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材料 > 材料应用与处理课程标准
1《材料应用与处理》课程标准注:本标准用于项目课程,其它课程另行规定编制格式与要求。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46学分:3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动工具方向)先修课程: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动工具方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进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并能根据零件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材料选择,以及安排合理的工艺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具备作为一个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者必须应有的能力。本课程是学生最初接触的有关工程应用的课程之一,与之同步的课程有机械识图与制图,为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电动工具结构设计、机械零件数控加工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通过社会调研、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而开设的,并设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材料的选择”和“金属热处理”为本课程的三大工作任务。在进行课程项目设计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引入必要的理论知识。但鉴于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知识较锁碎、抽象,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弱化,以典型零件作为载体提炼基础知识,强化知识的综合应用,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如围绕“材料的选择”这一工作任务的项目设计中,以工程中常用的几类典型零件作为载体,先根据工作条件直接选用材料,再介绍相关的材料知识,这样一方面突出了知识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训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倡导学生“做中学”,并利用多媒体、工厂现场生产录像创设工作情景,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理念。二、课程目标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关材料的成分、性能和应用以及材料性能改善的工艺方法,具备能够对具体零件进行合理选材,并安排合理的热处理工序以改善其性能的能力。同时培养诚实、分析问题科学严谨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具体如下:(1)能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2(2)能绘制识读铁碳合金相图,使用金相显微镜识别铁碳合金平衡组织(3)能描述各种热处理工艺特点;(4)能识别材料并比较各种材料的性能,对零件进行合理选材;(5)能合理安排零件生产中的热处理工序,并根据工艺手册制定其热处理工艺。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和要求技能内容和要求1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掌握材料的各力学性能指标的定义熟悉各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与测试原理掌握影响各种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会使用布氏、洛氏硬度计,并能选择合适的硬度测定方法会测定材料的抗拉、抗压强度、塑性、韧性2材料的选择掌握碳钢、合金钢的化学成分的性能与用途掌握铸铁化学成分的性能与用途熟悉铝、铜及其合金的化学成分的性能与用途熟悉粉末冶金的性能与用途熟悉橡胶、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用途掌握零件的选材原则熟悉典型零件的常用材料会识别各种材料的牌号能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3金属热处理熟悉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和铁碳合金相图掌握钢的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等普通热处理的工艺要求及应用熟悉钢的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的特点与应用熟悉典型零件的热处理能用金相显微镜识别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碳钢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能选择常见钢的热处理方法能根据热处理工艺手册制定常见钢的热处理工艺其它机动考核评价总课时46四、实施要求(一)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3想。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通过完成典型零件的选材与工艺处理,引入必要的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材料性能、应用与处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二)教学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任务的引入,采用多媒体与录像以分析典型零件的工作条件与性能要求出发,采用多媒体与录像模拟加工现场,选用典型零件的工艺处理过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能够进行常用热处理工艺方案编制。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典型零件的材料选择及其热加工工艺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工厂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4五、教学评价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六、其它说明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附]执笔人:倪艳敏审核人:制定(修订)日期:2008年1月23日
本文标题:材料应用与处理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4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