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政治湘教版
1中国古代政治●考试走向【预测】㈠、政治制度的创新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㈡、通过政治文明的构建和民心工程等民族和谐关系,实现民族和睦;㈢、古代社会变革及法制建设对社会稳定的作用;㈣、制度创新,各国围绕解决什么社会矛盾展开。●考点综述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与作用1、演变历程:①、秦朝开始形成。表现为:⑴、政治上:最高统治者自称皇帝;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置郡县;⑵、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②、西汉得到巩固。表现为:⑴、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管理新疆事务;⑵、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③、隋唐进行完善。表现为:⑴、政治上:开创三省六部制;⑵、思想上:开创科举制度;④、元朝得到加强。表现为:⑴、政治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⑵、地方管理: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⑤、明清空前强化。表现为:⑴、明朝:政治上: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思想上: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⑵、清朝:政治上: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思想上:大兴文字狱;2、作用:①、积极作用: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⑵、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⑶、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②、消极作用:⑴、容易形成残暴统治;2⑵、后期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③、综上所述,在封建社会前期已进步作用为主,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二、中国古代国家的几次分裂与统一1、三次大分裂和四次大统一:①、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②、四次大统一:⑴、秦(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次大统一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⑵、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但这统一非常短暂。⑶、隋于589年灭掉陈,结束了魏晋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一直持续到唐朝末年;⑷、元朝于1276年灭掉南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此后,我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局面。2、正确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分裂问题:①、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看,表面上古代历史发展是分分合合的循环往复中前进但实质上历史发展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不断巩固;②、从时间上看,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分裂的时间,长达2300多年的封建国家,真正分裂时间不过七八百年左右。可见,统一是中国历史展的主流,分裂是直流;③、从影响上看,国家的统一保持了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加强了民族融合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国家的分裂,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改革变法与治世乱世1、中国古代的改革变法有:①、商鞅变法;②、北魏孝文帝改革等;2、主要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3、主要乱世(略)4、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表现:①、原因:⑴、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⑵、统治者本人善于用人,长于纳谏等;②、表现: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四、重要的战争和战役:1、农民战争: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2、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混战、出楚汉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3、发侵略的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等。专题复习二中国古代经济●考试走向【预测】经济类的命题多以综合性的知识点为主,识记要点知识是应对之良策。3●考点综述一、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1、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规定了国家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2、秦朝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3、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赋役负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减轻刑罚;4、三国时期,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5、唐朝初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6、两宋时期,北宋推广占城稻;南宋鼓励海外贸易;7、元朝时,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推广棉花生产;8、明清时期,推广植棉;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许多地方种植。二、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1、农业:(主要看生产工具的改革和发展)①、原始社会:经历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两个时代;②、商周时期:制造和使用青铜器;③、春秋战国:春秋时出现牛耕和使用铁农具;战国时期得到推广;④、汉朝时期:采用二牛耕作,用耧车播种;三国时曹魏出现灌溉工具翻车;⑤、唐朝时期:创制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⑥、宋代时候,出现秧马和牛转翻车;⑦、另外,农业的发展还表现在水利工程的修建、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和新品种的引进、粮食产量的提高等方面。2、手工业:代表有①、矿冶业:⑴、夏朝:已经使用青铜器;⑵、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⑶、春秋后期:冶铁技术的发展;②、棉纺织业:⑴、南宋:海南岛出现先进纺织工具;⑵、元朝: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松江是棉纺织业中心;⑶、明朝: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③、陶瓷业:⑴、半坡氏族居民能烧制彩陶;⑵、唐朝:越窑、邢窑最负盛名,唐三彩是艺术精品;⑶、宋朝:宋窑、汝窑久负盛名,景德镇成为瓷都;⑷、明朝:制瓷技术高超,景德镇居首位;⑸、清朝:规模扩大;3、商业:①、战国时:形成中原市场,各诸侯国国都发展为新兴的城市;②、西汉:都城长安、东汉都城洛阳,繁华而且人口多;③、唐朝:都市兴盛,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城繁华商业区为“市”,住民区为“坊”;出现管理贸易的机构“市舶司”;④、两宋: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北宋东京市世界性大都市,娱乐场所“瓦肆”出现,南宋都城临安街市繁华;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⑤、元朝:大都是元朝政治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泉州市最大贸易港口;4⑥、明朝: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⑦、清朝:北京市全国性的贸易市场,苏州、扬州城镇繁华,西北、西南地区出现不少商业城市;在古代农业是基础,它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农业和手工业又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反过来又能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专题复习三中国古代文化●考试走向【预测】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是每年中考必考内容,近年测试较多的是思想和科技。●考点综述一、中国古代科技1、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其中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注意时间、过程、意义是中考的热点之一)2、天文历法:(略)3、数学方面:①、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②、南朝时期的祖冲之与圆周率;4、医学方面:①、战国时期的扁鹊发明“四诊法”;②、东汉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创制“五禽戏”;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称为“医圣”;③、明朝时李时珍与《本草纲目》;5、农业、地理学和工业方面:①、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现存最早一部农书;②、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学专著;③、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二、中国古代思想1、传统的儒、法、道:①、儒家:推崇人治,注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⑴、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孟子加以继承并发展为“仁政”学说,其主要内容是“民贵君轻”的思想;⑵、董仲舒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改造儒家理论,神化封建专制统治,使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②、法家:强调法治;⑴、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起了指导作用,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⑵、随着国家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实行“法治”的理论,被秦王嬴政所采用;⑶、秦统一后实施严刑峻法,苛政暴力,导致短命而亡;秦汉以后基本消失,但其重视法的作用,强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5③、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秦汉以来,每逢大乱平息,人民急需休养生息之时,无为而治的思想便受到重视,尤其是汉初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最能体现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3、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思想(略)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史学1、文学:①、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战国时期的屈原,代表作《离骚》;③、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④、宋朝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⑤、元曲:关汉卿《竇娥冤》;⑥、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艺术:①、绘画:东晋顾恺之、唐朝阎立本、“画圣”吴道子、宋朝张择端;②、书法:甲骨文、小篆、东晋“书圣”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和柳公权;3、史学:①、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专题复习四中国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考试走向【预测】民族关系是近年来在各地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侧重于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史实;分析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的原因,结合古代对史实的记忆,认识到今天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考点综述一、中国的民族关系1、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①、上古时期的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②、西周末年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③、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尊王攘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④、秦朝时期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南伐南越修灵渠;⑤、西汉和匈奴的和战,张骞出使西域,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管辖新疆;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⑦、唐朝采取开放宽容政策,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⑧、元朝时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并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是我国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发展的重要时期;⑨、清朝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多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其史实有:⑴、西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创设“金瓶擎签制”;⑵、新疆地区: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⑶、土尔扈特部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62、新中国的民族关系: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中国的对外关系1、对外友好往来:①、两汉时期:前期交往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一些国家;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游直接往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辟。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汉;②、隋唐时期:同亚洲国家往来频繁,同欧洲、非洲也有往来,唐代对外关系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员往来;二是经贸交往;三是文化交流;③、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三大发明技术最后完成,并外传世界,对世界文明进步,特别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起到了推动作用;④、明清时期: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其规模、时间、航路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2、反侵略战争:①、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②、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1662年:③、雅克萨之战:1685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打败沙俄侵略军,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专题复习五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考试走向【预测】主要列强侵华战争,主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等等都是中考要涉及的知识点,在专题复习中要加强学习和记忆、比较等。●考点综述一、列强的侵略1、内容:①、列强的侵略史:一是两次鸦片战争;二是边疆危机和甲午中日战争;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是20世纪以来日本
本文标题: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政治湘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9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