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6课警察和赞美诗朔风起,雁南飞,严冬将临,流浪汉苏贝躺在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盘算着如何才能进监狱待上几个月。他骗吃骗喝,小偷小摸,调戏妇女,扰乱治安,干了一连串违警犯法的坏事,警察却不加理睬,可是当他在赞美诗乐声的感动下,开始要向坎坷的命运奋斗,要把自己拔出泥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邪恶的时候,警察的手却落到了他的肩头。天上的月亮依然皎洁肃穆,冻雀仍旧在屋檐下啁啾,赞美诗悠扬的乐声还在回荡,但是流浪汉苏贝的命运已经经历了一番戏剧性的波折,刚见到一丝希望的亮光,又坠入绝望的深渊。(王仲年《含泪的笑》)对应学生用书P22一、字音识记(一)单音字1.别墅.(shù)2.筹.备(chóu)3.游弋.(yì)4.棕榈.(lǘ)5.脚踝.(huái)6.撵.(niǎn)7.暗忖.(cǔn)8.娴.静(xián)9.咫.尺(zhǐ)10.摇曳.(yè)11.搀.扶(chān)12.螺.旋(luó)13.啁啾.(jiū)14.泥淖.(nào)15.肇.事(zhào)(二)多音字1.宿食宿.sù星宿.xiù一宿.xiǔ2.柏柏.油bǎi柏.林bó黄柏.bò3.分过分.fèn分.辨fēn4.茄雪茄.jiā茄.子qié5.率轻率.shuài频率.lǜ6.逮逮.捕dài逮.耗子dǎi二、字形辨识1.体tiē贴字tiè帖2.zhé蛰居海zhé蜇3.罪niè孽分niè蘖zī孳生4.dǎn掸去shàn禅让chán蝉鸣5.chān搀扶嘴chán馋chán谗言6.jiǎo皎洁jiǎojiǎo佼佼者jiǎo狡诈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1.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2.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3.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4.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5.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比喻高兴到极点。6.不名一文:名,占有。形容极其穷困。7.气急败坏:形容因恐慌或羞恼而狼狈不堪的样子。8.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冠:帽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二)熟语应用1.28年来,多少次幕天席地,多少次风餐露宿,平江几乎所有的村庄都留下了黄兵才不悔的足迹。2.“他对自己将来的打算守口如瓶,我也不好打破砂锅问到底。”穆里尼奥的一位密友说。3.他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学生,到如今的千万身家,也算是颇有心得。四、词语辨析1.干涉干预例句无论是在叙利亚还是克里米亚问题上,奥巴马都曾表态强硬,但真到事到临头却采取了不干预政策,美国在中东和东欧的表现并不代表退出干涉主义,奥巴马要搞的是有选择的干涉主义。美国以后可能不会轻易军事干涉东欧、中东等地区冲突,但美国会以亚太为重点实行干涉主义。辨析“干涉”,动词,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干预”,动词,过问(别人的事)。2.轻率草率例句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的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可是他做事太草率,不能把重要的研究工作托付给他。辨析“轻率”,形容(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不严肃的态度;“草率”,形容(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常形容做事的态度。对应学生用书P23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原名威廉·雪德尼·波特。做过药房学徒、银行出纳员、杂志编辑。擅长写短篇小说,作品近300篇,情节生动,笔调幽默,但有时过分追求效果,流于做作。著名的短篇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我们所选择的道路》《猪仔的伦理》等。通过对美国社会生活的片断描写,暴露上流社会的虚伪丑恶,对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唯一的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反映美国垄断资本在拉丁美洲的掠夺。坎坷岁月、不幸遭遇、流浪生活、监狱禁闭以及和多种多样的人物接触,给了欧·亨利丰富的创作题材。在他笔下,可以看到美国社会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处于底层的所谓小人物。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警察和赞美诗》就是一篇典型的“欧·亨利式”作品。一无所有的苏贝却有着一个高傲的灵魂,在选择冬季寓所时,他宁愿失去肉体上的自由也不付出精神上的屈辱。整个夜晚在街上游荡,伺机“追求被捕”的苏贝,却坐监不得,入狱无门。受赞美诗感化,大彻大悟,痛下决心,悔过自新的苏贝却偏偏厄运降临。总之,悲惨的生存境遇下留有高贵的尊严,尴尬的街头遭遇来自本人的神思妙算,锒铛入狱的偏偏是一位无罪的“罪犯”。作者的幽默讽刺中隐藏着无可奈何的悲哀,强颜欢笑下包含着辛酸的眼泪。对应学生用书P23[赏情节]1.小说写了几次苏贝故意惹是生非?结果如何?明确:六次想办法进监狱。(1)想在豪华餐馆白吃,好让警察抓去,结果被人推到人行道上。(2)用石块砸玻璃,借此被捕,结果警察错把别人当犯人。(3)在小饭馆白吃一顿,结果让侍者推倒在人行道上。(4)在街上装流氓调戏妇女,想落入法网,结果碰上的却是妓女。(5)街上吵闹,想扰乱治安,结果警察错把他当成狂欢的大学生。(6)店中偷伞,结果被偷者是小偷。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出现了许多巧合,如何理解这种巧合?明确:小说情节上安排了许多巧合,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充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苏贝一次次地努力都因一次次的巧合而没有能实现“理想”,为了最终实现到布莱克韦尔岛过冬的愿望,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犯罪”,作者正是通过巧合为苏贝多次“犯罪”提供了可能,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宽恕”了,而这一次次的反常的结局,则更充分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本质。其次,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偶然”,巧妙地、全方位地展示了美国社会的现状。他作恶的对象,“正巧”也是些心术不正的人:在街上见机缠住男人的女子,捡了别人的雨伞就据为己有的买烟者。作者就此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世风日下。饭店的侍者直接用拳头教训吃白食的苏贝,“恰好”没有去报告警察,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势力至上,没有严格的法制可言。苏贝用石头砸商店的橱窗,反而没被逮捕,原因仅仅是他“留下来了”,而“半条街前面有一个人跑着去赶搭一辆街车”却被当作嫌疑犯。他在街上醉鬼似的大吵大闹,“刚好”被认为是“耶鲁的大学生在庆祝胜利”,这种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正是美国的社会现状。再次,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都具有必然性、普遍性的事件,充分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反动、腐朽的本质。3.小说在结局安排上有何特色?明确:这样的结局安排新颖别致,给人以奇峰突起之感。故事的结局和情节的发展,显然是相矛盾的,苏贝干了许多破坏的勾当,希望落入法网,而警察不理他;在他愿意改邪归正时,反倒被警察逮捕,判刑三个月,这“不合常情”的精妙构思,正是作者的成功之笔,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美国现实生活里就是这样的颠倒黑白。美国的法律极其虚伪,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赏形象]4.如何理解小说中苏贝的形象?明确:苏贝是一个流浪汉,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一方面在穷困潦倒之际,曾经落入泥潭,有过堕落的时光;另一方面他的堕落行为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故意去干的,作恶不是他的本意。犯罪是他找到逍遥过冬“安乐窝”的途径和手段。可以说,苏贝是个好逸恶劳而又“自尊”的无业游民,迷途知返而又改过自新的“向善”青年,有着令人怜悯和同情的一面。[赏主题]5.从苏贝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作者没有直说的现象和没有直接表达的情感?明确:(1)从苏贝的经历中,我们看到苏贝一次次地想通过违法遭到逮捕而去监狱度过冬季,结果都没有引起警察的注意,这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社会的一个事实:在美国的警察和法律面前,许多罪恶,许多恶行,他们是允许的,不予过问的,是可以任其蔓延滋长的。甚至有些他们认为还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如衣衫破旧者不能走进豪华饭店、普通饭店对吃白食者犯不着惊动警察等等。再如,街头游荡着的妓女,年轻人在马路上像酒鬼似的乱嚷嚷,这些都是纽约闹市区司空见惯的现象。(2)戏剧性的出人意料的结局,使人感到无奈,可见美国社会是一个是非不明的社会。(3)作者对主人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赏技巧]6.苏贝多次招惹是非,写得有详有略,手法富有变化。请简析。明确:从详写与略写角度看,第一、二、五闹事写得较简略,因为肇事手段较简单,过程短;第三、四、六次闹事写得较详细,因为肇事手段较复杂,过程较长。从人物塑造角度看,反映苏贝为实现入狱目的,迫不及待寻机闹事,且越演越烈的心态;从阅读角度看,避免了叙述的单调重复。从描写手法上看,有的侧重心理描写,如第一次闹事;有的侧重行为描写,如第三次闹事;有的侧重语言描写,如第六次闹事。各种描写手法各有侧重地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赏语言]7.举例说明小说语言幽默的特点。明确:幽默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了深刻意义的讽刺。小说中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如“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杰克·弗罗斯特”是对“寒霜”的拟人的称呼。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同时把“枯叶”比作“名片”,形象生动,又富有幽默感。有些幽默的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如“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韦尔监狱成了他的冬季寓所”。这里用反语“好客”“冬季寓所”,说得轻松幽默,实际上揭示了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蕴涵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无限辛酸。1.细腻生动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集中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1)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贝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2)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3)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贝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4)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贝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5)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时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了文章题目中的“赞美诗”,极细腻地衬托了苏贝此时的心情,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他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章题目和情节。2.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1)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不仅表现在一些细节描写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方面,有时会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联系整篇作品,又会让人觉得这种夸张十分符合生活逻辑。人物形象的诙谐、幽默:苏贝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作者却以幽默的笔调写他。“在幽默讽刺中隐藏着无可奈何的悲哀,强颜欢笑下包含着辛酸的眼泪。”苏贝明明处于无路可走的悲惨境地,作者却写其因乐观、诙谐的性情而常常自我解嘲。如他动不动就称自己“大爷”等等。(2)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欧·亨利常用出奇制胜的结尾使人惊叹不止,不得不佩服他的匠心独运。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看似荒诞,实则合乎情理:苏贝为非作歹六次,并没有进监狱,当他幡然醒悟时,却被抓,看似矛盾而实则顺理成章的结局,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体会出一种说不出的苦涩。(3)含泪的笑。欧·亨利常以其辛辣俏皮的讽刺使读者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立即会让人体会到一种深沉的悲剧感,即“含泪的笑”,使读者的情绪在悲喜之间激荡,酸甜苦辣,感触至深。这篇文章“含泪的笑”是指将下层人民的辛酸揉入逗趣的笑料,在苦笑中感受下层人民的苦难。(4)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渲染出悲剧的喜剧情调。例如:把布莱克韦尔监狱比喻成“冬季寓所”,并运用拟人手法,说“好客的”;把霜冻拟人化,说它将名片(飘落的枯叶)由“门房”(老北风)交给露宿的流浪汉;把被侍者推倒在人行道的苏贝描写成“像打开一支木工曲尺似的,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这些都是令人发笑,又催人落泪的。对应学生用书P69(时间:40分钟满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6课-警察和赞美诗Word版含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3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