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读碑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深沉而丰富的情感。2.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何了解?2.看课件,谈谈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二、了解内容1.问题设置: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3.汇报交流。①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②理解词语。③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三、理清思路。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在读碑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3.交流汇报。4.指名小结“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5.同桌讨论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四、质疑问难学生自读,提出问题。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词。2.口述“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二、品读课文1.学生自读,思考:①“我”第一次读碑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②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你又有什么体会?③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我”又是怎样解读的?④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说说你的感悟。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汇报。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①反复强调“细细地”,突出“我”读碑时,回顾了每一段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②排比、反复的运用③几个反问句,接着“站不下的”反复强调,刻画“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的认识。4.激情朗读课文。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1读碑初读:20余年、后来庄严雄伟壮观伟大又读:那年(南泥湾)悲壮凝重震撼升华再读:现在悲壮感使命感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表演朗诵的能力;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教学难点是学生要感受到烈士们为国捐躯的精神.纵观这节课,成功之处有:1、以读带讲: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默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资料、图片,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与感悟。不足之处: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2、给学生朗诵的时间不够充分。3、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2刘邓大军渡黄河教学目标: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3.提示课题: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二、了解内容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3.自学交流汇报。(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毯(tǎn)碟(diě)筹(chóu)蹲(dūn)弦(xián)(2)理解词语。广阔无垠敏捷夜以继日序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3)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4)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刘邓大军渡过黄河。三、质疑、讨论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3.读课文,感悟。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3.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二、学生品读课文(一)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2.小组合作探究。3.班内交流汇报。(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2)渡河顺利。A.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B.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C.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二)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三)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板书设计:2刘邓大军渡黄河6月30日夜刘邓急驶渡河之前筹划插叙“明修栈道”精心部署午夜时分刘邓大军偷渡强渡渡过3风雪重围教学目标:1.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知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体会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风雪重围》,就是发生在抗战中一个真实的故事。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三、检查自读情况1.听写字词,纠正读音,辨别字形。2.理解词义。3.指名读课文,回答问题。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1.自读课文,思考:(1)杨靖宇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知的?(2)口述课文,理清思路。2.交流讨论。3.班内交流汇报:(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悟英雄的精神品质。人物的动作、语言、行为的描写。日军的反衬。(2)记人叙事的写法。4.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情朗读。5.学习英雄的事迹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板书设计:3*风雪重围山林三尺深的积雪零下40摄氏度杨靖宇吨周旋抗击殉国日寇咬牙切齿4礁盘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本课的词语。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字词的学习。2.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梳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不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我们一起来学习《礁岛》,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二、初读课文1.师导读,生整体感知。2.读准字音,辨别字形。驮(tuò)蔬(shū)罐(guàn)秧(yāng)筷(kuài)构(góu)3.理解词语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稀奇:稀少而惊奇。(近义词:罕见;反义词:常见)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环视:向周围看。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生自读,理清文章思路。2.提出疑难问题。3.交流归纳。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将士们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品析将士们的言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2.教学难点:体会将士们对祖国海岛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2.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1.小组读第1——10自然段,学生思考:小岛是一个怎么样的岛?礁盘南边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种是从哪儿来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2.小组讨论。3.班内交流。岛内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4.读第11——25自然段,思考: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什么,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了战士们爱戴首长,将军关爱战士的情怀。5.读第26自然段,思考:将军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对海岛的爱热爱,对祖国的敬意,对战士们的感激……归纳明确:①海岛环境艰苦。a.小岛其实是个礁盘……甚至没有土,就驮着一群海军陆战队的士兵。b.将军上岛在算这儿最凉快的时候,也就是四十来摄氏度吧。c.植物是无法生长的……满嘴起泡。②战士们爱岛,艰苦创造,建设海岛。a.只见礁石围成一圈……竟露出一片绿绿的菜地。b.战士们用大棚种菜的办法……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c.将军顺着看去……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d.将军离开礁盘时……行了一个军礼。③将士们之间的情谊。a.“全国大半的省份……而是一个长辈。”b.饭堂里,……“孩子们,我谢谢你们……”。c.将军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舀到碗里。6.造势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感情朗读。三、再读课文,升华感情1.学生自读课文,谈自己的读后感受。2.试着给驻守边关、海防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4礁盘小岛(礁盘)没水没树没草没土战士绿色菜地构成中国地图将军与战士共享菜汤行军礼5那桥,那河,那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4.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描写美景、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谈观感。2.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图画,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3.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那桥,那河,那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指名汇报,交流。3.读文章,想象画面,体会景美。4.透过语言文字,你还看到了哪些美景?(师相机板书)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1.文章哪些地方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怎样读出这种情呢?2.交流汇报:“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任风起云涌,天翻地覆;你是多么坚韧,任流年似水,沧海桑田。桥,你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带着感情,抑扬顿挫地朗读,注意重读一些词语,语调要上扬。)3.齐读,感悟作者的感情。四、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识生字,听写词语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二、研读与赏析1.作者走进古镇,看到那桥,那河,那船,感受古镇那奇丽的景色,作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合作探究,讨论明确:①抒情色彩浓,描绘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描摹景物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对周庄由衷的赞叹之情。②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首发,语言清新优美,极有感染力。③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摇曳多姿。3.分男女生读文章中美的句段。4.从作者对古镇周庄的奇丽的描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讨论明确:要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我们的家乡,关注我们的家乡,关注我们的大自然,倾注我们的爱心,三、指导感情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四、总结。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板书设计:5.那桥,那河,那船写古镇美景夜色雨幕中的那桥白天的那河抒赞美之情夜晚的那桥6搭石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2.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
本文标题: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4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