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柔性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2、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3、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公路技术规范。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F40-2004)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合同段路面工程起讫桩号为K144+500-K156+452.222,全长11.952KM。其中,沂南服务区起讫桩号为K145+150-K146+635,沂南互通立交起讫桩号为K149+950-K151+175。2.主要工程量主线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20KM/h,柔性基层路面单幅宽度:填方段14.95m,挖方段15.25m。全线主要工程量:13cm厚柔性基层343234m2,封层455425m2,本次试验段于2011年6月20日在K152+931-K153+050段左幅进行了铺筑施工;长度为119m。计1779m²。二、试验段的作用及实验结果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进一步优化了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2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及人员配备,并完善了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确定并优化了以下主要项目:㈠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检验了拌和、摊铺、压实设备的效率,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㈡通过试拌,确定了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沥青用量、拌合温度等操作工艺。㈢通过试铺确定了摊铺机摊铺速度、摊铺宽度等操作工艺,确定了压路机的碾压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和遍数等压实标准,以及确定了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㈣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旋转压实和抽提试验,验证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了生产用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㈤验证了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㈥全面检查了材料及施工质量、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的适应性。㈦确定了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组合及指挥方式。㈧6月21日,驻地办及项目部试验人员现场取芯,芯样完整、对其侧面进行观察,骨料排列均匀,无明显离析。共取芯8个,厚度最大值为14.4cm,最小值为12.4cm,平均值13.12cm,代表值12.62cm,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试验段的施工验证了项目部的施工组织合理,质保体系运行可靠,施工方案可行,各项检测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见附件)。在试验段施工中,项目经理于晓峰作为试验段施工的总调度,对人员、机械、材料的准备做了充分的安排,并对全部施工过程指挥调度,保证了基层试验段的顺利实施。项目总工及质检工程师和试验室主任对现场质检人员、试验人员作了具体的分工,并在施3工过程中及时提醒各位人员,保证了试验段按预定的方案实施,控制了混合料级配、沥青含量、压实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等指标,并收集了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数据,为下一步的大面积施工打下了基础。安全环保工程师全面负责试验段施工中的安全,施工前对参与施工的人员全面安全交底、对施工机械设备安全全面进行了检查,施工过程中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保证了柔性基层试验段施工未出现安全事故。现场施工负责人对现场工人及时调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平整度、离析等问题及时安排工人处理,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三、施工中投入的人员、机械设备1、主要管理人员序号职务姓名职责1项目经理于晓峰工程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的总体管理2项目总工王守敏主抓工程质量、技术的全面工作,指导施工3副总工李贺申负责施工质量、计划安排及试验室工作。4道路工程师辛子豪负责工程质量、进度。5质检部郑智武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6工程部于开臣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施工总结等工作7工地试验室潘忠诚负责原材料质量控制、试验检测工作8安全设备部李序江机械设备管理、供应及安全施工9材料部宋欣材料的招标、采购、供应及管理10综合办公室刘洋主管对外协调、环保、文明施工及后勤等工作11财务部姜海负责工程资金管理及使用412沥青砼搅拌站宋峰华沥青混凝土生产及供应13面层队刘宝忠路面面层施工2、现场施工人员序号工种人数职责1路面清扫零工8清理路面基层的垃圾及水泥浆、碎石等杂物。2指挥车辆3负责运料车上沥青温度检测及摊铺机前卸料、空车返回3撒料清理零工4负责摊铺机前面及两侧撒料及时清理。4测量放线13负责高程测量、定桩及拉线、安放铝合金导线支架等。5温度检查2负责车辆及摊铺现场温度控制。6摊铺层控制2负责检测摊铺层的混合料是否离析、夯锤的激振力及松铺厚度等7边角处理6负责靠近路缘石边缘位置处理;接头平整度处理及桥头处理等。8运料车清理2在沥青拌合站检查、清理运料车箱内杂物,清扫后涂刷油水混合液。9机械清理1主要负责压路机粘轮清理;摊铺机料斗内及下班后螺旋布料仓等部位喷刷植物油;负责纵、横向接缝刷沥青等。3、机械配置施工队机械配置面层施工队福格勒1800-Ⅱ型摊铺机2台SW900双光轮压路机4台XP302胶轮压路机2台沥青洒布车1台、6000L洒水车2台、30T运输车10辆沥青拌和站ABH4200型拌和站1台、装载机3台。5四、材料1、沥青本工程采用了山东华瑞MAC-70#改性沥青,经试验其性能指标符合技术要求。2、碎石:采用了沂南河庄石料厂生产的20-40mm、10-20mm、3-5mm的碎石;黄家宅石料厂生产的5-10mm碎石;莒县献玉石料厂生产的0-3mm机制砂。3、填料:采用了莒县闫庄石灰厂生产的生石灰粉。经检验粗集料及细集料质量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五、实验工作1、LSPM-30沥青碎石基层混合料目标配合比为:20-40mm:10-20mm:5-10mm:3-5mm:机制砂:石灰粉=35:38:13:5:8:1,沥青用量3.1%。2、LSPM-30沥青碎石基层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见下表):LSPM-30生产配合比沥青用量(%)各种矿料用量(%)1#仓2#仓3#仓4#仓5#仓6#仓石灰粉3.19101614311913、在施工现场,准备了检测高程、厚度、平整度等指标的仪器或工具。专职实验人员在现场检测各种实验数据,并作好记录。六、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柔性基层施工前对基层表面进行了彻底清扫,并使用吹风机将路面浮渣吹净,在清理干净的基层上(基层施工时已洒布透层油,表面渗透深度5mm)洒布沥青封层。封层沥青用70号热沥青作为粘结料,采用自动控制的专用热沥青洒布机洒布热6沥青,沥青用量为1.4kg/m2,然后撒布5-10mm预拌碎石。洒布完以后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使石屑嵌入沥青之中。在沥青洒布车洒布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洒布机洒布。喷洒超量或漏洒、少洒的地方及时纠正。洒布时将路缘石及结构物全部覆盖,以免溅上沥青造成污染。封层施工完成后封闭交通,任何非施工车辆不允许通过,确保封层不受污染。对封层受到破坏的地方及时涂刷沥青;工作人员不随意在铺筑层内走动,防止将泥土、杂物带入油面上。并在路面入口处铺土工布,防止轮胎将泥土带入路面。2、柔性基层采用半幅施工,用两台摊铺机同时摊铺,组装宽度分别为7.25米和7.5米,在两侧设置两条钢丝线作为导向控制线,每10米设一个高程控制桩,两桩之间加设支撑,以防所挂钢丝下垂。依据施工图纸计算出柔性基层设计高程,按柔性基层设计高程与实测的基层顶高程之差与初步确定的松铺系数(1.2)计算出摊铺厚度,从而计算出摊铺机施工时的挂线高程(还要加上摊铺机设定的一个常数,本项目按30cm控制)。摊铺机控制线高程为柔性基层边线处下层顶高程+柔性基层的实际摊铺厚度乘以松铺系数+摊铺机常数±控制线离边线距离L×横坡i。放出导向控制线高程,在钢钎上挂钢线,每根钢线长度不超过100m,调整后用线绳固定在钢钎上可调节的横杆上的凹槽内,且采用紧线拉力器拉紧,拉力器拉力控制在800N以上。前一台摊铺机与后一台摊铺机之间的高程控制采用每根长6米的铝合金杆为导向控制杆,每3米设一支撑;即在前一台摊铺机与后一台摊铺机接缝一侧设置。(二)、混合料的拌和混合料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拌和。混合料各种材料的计量误差严格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沥青混合料使用ABH4200型拌和站进行拌和,混合料的拌7和时间确定为干拌10-15s、湿拌不少于25s,每盘一个生产周期为45s。在拌和机下料口设专人每车采用插入式温度计检测混合料的温度,以玻璃温度计为主,数显式温度计为辅,记录好成品料温度,现场人员采用插入式温度计测量每一车到场的温度。测温计的探头有备用,车用探头采用长度大于45cm的,摊铺测温及终压测温探头采用长度为30cm的。专人检测成品料的质量,拌和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离析现象。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严格控制油石比和矿料级配,检测沥青含量、矿料级配及其它指标。混合料在生产以前对生产配合比进行严格调试,根据目标确定的配合比首先进行热料仓振动筛的设置,然后进行热料仓筛分调试生产初试级配,根据抽提筛分结果确定采用生产级配,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施工结束后,根据拌和站打印的各种材料使用数量,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施工厚度与抽提试验结果进行校核,结果显示实际施工用料与理论计算数据基本相符。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在170-180℃之间,集料加热温度190-200℃。拌和站混合料的出场温度为170-185℃,废弃温度为195。C。每盘拌和时间为45s,所有颗粒全部覆裹沥青结合料。。柔性基层施工温度施工温度技术要求备注沥青加热温度℃170<180矿料加热温度℃190混合料出料温度℃170<18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8摊铺温度℃165<185初压温度℃165<175终压温度℃140(三)、混合料运输1、试验段运料车辆数量的确定:①运距4km;②平均速度25km/h;③拌和站出料时间:2小时;④实用车数:本试验段运距4km,7辆车可满足施工要求,为了保证试验段顺利进行,采用10辆运输车运料。运料前先对自卸车车厢进行了彻底清扫,并对车厢侧板与底板,涂刷植物油隔离剂,以防混合料细料粘贴在厢板上。为避免混合料离析,在出料口处接料过程中,分三次装载,第一次靠近汽车的前部,第二次靠近汽车的尾部,第三次在汽车的中部。拌和站负责人严格按以上要求,监督混合料的装载顺序。自卸车装料后用防雨帆布覆盖,并将边角捆扎牢固,用以保温、防止污染;运输过程中,行车速度不超过30km/h,不使用急刹车,防止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运料车下设油兜,以防漏油污染路面。同时,安排专人负责,保证运输道路畅通,尽量避免在中途长时间停顿。对于运到现场后的每车料,安排专人进行温度检测,并将温度、车牌号、到场时间、当时气温情况做好记录。运料车倒车时,不得碰撞摊铺机,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换成空档,匀速升起料斗,靠摊铺机的推力前进。卸料前掀起覆盖。(四)、混合料摊铺1、松铺系数测定:为了保证取得的数据准确、具有代表性,对大面积施工起到指导性作用,在K152+950-k152+980和K153+000-k153+040两段共6个断面,每个断面4个点(分别为据中线2m、6.5m、11m、15.5m)作为松铺系数检9测段。具体做法为:在柔性基层摊铺前,对应每个点实测基层顶面高程;摊铺后实测柔性基层顶面松铺高程;压实并经检测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实测压实后的柔性基层顶面高程。依次计算出各个点的松铺厚度,根据各个点的松铺厚度计算出平均系数(详见附表),本段测得平均松铺厚度为1.2。2、混合料采用两台福格勒1800-II型摊铺机进行梯队作业,混合料摊铺前60分钟对摊铺机熨平板进行加热,熨平板加热温度100℃,并试转夯锤和按所需厚度固定熨平板。铺筑过程中选择熨平板的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并使两机具有相同的铺筑效果,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初始压实度不小于90%。在施工过程中,操作手不随意变动夯锤频率、振幅、熨平板等参数,以保证松铺系数均匀稳定。摊铺机螺旋送料
本文标题:柔性基层试验段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1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