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任何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的物品。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中间性物品:不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排他性的俱乐部物品;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排他性的可拥挤物品;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排他性不完全的可拥挤俱乐部物品。外部性:经济行为主体的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表现为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共同特性:都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影响资源配置;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即同样的资源用在一个用途之后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通俗的讲,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的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以前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只考虑看的见的成本的传统。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人们不仅仅应该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损失,更应该考虑一些潜在的看不见的机会成本。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考虑机会成本。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做出是否继续上研究生的经济决策。鉴于目前人类本身还没有分身术,我们去继续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即是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参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而相反,我们工作的机会成本即是我们上研究生所能拥有的美好未来。资源配置:市场和计划是两种现存的基本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依靠的是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历史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稀缺资源的方式确实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探索经验表明,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体制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今天强大的中国!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进行经济决策,而非计划经济中的由政府垄断了经济决策权。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为自己的极大利益或极大效用而不择手段,正是这种激励作用才使得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指使着人们在追求自己福利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资源配置:是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林业经营形式:林业经营形式是在一定的所有制条件下,通过林业生产、再生产过程诸环节,体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要素组合的方式、规模及责、权、利关系。㈠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⒈承包经营⒉租赁经营㈡股份合作制⒈村林业股东会⒉多形式的林业联营实体㈢股份制企业㈣企业集团1949年前的买办经营、租佃经营,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国家统一经营、集体经营,改革开放后,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分别在各自的适用领域快速发展。林业经营形式的影响因素:⑴生产力发展水平;⑵林业生产特点;⑶森林资源状况;⑷经营特点。产权:“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不仅把产权看作一种权利,而且更强调产权作为一种人们对资产的排他性的规则,是形成并确认人们对资产权利的方式。“产权不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引起的人们之间的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产权分配格局具体规定了人们那些与物相关的行为规范,每个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都必须遵守这些规范,或者说必须承担不遵守这些关系的成本。这样,社会中盛行的产权制度便可以被描述为界定每个人在稀缺资源利用方面的地位的一组经济和社会关系。”“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以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即在德姆塞茨看来“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产权是享有财富的收益并且同时承担这一收益相关的成本的自由或者所获得的许可——产权不是有形的东西或事物,而是抽象的社会关系。”这个定义里包含了产权的四个主要内涵,即产权表现对财富收益的享有;产权是承担相应成本的义务;产权有“许可”的约束和保障;产权是抽象的社会关系。育林基金:育林基金是为了恢复、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本着“以林养林”的原则建立的林业生产性资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林业专项资金。它由林业部门从木竹销售收入中按规定比例提取或征收。轮伐期的概念及有关的基本理论定义:为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需的时期。轮伐期是一种经营周期,并包括抚育、采伐、更新的全过程。轮伐期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林业经济问题,这种选择确定了资本从森林资本形态转化为货币资本形态的时间,它还决定了为保持一定生产水平而必须维护的森林蓄积量。轮伐期以不同的森林成熟作为确定的主要基础,森林成熟主要由数量成熟、工艺成熟、自然成熟、防护成熟、更新成熟等。轮伐期计算二、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计算方法(1)森林纯利单位面积平均净收入:单位面积收入减成本除以林龄iTCTRFRiii森林纯利标准经营目标:平均净收入最大,以最大森林纯利对应林龄作为森林轮伐期。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土地成本,不能作为严格标准使用。(2)林地期望值:林地是经营林业的主要资本之一,当林地资本所获纯收益达到最高时,其对应林龄可作为轮伐期。1)1()1(tteeiiVL林地期望值标准经营目标:以排除林地成本时投资的残余价值净现值最大时采伐林龄作为轮伐期。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缩短了轮伐期(3)净现值nttttpCRPNW0)1(1)(包括了土地成本及将来的土地出售针对单个轮伐期分析以未来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最大的采伐林龄作为最佳轮伐期考虑了所有未来的费用和收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也会缩短轮伐期(4)内部收益率(IRR):净现值等于零时的利率,是就单个轮伐期并根据与计算净现值标准同样的现金流量试算平衡得来的tnttntttpCpR)1(1)1(100经营目标是投资的收益率最大以计算最大IRR的采伐年限作为轮伐期森林限额采伐指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国有林场范围内的森林、林木进行科学测算而确定,并经国家批准的对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最大的限量。它是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限额采伐的法定控制指标。限额采伐管理是指各林业生产单位依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批准的森林限额采伐,并在此限额范围之内,制定合理的年伐计划,实行凭采伐、合理消耗的森林采伐管理。林业分工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克劳森、塞乔提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思想,进而创立了林业分工论。应通过集约经营来生产木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生物学潜力。对所有林地不能采取相同的集约经营水平,只能在优质林地上进行集约化经营,并且使优质林地的集约经营趋向单一化,从而导致经营目标的分工。(海蒂)微观方面对集约林业-工业人工林的比较经济优势进行评估。宏观研究林业经营目标的分工和集约林业对全球森林资源的动态演变、时空调整及林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影响:现代林业正从采伐天然林的木材生产走向集约经营人工林的木材生产;热带地区和南温带地区具有营造工业人工林的比较经济优势,世界木材产区将向南移,这一趋势随着原是森林的不断消失而加快(可通过分析世界木材贸易结构进行验证);全球森林将朝着各种功能不同的专用森林-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方向发展,一部分是提供提供游憩和环境保护的自然保护林,另一部分是高度集约经营的人工林,大部分是多效益兼用的森林。近自然林业理论适应自然和接近自然的林业,该理论始于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生命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一种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核心是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经营森林使其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当然这种状态以原生植被和自然演替为参照。近自然森林经营的作业体系与同龄人工林的相比有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1)、以乡土树种为主要经营对象,以保持立地生产力,并保证不出现早期生长衰退、爆发性病虫害等不可挽回的灾难。(2)、在较小面积上调查、理解和利用自然力实现林分的天然更新。(3)、以森林完整的生命周期为计划单元。(4)、参照立地环境、地被指示植物、森林演替阶段和潜在原生植被来确定经营的目标林相并设计调整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5)、标记目标树并对其进行单株木抚育管理,目的是在保持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生物产量和收益。(6)、采用择伐作业,基于对林分结构和竞争关系的分析,确定抚育择伐对象,实现林分质量的不断改进。(7)、尽可能分析各种经营措施的生态和经济后果并保证设计的体系最优。在近自然森林经营过程中,何种程度的森林才算自然状态?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标准是什么?自然状态下的森林用什么来衡量?这些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近自然度。通俗来说,近自然度是对森林自然化程度的一种量化描述,表示森林接近自然状态的程度,是在现实植物群落结构与自然群落之间的一个比较性描述。近自然度是根据外业调查中对具体地段上的不同植物群落的空间位置、物种组成、立地条件、演替阶段等因素的记录综合评定的,德国近自然经营体系中将近自然度分为如下7个等级:顶极群落森林由顶级种和先锋种组成的过度性群落森林先锋群落森林处于1、2级的森林群落但有非乡土的树种成分含有非乡土树种的先锋群落森林由乡土树种组成但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形成的森林群落引进树种在不适合的立地上营造的林分上述1—3级可以认为是近自然状态的植物群落,4—5是有条件的近自然等级,6—7级可认为是远离自然的植被情况,其中某个阶段又可根据是否天然更新、人工造林或为灌木林地等特征而划分为三个下级类目,分别记为“n”、“p”、“s”,如第3级“先锋群落森林”又可分为自然更新的先锋群落森林(3n)、灌草占优势的先锋群落森林(3s)和人工造林的先锋群落森林(3p)。这个近自然度的序列明确地表达出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森林群落从最不稳定的外来树种人工造林群落向原生顶级群落演替的过程,在同一个立地环境中,演替时间越长,群落的近自然程度越高,群落结构越丰富,生物多样性越大,群落越稳定,经济、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也就越大。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特征森林资源a、概念:是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一种。对森林资源外延的认识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b、分类:森林资源分为物质性资源和功能性资源。物质性资源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的资源属性日益明显。c、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考虑其生态功能服务资源属性,森林资源的质量指标除了单位面积蓄积量还应考虑各种结构指标。d、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效用性是森林资源的首要经济学属性。事物本身的效用性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就形成了其资源属性,从量上可以进行稀缺性(程度)的划分。效用性和稀缺性是大部分资源的共性,但森林资源表现更为明显。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服务当前具有资源属性首先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了效用性,然后随着需求的增加和森林资源的消耗,其稀缺性日益增强。效用性主要以相关主体对森林资源的主观评价判断。稀缺性表现为森林资源总量与公众对其较高的效用评价形成的需求相比较而言,这是根本的原因。也与培育森林资源对土地的较强依赖性有关,土地是有限稀缺的,适于培育森林的土地更为有限。森林资源评价有什么方法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一):林地生产力评价的主要方法1:立地等级表法2:比较分析法W=Y/Y。*100W-被评价林地的级分Y-被评价林地的指标值Y。-级分为100的标准林地的指标值3:回归分析法运用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建立函
本文标题:林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9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