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淮安市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评语:报告结构清晰完整,能够学习并正确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多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调查结果和分析建议具有一定价值。成绩为优。淮安市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的调查朱微微张颖石佳佳陈灵超(淮阴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江苏淮安)【摘要】在全球经济日趋激烈的今天,当代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淮安市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的现状探讨淮安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高校、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对策,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淮安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的特点。【关键词】淮安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正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着,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相继出现。“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这似乎已成为广大大学生的“共识”。尽管人人都知道大学生毕业初次就业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势对却致使全国大学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政府、高校、社会不得不考虑更多来缓解就业压力。一、全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现在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基本上可以用李白的一句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简单的说明。据统计,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145万,比2001年的115万增加了30万;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猛增至212万人,增幅达46.2%;2004年达到280万人,而且以后每年的增长率还将保持在10-30%;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达到63.67万人。事实上,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就业形势已经急剧的恶化了。此外,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2008年又创新高,达到532万,但与此同时就业率却有所下降。预计2009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将达到592万人,达历史最高。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表12001—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毕业生数(万)115145212280338413495532就业率(%)8080757372.672.67070注:数据来自教育部门,是以学校的签约率来统计的。二、淮安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毕业生自身能力缺陷1、知识不牢固,视野狭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缺乏理论知识,实践也就很难进行。淮安高校大学毕业生中,有63.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条件不足,知识掌握不牢固,且知识了解不全面,很狭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造成知识掌握很浅,难以深入研究问题。与此同时,诸如英语、计算机等的掌握也是不少毕业生所担心的。调查中,大多数毕业生对自身的定位还是较准的。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盲目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就业形势看得十分乐观。2、缺乏工作经验及求职技巧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工作经验的人往往被录用的概率更大,而大多数的大学生几乎没什么工作经验也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因此就业相对而言较为困难。本次调查中,有45.1%的被调查者担心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会给以后的求职就业带来很大的困难,67.0%被调查者认为自身缺乏求职技巧,53.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提高自身的技能,而且,成人教育、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进城打工、“海归”等归国工作均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很大的困难。3、只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技巧“纸上谈兵”,说的是一个人只懂书上的东西,但却无法运用到实际中去。由于高校课程、专业等的设置,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整个四年中学到的只有书本上的东西,无法将其运用出来。且多数毕业生工作实践适应过程很长,但现今的企业要求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求员工一进去就能给其创造效益,因此,不少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遭遇很大的阻挠。4、毕业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只注重知识,不注重实践;只注重学习,忽略人际交往;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只注重个人的利益,忽视集体的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这些都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整个调查中,每位被调查者平均约有2至3个求职困难无法解决。(二)高校教育结构设置不合理1、专业设置不合理,落后于社会发展当经的高校专业设置往往过于老套,缺乏创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四年里学的东西有的等到毕业出去时已经不适用。而且,一般多数专业只设置了很少的实践课,学生专业能力应用很不自如。虽然高校也设置了一些了解时势、思想教育一类的课程,但此类课程大多却形同虚设,学生很少能从里面学到什么或者因课程设置过于单调,学生往往没有任何兴趣进行该课程的学习。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排名前三最难找工作的专业是:文史类,师范类,农林类,相对而言理工科类的专业工作要好找一点。2、高校扩招带来就业压力从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学校教育从以往的“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受教育人口多了,但带来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有54.9%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扩招致使“供大于求”,造成求职困难。受高等教育学生多了,但学得不精,样样通却又样样都不精;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不高;专业素质缺乏应有的能力技巧;心理素质普遍偏低等一系列由扩招带来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与此同时,形成一种独特的现象——社会急需人才,但大量的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3、学校名气不足“名牌效应”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现象。调查过程中,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名气的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比有名气的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虽然有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名牌效应”不一定会造成就业困难,但这一社会现象却不能被忽视。(三)淮安地域性差异、经济因素等淮安,地处苏南苏北交界地,经济发展相对于苏南而言较为落后,因而也导致了其他诸如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落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缺少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高校的建设诸如实验室、就业实习等一些创新性内容均被受到限制,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同时,由于淮安地处偏北,经济不发达,高校引进人才也相对而言较为困难,因此,师资力量也相对不如经济发达地区。整体而言,淮安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四)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联系不紧密本次调查中,36.7%的被调查者认为招聘会信息不充分,30.8%认为对就业政策缺乏了解,30.0%认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联系不紧密等等,均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36.3%被调查者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根本就不知道或不予理睬,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达成共识,学生自身也不去了解相关信息以及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导致的“专业不对口”现象也日益严重,调查结果显示,有45.1%的被调查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对这种“专业不对口”现象51.6%的被调查者认为虽然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仍可以克服。三、淮安市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出台的对策(一)淮安市人事局、教育部门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政策淮安市人事局、教育部门响应国家、省的号召,开展一系列就业活动。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部队就业,并有相关优惠政策;选拔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等等,有效地从时间、地点、结构等方面缓解了就业压力。(二)高校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实施校、系院两级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综合体系,涉及到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等方方面面。学校要办成人民满意的地方院校,需要齐心协力。全校上下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统一到实践“三个代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上来,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校、系院两级重要工作日程上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都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重点,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院长亲自抓,校其他领导具体抓、抓实、抓细。各系院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就业工作负总责,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抓。各系院“一把手”专题研究本单位的就业工作,用开拓创新的思路,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主动了解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三)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系院领导、辅导员等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重心下移、突出系院的工作格局。1、加大校内外就业市场建设力度。学生处、各系院,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就业市场的建设,举办好校内就业常设市场,降低学生求职成本和求职风险。同时,不断开拓校外市场,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以及地市人事部门的联系,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他们广泛宣传学校,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单位就业需求情况。2、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各系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把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3、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学生处、各系院,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网上信息服务制度,校、系院就业信息网站(页)实行链接,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方便、快捷、资源丰富的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校内“信息共享、政策发布、指导咨询、网上招聘、远程面试”五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建设目标。(四)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创新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务部门、学生处、各系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学生思想修养、道德素质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五)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建设和目标管理校学生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新形势变化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修改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各系院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本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实行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认真做好历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考评工作。(六)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系(院)、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广泛开展动员大会、宣传和组织,把我国家和我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的政策信息及时传达给毕业生,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建立系院与校友的联系机制。各系院和相关部门继续总结以往好的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帮助和指导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公务员和选调生。(七)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带动劳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学校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和各系院党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现有资源和手段,极强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习实践活动,通过讲座、演讲、树立创业典型、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在大学生中形成“自主创业”、“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氛围。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士、企业家、创业成功者为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座谈等,邀请校友当中的“创业明星”现身说法,充分发挥杰出校友的示范作用。(八)进一步加强学校就业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打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学校就业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从而尽最大努力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千方百计使就业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传达给每一位毕业生。2008年,全国启动了“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立体化平台”,它将为毕业生提供丰富、快捷的就业服务。学校将大力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通过集中的、系统的培训使就业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确保就业指导人员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四、对“淮安市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的”思考本次通过调查淮安市高校毕业生以及高校相关就业部门,文献检索政府等就业政策信息等等,推断分析出淮安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高
本文标题:淮安市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4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