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
保险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保险专业题目: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函授站(点):学号:学生姓名:郭涛二0一二年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项次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分数标准实际得分1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2规定任务的完成情况3主要的论文(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及论据是否正确4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设计、计算、翻译及其它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6检索与使用参考资料及工具书的能力7论文(设计图纸与说明书)的质量8工作态度与遵守纪律情况9答辩情况10论文的论点(设计思想、设计理论)方面有无创见指导教师月日:答辩组长月日成绩评定专业答辩委员会主任年月日注:①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依据十个项目进行,每个项目的分数标准由学生所在系确定。总计后按五个等级记入成绩评定栏。②总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指导教师及评阅人评语指导教师(签名)评阅人(签名)注:《指导教师及评阅人评语》主要内容包括:论文(设计)任务及完成质量情况;论文(设计)成果的理论或实际意义;论文(设计)的独立创见;原则性错误;有争议性问题。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1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摘要】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及保险理赔服务的现状,从市场主体发展、保险公司经营、社会环境建设等方基础角度分析当前保险“理赔难”现象的根源因素,并结合国际成熟保险理赔服务模式以及先进经验,提出有利于提升保险理赔服务的策略性建议。【关键词】保险现状理赔对策1.当前保险市场发展及保险理赔服务现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的行业面貌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保险行业由小到大,从一个基础薄弱、可有可无的行业逐步发展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保险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保险业经历了质的飞跃。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总体而言,我国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一大支柱,虽然经过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以来的高速发展,但由于其底子薄,基础差,与银行、证券等行业相比,仍然显得“势单力薄”。在制度建设、行业监管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保险理赔服务也长期受社会公众贬驳,保险“理赔难”一直是保险行业发展乃至社会的痛疾之一。1.1保险机构发展现状从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建立、到1959年停办国内业务、1964年部分城市恢复、1967年再次全面停办国内业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保险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直至改革开放,保险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保险机构的数量持续增加。1986年,新疆建设兵团保险公司成立;1988年和1991年,平安、太平洋等股份制保险公司相继成立;2006年突破百家达107家,至2010年底已达到117家保险公司,其中寿险公司60家,财险公司52家,养老保险公司5家。但是在保险机构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没有改变国内保险市场一家独大的寡头垄断局面。多年以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公司分割了国内市场80%以上的业务。寡头竞争的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2局面不利于小公司的成长,而卖方市场也同样有损消费者的利益,使得我国投保人所缴纳的保费费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2保费规模发展现状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业务种类不多,保费收入较少,但从保险业恢复经营20多年来我国的保费增长速度一直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9年全国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达11137.3亿元,2010年全国保费收入达14527.97亿元,相比1980年增长3000多倍,预计2015年全国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总收入将突破3.6万亿元,这个数字足以让很多行业相形见绌。表:2002-2009年中国保费收入情况年份保费收入(亿元)增长率年份保费收入(亿元)增长率2002305344.76%2006564114.40%2003388027.09%20077035.825.00%2004432411.44%20089784.139.10%2005492713.95%200911137.113.80%但一系列的数据只能表示我国已经是保险大国而还不是保险强国。至2010年,我国保险深度为3.7%,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保险密度约为165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仍相差甚远;同时,我国保险赔偿占灾害损失比例不到5%,而全球平均水平超过30%。1.3保险人才供需状况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人才的支持,保险业发展20多年来吸收了一大批从业人员。据统计,2010年保险公司在岗人数达到150余万人,他们为活跃市场、促进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量的方面看,由于保险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人才总量不足仍为其发展的一大桎梏。从总体看,保险业人才供需比仅达到1:4仍相对匮乏,各公司互相挖墙脚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保险从业人员集体跳槽,人才流动无序的状况仍十分严重;从质的方面看,我国保险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3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从人才结构看,保险理赔、保费投资及保险精算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同时,保险业从业人员也集中在东部市场较为发达的省市地区,而急需拓展保险市场的内陆省份则人才稀少,这些都不利于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1.4当前保险理赔服务模式1.4.1自主理赔受保险公司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制约,我国的保险公司大都沿袭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即自身承揽保险经营的所有环节,即从展业、承保到防灾、查勘、定损、理赔、追偿等都由保险公司经营。其理赔服务模式特点表现为:1、各自建立自己的服务热线,通过热线接受报案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2、各自建立自己的理赔查勘队伍,自身配备查勘车辆和相应设备,接受自身服务中心的调度和各类查勘定损工作;3、针对车辆保险各自建立车辆零配件报价中心,组织专人从事汽车配件价格的收集、报价和核价工作;4、查勘定损的某个环节或服务辐射不到的某个领域才交由公估公司、物价部门、修理厂、调查公司等外部机构去完成。这种自主理赔的模式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初期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变化,被保险人的保险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模式日益凸现弊端,主要表现在:1、资金投入需求大、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对于保险公司自身来说,需要建设庞大的理赔队伍,加上查勘车辆、设备的相应配置,导致其内部管理和经营核算的经济效益差。特别对于一些新发展的公司,受人力、物力局限性影响,极易产生“查勘看不过来、估损定不过来、材料交不过来”的不良现象。2、理赔业务透明度差,有失公正。保险公司自己查勘取证、定损定价,就好比保险公司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对于被保险人来说,意味着理赔结果违背了公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这种矛盾,即使保险公司的理赔结论是合理的,也往往难以令被保险人信服。1.4.2保险公估即由专业的保险公估公司接受保险当事人的委托,负责保险事故的查勘、验损和理算工作。保险公估理赔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是能够减少理赔纠纷,更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4好地体现保险合同公平的特点,使理赔过程公开、透明,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防止以权谋私;二是由专业公司负责查勘、定损工作,能够更好实现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结构;再就是能够促进保险公司优化内部结构,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保险公司配备固定的检验人员和相关设备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和增加的固定经营成本。但由于当前我国保险公估行业发展不完善,该模式在保险理赔服务中所占比重很小多局限于财产类业务。1.4.3其他机构组织由于保险业所覆盖的保险标的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在其他行业的关联或重叠区域,融合产生了很多新的组织或单位,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保险理赔服务。例如,近年来多地推出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共同建立的交通事故快速理赔服务中心、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律师行业协会共同组成的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成立的医疗事故调解中心等等。这些都是在社会发展中,不同服务部门或机构之间通过自身的摸索与协调而自发形成的一些新模式,对稳定社会、加快事故处理等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提高保险理赔效率。但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不完善,往往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有的受地方性政策影响较大而形成地方保护色彩,有的易受自身行业性质考虑而难以顾及到保险理赔自身的法律规范,又一定程度地降低了保险理赔服务效果。如交通事故处理中经常遇到的物价鉴定行为,往往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委托物价部门强制定损,而保险双方当事人不认可、不欢迎,反而引发保险理赔纠纷,中国保监会也曾发文予以抵制。1.5保险公估业发展现状1990年,新中国第一家现代公估人——保险理赔公估技术服务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到1994年2月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有限公司正式注册,2002年1月1日,《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的正式颁布实施使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2002年当年保险公估机构增长至23家,到2008年,增加到273家。但当前保险公估业经营仍不理想,公估业务量严重不足,在保险理赔业务中占的比例不足20%。主要原因是保险公司大多以自主理赔为主,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5制约了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再就是由于保险公估宣传不够,社会不了解保险公估,对保险公估的认同度低。从保险公估自身来看,也存在诸多不完善、不合理的现状:1、保险公估主体供给混乱。目前,我国保险公估市场存在着专业公估人和兼业公估人两种。专业公估人是指正式得到中国保监会批准的保险公估公司。兼业公估人的来源十分复杂,包括财政部门的资产评估公司、司法部门的公证处、某些系统成立的事故鉴定处理中心、物价部门、技术监督局、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和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技术部门等。由于这些兼业公估机构参与保险公估,挤占了专业保险公估机构的一部分业务来源,使得本来就生存艰难的保险公估机构更是雪上加霜。2、保险公估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在国际上,公估人可以分为代表被保险人的公共公估人和代表保险公司的独立公估人。在我国,没有这种明确的分类。根据目前的《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员工,以及经纪公司都可以出资设立公估公司。这种格局的直接结果,就是保险公估的独立性受到挑战。3、保险公估机构实力不强。一方面,目前我国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僵乏。从目前我国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的构成来看,无证人员从事保险公估业的现象还较普遍。4、我国的公估机构规模小、资金少、实力弱、地域分布失衡。目前我国的保险公估人数据、信息、资料缺乏,管理薄弱,公估业务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险种较为传统的如企业财产险和机动车辆险的理赔业务上。2.影响保险理赔服务的主要因素2.1.保险公司经营的影响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保险业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同时看好保险的资本融通功能,国内外各大型企业纷纷投资在中国大陆设立新的保险公司。但商业保险归根结底仍是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企业经营行为,自然脱离不了经济行为的特点,股东设立或者投资保险公司的目的必然是获利。从国际保险市场来看,保险公司多以各种形式的投资作为赢利的途径;而反观我国保险市场的经营现状,受相对投资渠道较少,投资能力较低等因素影响,投资收益率相对国际平均水平较低,而且由于央行降息,保险公司的预计失误等,造成大多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6率仍较差,因此,对承保利润的获取势必成为各保险公司经营目标之一,经营重点脱离不开扩展业务规模、压缩业务成本上,间接引发了理赔服务的一系列问题。2.1.1“重业务、轻服务”的思想仍存在伴随着保险主体的迅速增长,各保险公司也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竞争压力,扩张业务规模,占据市场份额仍不可避免地成为各家保
本文标题:从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理赔难”原因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