这种持续的购并趋势有待继续的研究。二.对于瑞士银行业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根据BertrendRime,KevinJStioth规模经济参数RSE(rayscaleeconomies),经济规模扩张参数EPSCE(expansionpathscaleeconomies),经济规模折减参数EPSUB(expansionpathsubadditivity)测定评估瑞士银行业的规模经济,结论如表1表1:瑞士银行业规模经济指标评价1996年到1999年级别资产规模百万瑞郎元年份1996199719981999C/A1A1005.945.325.594.5522003200450051500610000RSE1A1000.4700.4980.5520.58422003200450051500610000EPSCE1A10022003200450051500610000EPSUB1A1000.1160.004-0.0020.00122003200450051500610000资料来源:Banquenationalesuisse,2000,LesBanquesSuisses.DirectiondelaStatistique,Zurich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C/A是增长一个单位的产出所耗费的可变成本乘100。RSE是衡量规模投入增长关于产出的弹性。显然存在如果RSE<1,投入同比例小于产出,规模经济。如果RSE>1,规模不经济。EPSCE则是考虑到大规模的银行和小规模银行再产出结构上的差异而对RSE作的修正,假设小银行A将按比例沿指定的路径上升到大银行B的投入关于产出弹性。显然存在EPSCE<1,规模经济,EPSCE>1,规模不经济。EPSUB用来衡量一种假定情况。假设大银行B被人为地拆分为两个小银行A,D时,如果小银行A,D地总产出较B没有发生变化,A,D和B的成本开支变动差。显然,EPSUB<0,两个小银行的成本开支小于拆分前的大银行,规模不经济。如果EPSUB>0,两个小银行的成本开支大于拆分前的大银行,规模经济。相关参数的定义具体如下:RSE=∑dlnC(W,Y,Z)/dlnYEPSCE=∑{[dlnC(W,YB,ZB)/dlnY]×[(YB-YA)/YB]}×{[C(W,YB,ZB)-C(W,YA,ZB)]/C(W,YB,ZB)}EPSUB=C(W,YA,Z)+C(W,YD,Z)-C(W,YB,Z)其中,W是投入的价格Y是产出量Z是固定的净投入或者固定的净产出C是可变成本。具体数学推求请参考相关文章。对上述统计表格分析可以发现有趣的结论:根据最简单的C/A统计指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规模经济在瑞士银行业中的巨大威力,最小规模的银行显然为之承受着最大规模的成本,而最大规模的银行平均成本最低。根据高级的RSE,EPSCE统计指标来衡量,可以发现如下现象:中小规模银行实现了规模经济。相反,大型银行特别是国际知名的超级银行,反而存在规模不经济的现象。故而我们得出结论:规模经济的状况只有在银行规模不大的时候成立。解释原因:超大银行过于松散、过于庞大,各大业务部门联系反而不如中小银行密切,资源共享在技术上、制度上、地理上反而难以实现,造成营运成本上升,反而规模不经济。根据EPSUB的测算统计指标,结果表明:表明多元经营对于中小银行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大型银行不利。解释原因:中小银行管辖区域比较小,在小区域内企业、个人的消费心理、投资模式比较一致,有利于中小银行开发统一的商业模式,来低成本地进行多元业务。相反,超大银行地域分布全球,全球企业、个人的消费心理、投资模式、文化背景千差万别,不能开发统一的商业模式,多元经营必须众多不同的商业模式,管理成本特别是风险管理成本由于制度不一而迅速上长,营运成本上升,反而规模不经济。同时,我们注意到,参数年度变动也不小,尤其以EPSUB为甚。变化表明:随着宏观金融形势的好转,银行业不一定向规模经济的方向优化。解释原因:中小银行对经济好转的灵敏度高于大银行.三.瑞士银行业的现实经营特征总结。1、银行资本集中,业务全能化瑞士银行业的资本主要集中在四个超级银行中。四家银行是瑞士金融业的支柱,并作为全球的大银行,参与国际金融的竞争。从地区上,银行资本集中于苏黎世和日内瓦两大城市。业务上,瑞士银行是典型欧洲全能的银行,不是国内意义上商业银行,经营诸如中长期的贷款,证券经纪业务,外汇买卖业务,贵金属业务,房地产业务等,满足了客户多样话的要求。2、银行国际化程度高,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外国银行云集。瑞士银行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开展同业资金的拆放,参与国际银团项目融资,国际证券的买卖。同时,瑞士拥有苏黎世等国际金融中心。再者,瑞士政局稳定,金融发达,货币坚挺,外国银行大量进入设立合资或者独资金融公司。3、银行业法制健全,技术先进。瑞士银行制度本身的发展,就是银行法制的发展。1874年《瑞士联邦宪法》对银行初步立法,其后颁布了包括了最为重要的《国家银行法》在内的518条法案,管理严密。同时瑞士拥有瑞士银行委员会,中央银行,瑞士银行联合会的共同监督体系,权责明确。在技术上,瑞士银行的电子化已经相当完善。4、四大超级银行规模未必合理,中小型银行面临经营上的困难,重组和并购盛行。对于超级大银行,我们不能够认同规模经济的说法。综合业务和力求并购的这些金融集团,平均成本可能是随规模上升而递增的。我们无从解释州银行和地区银行业的退步,因为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以传统银行业务为经营方向的中型规模银行在成本和利润上由任何不利之处。可行的解释应该是,传统银行业务的预期收益率不如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业务,大型全能银行混业经营,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获得的利润构成了其主要利润来源。随着技术和金融手段的发展,以及大型银行规模既定时本身
本文标题:中瑞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研究doc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