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林业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林业对气候的影响+首先,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或者说森林是温室气体的吸收汇。+通过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增加碳汇。专家分析:我国现有森林植被资源的碳储量只相当于其潜在碳储量的44.3%。因此,通过合理调整林分结构,强化森林经营管理,能够大大增加现有森林植被的碳汇能力。+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通过严格控制乱征乱占林地等毁林活动,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通过强化对森林中可燃物的有效管理,建立森林火灾、病虫害预警系统等措施,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将会减少森林碳排放。+通过保护湿地和控制林地水土流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可以减少因湿地破坏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林木生物质原料可以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利用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和盐碱地、矿山复垦地等难利用地,还可定向培育一部分能源林,扩大林木生物质替代化石能源的比例,有利于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增加木材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用木材部分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不但可以增加碳贮存,还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生产原材料所产生的碳排放。+森林能够促进适应气候变化,通过实现林业工程,尤其是防护林工程建设,在加固海岸堤带、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释氧、调节气候等方面,可提高海岸带、沙化地区和农业等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森林生长自始至终受到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和气候有着紧密联系。二、气候对我国林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林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全球将持续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对我国林业发展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林业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地位+受温度上升影响,我国整体上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但空间差异明显,东北、华北及长江下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提前,而西南东部,长江中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推迟,同时物候期随纬度变化的幅度减小。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与20世纪80年代前相比,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春季平均温度上升0.5℃,春季物候其平均提前2天;春季平均温度上升1℃,春季物候期平均提前3.5天。反之,春季平均温度下降0.5℃,春季物候平均期推迟4天;春季平均温度下降1.0℃,春季物候期则推迟8.8天(郑景云等,2002)。+受气候变化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中国森林的分布与组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已观测到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北方一些类型的森林分布出现了空间转移。黑龙江省1961~2003年间因气温升高造成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及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的云杉、冷杉和红杉等树种的可能分布范围和最适分布范围均发生了北移(刘丹等,2007)。长期气候变化导致一些地区林线海拔升高。如祁连山山地森林区森林面积减少16.5%、林带下限由1900m上升到2300m,森林覆盖度减少10%(王根绪等,2002)。气候变化同时也影响干扰群落的恢复过程。区域气候变化已经导致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次生演替恢复速度降低,而且增加了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树木死亡率(臧润国等,2008)。气候变化后的条件还有可能更适合于区域物种的入侵,从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周广胜等,2004)。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位移是所有组成和栖居该系统的物种的位移,因此森林类型的消失将是伴随一些物种的消失,如我国寒温带已有的的极地成分、寒带和一些寒温带成分物种在我国的退出。由于生物多样性格局和物种关系链发生变动,一些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减弱或丧失稳定的食物链或生境的巨变就会濒危和消失。未来气候变暖将导致中国的温度带发生北移(李克让等,2005),从而改变我国森林植被和树种的分布格局。气候变暖将导致东北森林垂直分布带有上移的趋势,若降水也增加,则大兴安岭森林群落中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的比例增加,如红松、水曲柳等(程肖侠等,2008)。温度增加将导致寒温带大兴安岭落叶松林面积将缩小,南部边缘北移,甚至彻底在中国境内消失(钟秀丽等,2000)+受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倍增的影响,未来中国森林生产力将有所增加,增加的幅度因地区不同而异,变化于12%~35%(方精云,2000)。未来我国森林生产力的增加幅度随纬度增加儿增大,越湿润的地区增加幅度较大(彭少麟等,2002)。不过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如温度升高导致夏季干旱,因干旱引发火灾等,会使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气候变化引起干旱天气的强度和频率增加,森林可燃物积累多,防火期明显延长,早春火和夏季森林火灾多发,林火发生地理分布区扩大,加剧了森林火灾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出来。2000年以来,东北林区夏季火严重,森林火险期明显延长,夏季火对森林造成的危害更大。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林是我国对气候变化最敏感、反应最剧烈的地区。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干暖化趋势明显,特别是频繁出现的夏季持续高温干旱,使很少发生林火的夏季森林火灾频发,有时甚至超过春季防火期林火发生的次数(赵凤君等,2009)。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使我国森林病虫害分布区系向北扩大,森林病虫害发生期提前,世代数增加,发生周期缩短,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加大,并促进了外来入侵病虫害的扩展和危害。1961年到2001年的历史资料表明,冬季温度偏高的年份,病虫害发生严重,其线性相关关系极为显著(赵铁良等,2003)。+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碳库的增加或减少,都将对大气中的CO2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明显上升,降水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不大。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14种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中,土壤形成、废物处理、生物防害、食品生产、文化的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分调节、水分供应、防止侵蚀、养分循环、原材料、基因资源和休闲游乐的价值都增加,特别是防止侵蚀、养分循环及原材料的价值,增加幅度很大(张明军等,2004)。+气候增暖和干暖化,将对中国六大林业工程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植被恢复中的植被种类选择和技术措施、森林灾害控制、重要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等。中国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源头地区或偏远地区,森林灾害预防和控制的基础设施薄弱,因此面临的林火和病虫灾害威胁可能增大。根据用PRECIS对中国未来气候情景的推测,气候变暖使中国现在的气候带在2020、2050年和21世纪末,分别向北移动100km、200km和350km左右,这将对中国野生动、植物生境和生态系统带来很大影响。
本文标题:林业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9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