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温州22中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会考复习训练二
1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会考复习训练二一、选择题(一)(共4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坍.圮pǐ亘.古gèn蝉蜕.tuì熨贴yùB、倔.强juè粗糙.cào包扎.zh..ā.田凫.fúC、老饕.tāo慰藉.jiè跌宕.dàng攫.住juéD、狙.击jū嗜.好shì憎.恶zēnɡ沮.丧j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蜚然成章玉砌雕栏凝眸远眺言简意赅B.绞尽脑汁一愁莫展黯然神伤欢呼雀跃C.骇人听闻瞬息万变不屈不挠姗姗来迟D.雏鹰展翅似曾相识云云众生哀声叹气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北京奥运会日益的时候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观众应加强观赛礼仪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争做文明观众。②四季的,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通过我的指间流动。③最近偶有老人在股票交易厅突发急病的事件发生,让人为这些老年人的健康担忧。A.临近变换不免B.临近变幻难免C.邻近变幻不免D.邻近变换难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关于李咏要离开“幸运52”栏目组的消息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B.在刚刚结束的马德里世锦赛上,由于张洁雯不慎扭伤,这对身经百战的“广州双姝”铩羽而归....,以卫冕羽毛球冠军身份参赛的她们止步4强。C.曾几何时....,这里荒无人烟,一片凄凉;而今,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D.有些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浑然天成....,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苦心经营的妙笔。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C.在“两代的矛盾与冲突”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自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的原因。D.很多人利用“十一”长假外出游玩,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出了相关提示。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阿房宫赋》,前人认为:“一起突兀,一结无穷”,中间写宫室和宫女生活部分“藻丽流动”。B.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C.罗汉们老到七、八十,小到六、七岁,没牙的老媪,花裤脚的闺女。D.“了不起!”这一出悲剧的确打动了我们,我们议论纷纷:“支那也有了不起的女人!”7.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①地方宽敞的摆着茶桌②地方狭小的只有炕几③前墙正对着万丈深渊④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丘⑤有的是一条金牛⑥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爪篱⑦有的是一根棒槌⑧有的窗口放着一对鹦鹉A.③④②①⑤⑦⑧⑥B.⑥⑧⑦⑤①②④③C.⑧⑤⑥⑦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⑧⑥⑤⑦8.选出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主要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海因里希·伯尔是法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是《火车正点》。2B.肖洛霍夫,苏联著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C.《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写成了前八十回。乾隆年间,高鹗补作后四十回,合成一百二十回本,成为《红楼梦》的通行刊本。D.《六国论》的作者苏洵是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这两篇文章都旨在借古讽今。阅读下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9-10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9.选出对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风流人物:赤壁战场的英雄人物B.雪:喻浪花C.强虏:劲敌,指曹军。一本作“樯橹”。D.故国:故地10.对该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三句,先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气魄极大,笔力非凡。B.“故垒”三句,忆三国时著名的赤壁史实,即周瑜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C.“江山如画”二句,总写当时出现的三国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真是“一时多少豪杰”D.“羽扇”句指诸葛亮。诸葛亮手摇羽毛扇,头戴纶巾,有“儒将”风度。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11-12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1.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12.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B.后秦击赵者再./一鼓作气,再.而衰C.秦以.攻取之外/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赵尝五战于.秦14.对下面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赵尝五战于秦②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③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④其势弱于秦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③/⑤C.①④/②⑥/③⑤D.①④/②/③/⑤/⑥15.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心中所牵挂的最后的几片常春藤叶,既是她不断凋零的生存愿望,也是她尚未完全放弃的最后一丝生命寄托;贝尔曼画出的那片常春藤叶是生命的杰作,它既是贝尔曼的生命绝3唱,也是琼珊的生命序曲。B.《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因战争刚刚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的“我”,被送到改造为战时医院的母校救治,这一精心设置的巧合凸现了深刻的社会悲剧,使得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学生与炮灰、健康与残疾的冲突触目惊心。C.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提倡用现代诗歌来开拓散文的新境界。在《听听那冷雨》中,他借助通感手法,将不同感官的感觉联结在一起,使形象在联想中得以凸现,让读者与作者沐浴在“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意境里。D.《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时而笑,时而哭,忽又转悲为喜,安慰黛玉,吩咐婆子,逢迎贾母,显耀自己,面面俱到,处处讨好,鲜明地表现出这个人物完全不守做孙媳儿媳的规矩礼数的性格特征。二、选择题(二)(本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16—17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6.下列对这段文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这一节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以及叶子下的流水,是按照从远至近、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B.作者的高明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是在淡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C.这一节运用动静结合写法:荷叶、荷花是静态描写,荷香、荷波是动态描写,这样有动有静,充满生机。D.本节用了不少叠词,读来顺口,听来悦耳,有声韵之美,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氛围,有很强的表现力。17.下列对文中语句和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出水很高的叶子亭亭玉立的美姿。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了通感手法,写出荷香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特点。C.“点缀”准确地描绘了绿叶满池、荷花稀少的景象,如果换成“开”,原文清雅悠远的意趣就减少了许多。D.“高楼”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愁思,与“冥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词句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18—19题。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18.对画线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认为,无法生存的人再也看不到他所讨厌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B.“也还都不错”其实是反语,表达了“我”沉痛而愤激的思想感情。C.“我”认为无聊的人苟活世上实在可悲,表达了“我”对庸众的不满。D.祥林嫂厌生向死,倒也是个不错的归宿,表达了“我”自我开脱的态度。419.对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为人物设置活动的背景,表现了“我”即将离开鲁镇时内心舒畅的心情。B.雪的瑟瑟有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渲染了祥林嫂死去之夜凄凉的气氛。C.长夜沉寂寒冷,灯色昏黄微弱,更衬托了“我”内心深处的沉痛和哀悯。D.和开头写景相照应,在极冷寂的氛围中开始了对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叙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不敢言而.敢怒B.李牧连却之.杳不知其所之.也C.此言得.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本文标题:温州22中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会考复习训练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7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