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二中2014届高考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
武汉二中2014届高考模拟试题(二)语文A卷第1页共8页试卷类型:A武汉二中2014届高考模拟试题(二)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绯.红/菲.薄蜷.缩/鬈.发挫.折/一撮.胡子痉.挛/腈.纶B、翌.年/肄.业额枋./作坊.榫.头/楔.形文字阈.值/海隅.C、朱拓./绣闼.嫉.妒/觊.觎婵媛./鸢.飞鱼跃蒙.骗/艨.艟D、侈.谈/不啻.趿.拉/汲.引涕泗./飞也似.的央浼./腼.腆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A、蜚声斐然可观伏法认罪服法B、拊膺仰观俯查附和穿凿附会C、哽咽如梗在喉恭候恭逢其盛D、卦相挂一漏万规戒奉为圭臬3、选出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音乐会的节目个个精彩,一曲终了,常常是全场寂静无声,既而..,观众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B、五月停课复习已经开始,学校要求,无论前期复习的效果怎样,全体学生都应先制定出详细的复习计划,进而..落实到每天的复习中。C、2014年6月8日下午5时,随着高考的尘埃落定....,昔日辛勤耕耘的学子们终于可以轻松地开始一个不寻常的假期了。D、庄严又令人激动不已的“成人礼”结束了,曲.终.人散..,偌大的体育馆又归于往日的寂静。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A、“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是武汉二中每周一校会的开场仪式。B、为配合城市交通秩序整顿工作,武汉市交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宣传告示牌,其中有这样一幅——“开车你别抢,后悔万年长”。C、夏日的黄昏,公园里好不热闹:有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有人在吹奏乐曲,有人在唱歌,有人在跳舞,有人在表演节目……真可谓享受生活,我的地盘我做主。D、火箭队在终场前0.9秒遭反绝杀,麦克海尔作为主教练,在战术的布置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哈登最后的不补防,也是造成反绝杀的重要原因。武汉二中2014届高考模拟试题(二)语文A卷第2页共8页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文学作品中,一些反复出现并具有宽泛意义的主题,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被称之为“母题”。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我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属于同一“母题“。B、《装在套子里的人》采用的是“讲述”的方法,叙述者时不时地到场亮相,既讲故事,又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判断;《桥边的老人》则基本上是“显示”的方法,海明威让人物自己对话,不作判断。C、“含泪的笑”被看做近现代喜剧的审美特征,喜剧中渗透了悲剧因素,而塞万提斯就是最早使喜剧主题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D、窦娥临刑时许下的三桩誓愿依次是:六月飞雪、血溅白练、亢旱三年。“官吏每无心正法”是造成窦娥之冤的根本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周易》的前生今世《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歉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武汉二中2014届高考模拟试题(二)语文A卷第3页共8页“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6、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C、《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D、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7、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B、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C、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D、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武汉二中2014届高考模拟试题(二)语文A卷第4页共8页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江楼记明·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类皆偏据一方类:大抵、大致B、番舶接迹而来庭庭:庭院、院子C、往往倚之为天堑堑:壕沟D、皆略而不陈,惧亵也亵:轻慢、亵渎武汉二中2014届高考模拟试题(二)语文A卷第5页共8页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皇上宵旰图治之功”的一组是()①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②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③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④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⑤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⑥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上在此处建“阅江楼”,是因为这里地势雄伟壮丽,想与百姓同享游览的乐趣。B、这座楼的兴建,只是皇帝用来振奋精神的,借物抒发各种感慨,寄寓使天下大治的愿望,并不只是为了观赏长江的风景。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为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的社稷人民。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12、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
本文标题: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二中2014届高考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0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