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板椒栽培技术一、选用良种我区的板椒主栽品种以金塔、益都红、韩光102为主。板椒果实羊角形(又称羊角椒)果长10—12厘米,横径2.5厘米左右,干椒单果重2.5克左右,单株商品果20个左右,亩产干椒300—400公斤,高产田可达500公斤以上,果实紫红色,皮厚,平整光滑。经生长发育情况调查,板椒一般10—12片真叶开始现蕾,现蕾到开花需要10—15天,第4—5天生长一片真叶,6—8天长一果苔,单株有效果苔数为6—7苔,生育期较线椒早2—4天。二、土地选择为了实现辣椒的优质高产,应选择土层深厚,保水肥,2—3年来未种茄科作物的地块,前茬以小麦、瓜类、豆类作物为好。三、平地、整沟种植辣椒的地块,在秋耕秋灌的基础上,早春进行机力平耙压复式作业,人工细平,达到地平、土碎,墒足,边齐的整地标准,为机力开沟铺膜做好准备,种植方式应根据土壤墒情而定,地下水位高,土壤保水能力强,墒度好的条田,可以平种,一般在3月下旬,机力铺膜,行距与甜菜行距相同。开沟种植,开沟种植一般在4月上旬开沟,沟距1.2米,在机力铺膜与开沟的同时都要带好种肥,要严格铺膜、开沟追肥质量。铺膜要行直行匀,膜面平展,采光面好,覆土严密,机力开沟要与整沟同时进行,严格整沟质量,使沟面达到平整、细碎、干净、整齐,高低宽窄误差不得超过5—8公分,为铺膜、打洞、播种创造好的条件。四、及时早播,严格播种质量,保全苗焉耆垦区一般3月25日开始,4月10日前播完为宜,采用人工打洞点播的方法,播种深度1.5—2公分,每穴点番不得少于10—12粒,覆土1—1.5公分左右,封口严密,提高膜内温度。五、合理密植株距18—20公分,每亩留苗密度在9000—10000株,采用每穴双株留苗的方式较适宜。六、适期施肥施肥原则是:带好种肥,重施花椒肥,补施叶肥,采用地下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6、1地下追肥:氮磷钾“三要素合理搭配,在我区氮磷比以1:1.5较适宜,总投肥量40—50公斤/亩,开沟或铺膜时每亩三料1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花椒期追肥一般在6月25日左右进行。追肥量每亩磷酸二铵10—12公斤,尿素10—12公斤,钾肥2—3公斤。6、2叶面施肥:进入八月份之后,椒株根系发达,叶、果满身,再进行地下追肥已不适当,如在这时出现缺肥现象,可以采用叶面追肥补救,叶面追肥可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100克/亩喷施,也可用1公斤磷酸二氢钾稀释后加50公斤水/亩喷施,每隔十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见效。6、3生物调节剂的应用用于辣椒生长的调节剂,如:天丰素、奇丽施、科联—99等等,辣椒的花蕾期喷施,可以促进座果,加速椒果生长,防止脱落,起到明显增产效果。七、适时灌水,注意灌水质量羊角椒灌水,应根据土壤墒情而定,苗期植株矮小,需水量少,一般墒情好的地块不需灌水,当辣椒进入开花座椒盛期,需水较多,如此时缺水,椒株出现萎蔫状态,应及时灌水,否则就要千百万落花、落椒。头水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进行,头水灌后要紧接着二水以防地表干裂影响根系发育,全生育期灌水5—6次,每次灌水量要小,次数要多,严禁大水漫灌,要浸润灌溉,尽量避免水淹椒株的基部,辣椒中后期灌水以保持田间湿润为宜。八、推广辣椒打顶技术,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借鉴棉花整枝打顶的方法,对辣椒进行打顶,打顶应根据品种特性,椒田长势,对椒田密度大,长势旺,通透性差的条田,必须进行全面打顶,对长势一般的条田,可点片打顶或不打顶,打顶时间一般在8月10日至15日,打顶的方法:用镰刀削掉所有分枝上顶尖,打顶后及时用量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每亩10克缩节安混合喷雾。九、病虫害防治9、1辣椒的病害:主要有苗期立枯病和中后期的病毒病、疫病三种,苗期产枯病,适期播种,及时中耕松土,控制灌水农业防治可以防治。病毒病、疫病要做好预防工作,主要以农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综合防治的原则。9、2综合防治的方法主要有,①选用抗病耐病品种。②种子消毒。③轮作倒茬。④起垄种植。⑤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⑥化学防治:①及时防治蚜虫,切断传毒介体。②适期用药控制病害,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或雨后转晴时,立即喷药防治。防治疫病,可用72%甲霜灵锰锌,70%甲基托布津1:6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病毒病,在蚜虫迁飞高峰,结合防治蚜虫,加用病毒钝化剂,可用病毒A毒安克1:500倍液喷雾,也可用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注意喷药时要提高喷药质量,交替轮换药剂品种。十、适时收获,注意产品质量我区一般在9月底10月初收获比较好,采收时应注意采收质量,收获时不要用力挤压,采收后应及时摊晒,不能太厚,40—50厘米厚为宜。勤翻晒,保持蓬松透气,10—15天后便可打堆,分级待销售。铁板椒栽培技术一、品种主要是墨西哥板椒1、1品种特性: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强健,结果能力强,果实长羊角形,果面平滑,皮厚,果皮呈暗红色,长约20—25CM,横径约5—6CM,干椒单果重7—8克,单株商品果8—10个,亩产一般300—330公斤,抗病能力较板椒差,易染病毒病和疫病。铁皮椒一般4—5天长一片真叶,6—8天长一果苔,12—14片真叶现蕾,现蕾至开花需18天左右,全生育期150天左右。铁皮椒的栽培种植模式与沟植板椒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二、密度问题铁皮椒植株健壮,分枝开展度宽,每亩留苗6500—8000株左右,每米3穴每穴留苗双株较适宜。三、施肥量与氮磷比:铁皮椒施肥量较板椒高,总投肥量每亩45—50公斤,氮磷比1:1.53、1种肥:种肥要要开沟施入每亩三料15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注意施肥质量,要施在距沟沿8—10厘米处,施肥深度10—15厘米。3、2追肥:要根据目标产量需肥情况和田间植株长势而定,氮、磷、钾三要素合理搭配,做到既能满足椒株对养分的需要,以不造成浪费,氮磷比以1:1.5较为适宜,追肥时间,要在花椒期到来之前追施,(我区一般在6月25日左右),每亩磷酸二铵15—20公斤,尿素5—8公斤,钾肥3—5公斤。3、3叶面追肥:进入八月份之后,椒株根系发达,叶、果满株,再进行地下追肥已不适当,如出现缺肥现象,可采用叶面追肥来补救。可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100克每亩喷施,也可用磷酸二铵1公斤浸泡加50公斤水每亩喷施,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见效。四、适时灌水,注意灌水质量铁板椒灌水,要根据土壤墒情而定,苗期植株矮小,需水量少,一般墒情好的地块不需灌水,蹲苗30—40天左右,促进根系发育,降低座椒节位,增强抗倒伏能力,当辣椒进入开花座椒盛期,需水较多,如此时植株出现萎蔫状态,应及时灌水,否则就要造成落花、落椒,严重影响产量。铁板椒灌水,多次少量,浸润灌溉,严禁大水漫灌,避免水淹植株的基部,中后期灌水,要根据植株的长势,田间封闭程度,控制灌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为宜,停水时间应根据田间辣椒长势而定,植株长势旺贪青,田间通透性差,要适当早停水。一般在8月底—9月初停水为宜。五、病虫害防治铁板椒抗病能力较差,防治病虫害是铁皮椒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危害最严重的两病一虫。5、两病:疫病和病毒病。一旦发生落花落果,干椒花斑果多,品质下降,一般影响辣椒产量达20—30%左右,甚至绝收。一虫:二茬棉铃虫(食心虫)造成辣椒果实腐烂和花皮,品质下降。农业防治:①种子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也可有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清水淘洗干净后播种。此两种方法可减少污染种子的疫病和病毒病的病源。②合理轮作倒茬,防止重茬。③增施有机肥,合理氮磷配比,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④在苗期和盛果期叶面喷硫酸锌溶液2—3次,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⑤及时防治蚜虫,切断传毒介体。化学防治:①在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有明显防效。可使病株恢复健壮。②可用20%毒安克可湿性粉剂,稀释500—700倍液喷雾,一般2—3次。③喷20%病毒毙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0—120克,稀释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棉铃虫(食心虫)可用杀灭菊酯每亩25克,在7月下旬叶面喷雾,连防2—3次即可。六、适时收获我区一般在9月下中旬收获,此时椒果已充分红熟,色泽鲜亮,干椒品质好,争取在枯霜期到来之前收完为宜,太晚不易晒干,在采收过程中,要避免采收白皮、花果,严禁黄果、青果、红果混装。采摘时应轻拿轻放,不要挤压椒果,损伤椒果表皮蜡质层,影响干椒品质。七、晾晒方法采收的椒果运至晒场后,要及时摊干,先平铺晾晒,要摊薄,最好分个摆开,5—7天后翻晒一次,连翻2—3次,八成干时打堆,打堆时避免挤压,保持椒堆蓬松透气,防止霉变。晒场应选择干燥,通风、透气场所。避免阳光直接暴晒,禁止在水泥地上晾晒,否则会影响干椒色泽,出现花皮椒降低干椒品质。
本文标题:板椒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8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