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栖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1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工程简介栖霞是农业大市,为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重点工程,合理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科学搭配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综合要素比例,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农、林、牧、副、渔复合生态体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0.5农田立体间套工程。按照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的原则,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9万公顷,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达88.8%,开发吨粮田1.33万公顷。对全市4万公顷中低产田,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加深土层、压土换土、营造水平梯田、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等措施,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和节水旱作等技术,建立了冬前大犁深耕改土、春膜秋覆、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果园覆草五大样板区,总面积达1.5万公顷,每年可增产400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1680万元,按照生态学原理,大力推广应用物种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控制技术,充分利用时空、光热水土等资源,实行农田立体间作套种,复种指数达175%。全市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50.25%,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统一供种率达85%以上,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种子质量标准示范市。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畜牧生态工程。栖霞市山多草丰,发展畜牧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2然优势。市委、市政府立足这一优势,坚持传统养殖与特色养殖并举,大力推广低耗、节粮型畜禽和高新特珍品种,实行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高出栏率和畜牧附加值。先后引进高新特珍养殖项目20多个,建立养殖小区12个,发展规模养殖场38处,特色养殖户500多户,珍禽养殖专业村60多个,规模养殖数量占全市,也存养量的40%以上。畜牧业年产值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6%,每年为土地提供有机肥料126万吨,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92.05%,资源化率达到6.77%,形成了种类齐全、品种优良的肉、蛋、奶、毛系统产品,庭院生态工程。按照试点—推广—普及的路子,坚持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庭院和四旁的土地资源,着力开发“两高一优”庭院经济。通过在全市广大妇女中开展“庭院开发,巾帼立功”等活动,并注重从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购销等提供服务和引导,建立了“立体开发、综合经营、专业生产”三种庭院模式,逐步走上了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到目前,全市庭院开发户达16.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5%,庭院经济收入1.89亿元,户均收入1144元,庭院户均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有1500多户,形成了“人人懂管理,户户会管理,地上禽畜兴旺,空中瓜果飘香,屋里加工忙”的绿色食品工程。栖霞是著名的“中国苹果第一市”,栖霞苹果以“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质量、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个“全国第一”饮誉中华。现在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农民人均1亩果,2000年3产量达10亿公斤,全市财政收入的30%、农村集体积累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源于果业。市委、市政府以此为龙头,采取政策倾斜、技术和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在果品生产中,围绕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引进和果品产业化作文章,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交流,从市到镇设立技术推广机构,电视台常年开设“农民之友”栏目,传授和推广栽培管理新技术;加大创优质、创名牌的力度,先后引进推广了红富士系列、乔纳金、新红星等60余个新品种,培育出弛名中外的“王母桃”。其中“华洋”牌红富士、“嘎啦”苹果被农业部定为名牌苹果,“宇冠”牌系列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华名果”;发展绿色果品,在全国率先推广了单果套袋技术,2000年苹果套袋25亿个,占全国套袋总量的38%,推广了脱毒栽培、摘叶转果、果园覆草、铺设反光膜等十多项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年产优质无公害苹果50万吨,被农业部和山东省政府确定为“无公害苹果基地市”和“放心果生产市”;全面实施了基地促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三大战略,全市建成优质苹果生产基地96个,样板园3100公顷,科技园2300公顷,果品冷藏库50多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0多处,逐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占地1.5万亩的红旗岭万亩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是“省级优质苹果样板园”,年产优质苹果3250万公斤,年产值3300万元;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占地1200亩,总投资2亿多元,年交易额达10亿多元,先后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菜篮子工程”,被农业部确定为“果品定点批发市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优质果品批发市场”和“果品龙头企业”;投资3000多万美元的源通果汁有限公司,日加工能力1000吨,年产果汁4万吨,全部销往欧4美等国,年创外汇6000多万美元,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立足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保护地栽培,发展大樱桃、雪桃、板栗等干杂果3000余公顷,建成蔬菜永久性大棚1500个,大棚樱桃、大棚香椿等特色基地26处,发展绿色食品企业21个。1998年建成的烟台(桃村)精准农业示范基地,总投资650万元,占地50公顷,年纯收入280多万元,以合理配置利用水、肥、土、光、热、能六大资源,以技术精新、管理精细、投资精省、效益精良,成为山东省一流的精准农业示范点,先后被确定为“山东农村能源工程。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以发展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为重点,大力提倡和推广应用秸轩还田、沼气工程、青贮饲料和太阳能等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先后建成了以减家庄镇吕家庄村和观里镇古村为典型的养殖业—沼气—农业“三业一体化”的农业模式,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充分转换。全市年秸杆还田43.4万吨,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链”1万多户,年产沼气478万立方米,折标煤近3000吨,充分利用沼气照明、做饭,沼渣沼液浸种、养猪、肥田;还办起了畜禽粪便加工厂,年产果蔬专用肥6000吨,畜禽粪便处理处置率达92.05%;发展太阳能热水器10万平方米。“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正成为农村农民新生活的真实写照。发展林业、建设绿色家园是栖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一大举措。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果木林业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围绕“建设山上栖霞”的目标,按照“高山远山封山育林搞改建,低山近山整地改土建果园”5的原则,坚持点网结合,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水土保持林、防护林和经济林综合开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大搞植树造林,建设绿色屏障。2000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8.9万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4.2%,林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果林生态为基础的复合生态经济发展格绿色长廊工程。绿色长廊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烟青一级路、204国道及文朱路两侧的山、水、田、路、渠、村实施全面绿化的工程。几年来,栖霞市对该工程的绿化任务实行了“定单位、定任务、定地片、定时间,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木”的“四定四包”责任制,每年春夏秋组织全市上下开展三大造林战役,在路两侧因地制宜建起了20米至50米宽的经济林带和绿化带,对视野范围内的荒山、荒坡进行了全面绿化,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同时,按照绿化高标准,质量上档次的要求,在沿公路建起了300多个园林式村庄,对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树立良好形十八盘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该保护区的前身为大柳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2年,面积达6400公顷,为烟台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十八盘林场为中心,森林覆盖率达95%。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56科252种,藤本植物16种,草类地被植物200余种;哺育动物11种,鸟类32科96种,昆虫400余种。这里峰峦重叠,山高,林密,淡水清澈,土不下山,山上松柏参天,山下杨柳成荫;夏天置身林中,终日不见阳光。文朱公路穿越其中,蜿蜒曲折,似彩练悬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汽车在公路行驶,不啻穿越十里绿色隧道,沿路建有神话传说中蛇盘路、饮马6湾、月照池、通天井和了望台等景观。保护区现有护林员26人,分片负责重点林区的巡逻巡查工作,建立和修缮了6处了望哨、护林房,8个大型宣传牌坊,埋设小型封山界桩60余个,对重点林区实行死封,严禁各种生产活动及放牧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在抓好林业生产管理的同时,狠抓多种经营,发展苹果、桃子、板栗、樱桃等经济林600多亩,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养蜂、养羊、养鸡等养殖业,牙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牙山是胶东半岛的主要山峰之一,与东面的鹊山、垛山、昆嵛山,西面的艾山、罗山、大泽山共同形成胶东半岛东西走向的骨脊分水岭。牙山位于骨脊中心,主峰海拔805.8米。保护区总面积15.21万亩,森林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5%。牙山林场位于牙山主峰之北,处于保护区中心,始建于1949年,总面积8748亩,1998年被批复为烟台市级森林公园,现有职工30人。该区山势陡峭,土壤湿润肥沃,山上林茂草丰,山下溪水清澈。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61科272种,藤本植物20种,草类地被植物300余种;主要哺育动物13种,鸟类38科114种,昆虫500余种;构成了优美的森林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生物、生态学家和中草药工作者前来考察研究。保护区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牙山主峰有三,称大牙、二牙、三牙,象三个锯齿,直刺云天,故称锯齿牙山,还有哈哈湾、风动石、天赐泉、道士帽子、观海峰以及饮马湾、劈山树、隐仙洞、林海花园、杉木林等。人文景观有:清初胶东著名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屯兵遗址,在主峰后面的草庵庙曾设过八路军兵工厂,以聂凤智将军为校长的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就设在牙山附近的雀刘家、凤凰庄一带。牙山脚下的栖霞四中校院内,有一座面积3366平方米的两层楼房,7就是宋庆龄当年资助创办的胶东国际和平医院(又名康复医院)夹河上游水源、涵养林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大沽夹河是烟台市的重要河流之一,也是栖霞市的唯一水源河。该河由东支干流外夹河(栖霞市称清阳河)与西支干流内夹河(白洋河)在福山区境内汇合而成,在栖霞市境内的干流长分别为10.8公里和45.4公里,流域面积1017.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4%。集水区共10个镇(街道),470个村。为切实搞好该流域的防护林建设,栖霞市在庵里水库及所有小型水库上游,将荒山荒滩全部进行造林,有计划地改建残次林;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全面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全市投资40万元,在重点林区和进山路口统一标准树立了3米×4米大型封山育林宣传牌子103块,设小型封山界碑850块,书写永久性标语1000余幅,全市以镇处为单位,抽调203名专职人员成立了38支护林队,修建了106处护林房、了望哨。到2000年底,全市完成“封山育林”面积40万亩;另一方面,在村旁、宅旁按照乔、灌、花、果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结合,高标准绿化了村庄400个,宅旁6万户。该流域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干鲜水果经济林为主体,路、渠、河流、村庄绿化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区。以此为龙头,全市形成了横贯东西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和以白洋河、清阳河、漩河、清水河、黄水河五大水系为纽带,以庵里水库、龙门口水库上游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此外,栖霞市还每年投入300多万元造林专项资金,不断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苹果、干杂果为主的优质高效经济林。全市植树造林2万公顷,退耕还林3万公顷,死封山岚3.2万公顷,呈现出“山顶松柏戴帽,山腰刺槐缠绕,山脚果园成片,田间河旁粮丰林茂”的喜人景象。8生态工业建设和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简介,栖霞市在扩大开放、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贯彻环保基本国策,先后实施了“全面控制环境污染”和“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两大系统工程,全面落实“一控双达标”任务,把环境保护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型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防、治”并举,先后建立健全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考核奖惩和环保资金筹措三大机制,完善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环境保护法规三大体系,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全
本文标题:栖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3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