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廖小华(湖南工业大学体育系湖南株洲邮编412000)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健身运动兴趣的培养,提高健身意识,以支配健身行为的产生,培养健身能力,带动全民健身。本文根据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提出改善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不良状态的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学校体育;健身意识;全民健身路径随着社会科技文明的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根本靠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中,对基础素质——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应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健身活动的热潮。本文对《纲要》实施的重点对象之一——青年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健身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现状,解决问题的建议。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湖南省四所高校(湖南大学、湖南中医学院、中南林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1200名。其中男生700名,女生500名。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目前国内高校体育教育和大学生健身意识研究现状以及全民健身路径在学校使用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1.2.2问卷调查法结合面访座谈法对资料中1200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98%,并与部分学生进行面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导出结果与分析。1.2.3逻辑分析法对资料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的建议。2研究结果与分析2.1大学生体育锻炼基本情况调查表明(见表1)经常锻炼的仅为32%,61%的学生很少锻炼,而7%的学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也就是说68%的大学生还没有养成健身习惯。2.2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表明(见表2),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是没人一起锻炼,究其原因其一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需多人合作完成的健身项目,其二在于绝大多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尚未形成,健身习惯还未养成,喜欢锻炼的学生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而受场地限制、不懂科学锻炼方法,以及因学习任务重没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也成为重要原因,少数学生因怕晒怕累怕出汗不参加锻炼,尤以女生为甚。2.3高校体育教师讲授健身知识情况调查表明(见表3)46%的大学生表示听过体育教师讲授最适运动心率、健身营养及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健身知识。54%的大学生表示上体育课时未听过教师讲授健身知识,并有95%的大学生希望增设一定课时获取这方面的知识。2.4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了解程度全民健身路径是在最近10年内国内兴起的一组健身器材。调查表明(见表4)40%的大学生对其表示不了解,未听说过,35%的学生仅听说过没有使用过,见过或使用过的仅占25%,说明关于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和建设工作还未在高校中全面开展起来。3讨论3.1健身意识指人们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健身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体育各种内外关系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健身意识支配着个体的健身行为,意识一旦作为观念的东西形成,对人的行为的产生的影响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有了思想上的认识,自愿去参加体育锻炼,即使有许多外在的条件包括时间、场地等的限制,也会最大限度地去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参加锻炼。3.1.1大学生健身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大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较高阶段,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强,思想独立性也较强,如果是在体育老师和体育课的逼迫下参加体育锻炼,就不可能激发其兴趣,不能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终生坚持。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而此时大学生经过小学、中学十几年的体育实践学习,具有较多实践经验,早已摆脱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理性求知欲很强。如果对他们的体育知识的教育仍停留在以往单纯的运动技术上,最终必会导致其失去兴趣。如能把健身理论知识系统、深入、有针对性地加以学习,并通过自身实践体会,对其会产生终生的影响,并因他们年龄、身份的特殊性,其行为能对家庭和整个社会人群产生带头作用,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3.1.2高校体育师资建设虽然大学生有接受理论知识的需求,但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再加上学校体育在长期的金牌论英雄的错误思想影响下,一代又一代的体育专业的学生和老师都忽视了健身意识和习惯的形成,也很少有人培养健身能力。体育理论课一学期最多不超过一次,甚至有时还是受天气影响,无法进行室外教学才得以执行。学生从小学的都是如何完成一项运动技术,对体育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离开了老师的指导无所适从,只会跑步,跑步也不知道每天完成一样的距离好还是慢慢增加距离好,跑得心里很难受怎么办,感冒了还能不能跑,跑步对人体会产生什么作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不是带有疑惑就是压根没考虑过,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为了完成体育课的任务,体育成绩达标才能毕业,抱着这样的目的不得以进行身体锻炼,离开了老师的指导,离开了学校也就停止了锻炼。要使学生自觉进行锻炼,就要达到体育健身意识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教师指导学生健身逐步转化为学生指导自己健身,完成由教师掌握健身意识转化为学生自己掌握健身意识,让学生成为体育的主人,变“要我锻炼”为“我要锻炼”,扭转学生离开老师就不会健身,学校毕业就与体育再见的现象。但高校体育教育还缺乏具备系统的健身理论知识的体育教师,有必要使高校教师接受健身指导的培训,提高在职体育教师开展学校健身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掌握现代健身理论与方法。3.2全民健身路径3.2.1全民健身路径及其发展全民健身路径是一组练习力量、腰腹、平衡的体育器材组成的健身小乐园,具有新颖、占地少、投资少、简单易建、科学实用的特点,寓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包括单杠、双杠、平行梯、肋木及新设计的仰卧起坐平台、太空漫步机、转转轮、摸高器等几十种设施,全长100米~250米。目前主要建于体育馆周围,公园广场绿化地带边沿及生活小区。路径设置有10个男女均可进行锻炼的运动项目,锻炼者花上10~30分钟完成这些项目,井长期坚持能使身体力量、耐力、协调性、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各项素质及四肢、躯干等全身器官都得到锻炼。路径各运动项目都设置有一指示牌,对其功能、锻炼方法及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便于锻炼者科学健身。器材以彩色玻璃钢或木头为材料,美观大方,与户外自然环境协调,在这种环境中锻炼身体使人们心情舒畅,得到一种美的享受。1996年9月,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出现了我国第一条“多功能健身路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各大城市也陆续建设,并取得一定社会效益。但其在学校的建设和安装还少之又少。3.2.2全民健身路径在高校的应用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技能,必须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不参加锻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了场地的限制,这也是国内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场地缺乏,加上高校扩招,人均锻炼场所极度不足,现有的单杠、双杠、肋木等器材设施陈旧、老化、外形丑陋、且缺乏安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坚持锻炼,而新建的体育场馆又常为闭锁的,学生不能随时进行锻炼,如果能把健身路径广泛铺进学校,学生在掌握健身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配套的科学健身设施进行实践,定能促进其养成健身习惯,学校毕业后还可继续在社区进行锻炼,并能带动他人一起锻炼。4建议转变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增设健身理论课,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灌输“贮存健康”的思想,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高校行政人员高度重视体育的作用,支持学校体育的发展,把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性等同于文化思想素质,营造一种“我要健身”的热烈氛围。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使其接受健身指导的培训,提高健身理论和健身技能水平,并能系统、深入、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加大对健身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路径铺进学校,广为宣传,将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转化为未来社区体育的带头人和指导员。参考文献[1]寇建民.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终身健身意识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2(3)[2]杨安花.陈月亮.从全民健身谈高校体育课程建设[J].泰安师专学报,2001(3)[3]荆光辉等.湖南省大学生体育健身、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1(3)[4]王恩斌.论健身路径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2)[5]王清生.吴冰.试述大学生终身健身意识能力的培养[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李得胜.世界体育手册[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270)*作者简介:廖小华(1978~),女,湖南醴陵人,株洲师专体育系助教
本文标题: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2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