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板蓝根栽培技术板蓝根(RadixIsatidis),又叫草大青、大青叶、靛根、蓝靛根、蓝靛、青靛、菘蓝。来源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根。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国家重点发展保护的中草药品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河北安国、安徽毫州等地,现各地均有栽培。以根入药称为板蓝根,以叶人药称为大青叶。根含靛甙、靛蓝等,叶含大青叶素B和靛甙等。药理实验证明有很好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杆菌和病毒病有很好疗效。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消斑等功能。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症。一、植物特征植物特征二年生草本。株高40~120厘米。茎直立,多有棱,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5~30cm,宽3~7cm,全缘或波状;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cm,宽0.5~3.5cm,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全缘。复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4;花瓣4,倒卵形;雄蕊6,四强;子房上位,1室。长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翅状,成熟时黑紫色。花期4~5月,果期6月。主根长圆柱形,肉质肥厚,淡黄色。二、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板蓝根野生终年四季均可生长。人工栽培可清明前春播,也可立夏后播,即3月中、下旬或5月中、下旬播种,还可以进行秋播,露地过冬,越年生长。但以春、夏播种为好,4月上旬种子出苗、5~6月营养生长;都处于良好的生长条件,7月抽苔、8月开花都有充足的温度和水分,保证根茎和种子的充实生长,11月中、下旬降温之前即可成熟收获。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板蓝根主根粗壮,入土较深,适应性好,耐旱、耐寒、耐脊但不耐涝,对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要求不严。可在海拔1000~1900米地区,年均气温13~20℃,年相对湿度60~80%,年雨量600~1500毫米地区种植,尤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和砂土种植为佳。板蓝根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能种植。喜阳光,可以连作。三、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宜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地种植。播种前先深翻土地20~30厘米,砂土地可稍浅些。施足基肥,以厩肥、绿肥及土杂肥为好,每亩2000~3000千克,然后耙细整平、并理成宽150~200厘米、高20~25厘米的高墒,墒面呈板瓦形。2、播种方法采用种子直播。于清明前种子用55℃温汤浸种10分钟,再冷浸4小时,捞出用草木灰拌种。在墒面上开挖两条2~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撒于沟内,以细粪细土各半的肥土覆盖,以盖严种子为度,然后泼水保湿。每亩播种1.5~2.0千克。播后7~10天出苗。3、田间管理在苗高8~10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按7~10厘米株距定苗,间苗时同时补苗移栽,以保证全苗。定苗后及时追施1次稀薄的人粪尿,以后每隔半月左右追施1次,连追2~3次,水肥充足,叶片生长茂盛,追施饼肥有利于根部生长发育。间套大豆、花生,绿肥等豆科作物。4、良种繁育留种有春播和秋播两种方法。春播留种是在当年不挖取根,待越冬后来年4~5月收籽。秋播留种则为第二年4月收籽。留种时选择生长健壮、籽粒发育完全、充实饱满的植株采种,脱粒干燥而成。四、病虫害及其防治1、霜霉病主要危害叶柄和叶片。病叶背面出现霜样霉班,最终心叶卷缩,叶片变黄干枯。防治措施:排水降湿,控制施氮;发病初期喷洒40%乙霉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8%瑞锰锌可湿性耪剂500~600倍液,或40%乙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任选一种效果均好。2、菌核病危害全株,从土壤中传染,基部叶片首先发病,然后向上依次危害茎、茎生叶、果实。发病初期病灶呈水渍状,后为青褐色,最后腐烂。多雨高温期间发病最为严重。茎杆受害后,布满白色菌丝,皮层软腐,茎中空,内有黑色不规则形的鼠粪状菌核,变白倒伏而枯死。种子干瘪,颗粒无收。防治方法: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增施磷钾肥。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施用石硫合剂于植株基部。发病时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苗校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任选一种,轮换使用。3、白锈病罹病叶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叶背长出一隆起的、外表有光泽的白色脓疱状斑点,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叶长成畸形,后期死亡。发病期4月中旬至5月。防治方法: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选育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4、根腐病被害植株地下部侧根或细根首先发病,再蔓延主根;有时,主根根尖感病再延至主根受害。被害根部呈黑褐色,随后根系维管束自下而上呈褐色病变,向上蔓延可达茎及叶柄。以后,根的髓部发生湿腐,黑褐色,最后整个主根部分变成黑褐色的表皮壳。皮壳内呈乱麻状的木质化纤维。根部发病后,地上部分枝叶发生萎蔫,逐渐由外向内枯死。土壤带菌为重要侵染来源。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7月为盛期。田间湿度大和气温高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防治方法:①选择土壤深厚的沙质壤土、地势略高、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并实行合理轮作。②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③发病期喷洒50%托布津800~1000倍液。5、黑斑病在叶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常具轮纹,周围有退绿晕圈,病斑较大,一般直径3~10mm。病斑正面有黑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后期病叶枯萎脱落。自5月起开始发生,一直可延续到10月。其中以6~9月发生最为严重。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①合理轮作,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菌源。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100)或65%代森锌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每亩用量75kg,连续喷2~3次。菜青虫、小菜蛾这两种害虫均以幼虫咬食叶片,形成孔洞和缺刻,影响作物生长,尤以5~6月发生严重。防治措施:冬季清除田间、田边杂草;发现初龄幼虫时喷洒90%结晶敌百虫800倍液,或25%苏云金杆菌乳油2500~3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2000~3000倍液。任选一种均可。6、蚜虫蚜虫也称蜜虫、菜蚜,多发生在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被害植物的汁液,使叶片变黄,表面萎缩,植株生长矮小畸形,以幼苗危害严重。防治方法:发生时用1.5%乐果粉剂,每亩用药剂1500克,于上午露水未干时喷洒,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四、采收与加工春播后可在每年的6月中旬或8月下旬收割叶子,从地面2~3厘米处割取,晒至八成干打捆即为大青叶,每年可采收2~3次;南板蓝9~10月采收全株,除去细根即可,北板蓝10~11月霜降前割除茎叶,挖取地下根,就地晒失水分半干时,抖去泥土,切去芦头,理直捆扎成把,再充分晒干即成。质量要求:以根部通直根长、粗壮坚实、粉性足、无须根和泥土为佳。叶子以暗绿色、叶大且少碎片、无枝干杂质为优。
本文标题:板蓝根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8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