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河流第三节《滔滔黄河》教案
备课时间月日授课时间月日授课人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过程与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教学难点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教具、学具地图册、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读图法、分析法、讨论法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注一、情景导入: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二、新授1、读图2-39“黄河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9几个活动题,(1)、在图2-39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2)、长江和黄河同时流经的省(自治区)有①西藏②宁夏③青海④四川(3)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一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4)、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有渭河和汾河。(5)、对照图2-9,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并及时板书。答案:(1)、河源—唐古拉山;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注入东海。(2)、上、中游划分地点:宜昌(湖北)中、下游划分地点:湖口(江西)。(3)、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5)、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析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自然特征。上游: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中游:多支流、多泥沙下游:“地上河”3、课件展示宁夏平原、黄河源头、壶口瀑布、华北平原的景观图,分组讨论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类型,说一说母亲河的奉献。4、阅读教材50页的“河水一石,其泥六斗”、51页的“黄河凌汛”、“黄河断流”并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生思考,分组讨论:①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②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总结:①黄河的忧患:上游的荒漠化与凌汛问题;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问题。②、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6、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自己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三、拓展探究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的源流概况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能力。板书设计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一、黄河的概况二、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三、黄河的忧患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四、黄河的治理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22“黄河流域”教学后记地形上:黄土丘陵地区,地面坡度陡,坡面长,流速快,流量大,冲刷力强。气候上:7、8月份暴雨集中。地质上:黄土质地松软,易蚀。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的植被;开矿、修路、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废弃的土石入河,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本文标题: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河流第三节《滔滔黄河》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4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