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不稳定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同时变成另一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同时转变成别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简称核衰变。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常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放射性活度(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是一个反映放射性强弱的常用物理量。其SI单位是贝克(Bq),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即1Bq=1s旧制单位是居里(Ci),1居里表示每秒3.7×1010次衰变。居里与贝克的换算关系:1Ci=3.7×1010Bq;1mCi=37MBq;1Bq=2.710-11Ci。母牛:即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母体核素中分离出由它衰变而产生的较短半衰期子体放射性核素的一种装置,常用的是99Mo——99MTc发生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应用核射线探测仪器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达到示踪目的,用于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达到高峰处于较为稳定状态进行的显像称为静态显像,是最常用的显像方法之一。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人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种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称为动态显像。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是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且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的显像。阴性显像:又称冷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不摄取,在静态影像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病变部位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体外放射分析:是指在体外条件下,以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踪剂,以放射测量为定量手段,对体内微量物证进行定量检测的技术的总称。外照射:在核医学工作实践中,若放射源位于体外,其释放出的射线作用于机体称为外照射,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内照射:在临床核医学工作中,使用放射性核素药物作诊断、治疗或基础探索,若放射抗原需进入体内,然后分布在组织或器官中,形成的照射称为内照射。照射量(X):是度量X射线、γ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的量,可间接反映X、γ辐射场的强弱。其定义为:X或γ射线的光子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被空气所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任意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dQ与空气质量dm之比。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称为照射量率。吸收剂量(D):是指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dm在受到照射后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dE,是用来说明物质接受照射后吸收能-量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单位为戈瑞。当量剂量(H):组织中某点处的当量剂量是吸收剂量D、辐射权重因素(Q)的乘积。有效剂量(E):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素后的和。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符合药典要求,能直接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亚甲炎的分离现象:血中FT3、FT4增多,而吸收131I率降低(甲状腺滤泡大量破坏,是储存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由于大量释放入血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机制抑制甲状腺功能,因此甲状腺摄取131I率明显低于正常值)超级骨显像:表现为全身骨骼核数浓聚显著增高,软组织本底极低、双肾和膀胱不显像,常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弥漫性骨转移癌所致。提示: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代谢性骨病的表现之一。闪烁现象: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一段时间,出现病灶部位的显像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而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好转,再经过一段时间后,骨骼病灶的显像剂浓聚又会消退提示:骨愈合和修复;不是转移性骨病。Paget’s病:即畸形性骨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的局灶性骨代谢异常疾病,早期多局限于一骨,随病程发展大多累及多骨,特殊表现——MickeyMouse征(椎体相对比较特异的一种改变)“炸面圈”征:骨病变中心区位明显放射性冷区,器官周围表现为代谢活动异常浓聚影,呈圆形类似“炸面圈”征,主要见于股骨头坏死早期。99MTc:发射单光子,能量为140Kev,半衰期为6.04Hr,能标记多种化合物。131I:发射两类射线,β-可用来治疗疾病,γ可用来显像,能量为360Kev较高不太适合显像,目前用来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核医学是将核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分为诊断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元素、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核素、核衰变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如:C、H、O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nuclide)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相同的位置,互称为同位素(isotope)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基态的原子和激发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isomer)。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变(nucleardecay)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有效半衰期物理半衰期(physicalhalflife)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1/2)。生物半排期(biologicalhalflife)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b)有效半减期(effectivehalflife)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Teff)。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随机效应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隐匿性伤害。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基础是?分别引起哪些效应?随机性: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突变;引起致癌效应,遗传效应。确定性:细胞死亡;出生前确定性效应引起胚胎效应,畸形和脑发育异常,严重智力迟钝和智商下降;出生后确定性效应引起全身性放射损伤,皮肤电离辐射效应,性腺电离辐射效应,晶状体电离辐射效应,其他器官的损伤效应,电离辐射对寿命影响研究。儿童确定性效应。阳性显像、阴性显像阳性显像(positive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增高为异常的显像方法。由于病灶放射性高于正常脏器、组织,故又称“热区”显像(hotspotimaging)如放射免疫显像、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肝血管瘤血池显像等。阴性显像(negative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减低为异常的显像方法。正常的脏器、组织因摄取显像剂而显影,其中的病变组织因失去正常功能不能摄取显像剂或摄取减少而呈现放射性缺损或减低,故又称“冷区”显像(coldspotimaging)放射性药物、核医学、放射性活度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数)是核医学中常用的反映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1Ci=3.7×1010Bq有效半衰期(Te):放射性核素由于生物代谢和放射性衰变共同作用,减少到原来的半数所需要的时间静息显像:患者在基础状态进行的显像负荷显像:患者在药物或生理活动干预下进行的显像放射免疫分析RIA-竞争性结合分析免疫放射分析IRMA-非竞争性结合分析RIA:即放射性免疫技术,是在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中,加入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与有限量的特异性抗体发生竞争结合,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中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标记抗原分离,并测定其放射性,从而测出待测抗原的含量。IRMA:即免疫放射分析技术,是把放射性核素标记到抗体上,然后以过量的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结合,将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未结合的标记抗体分离,通过放射测量求的待测抗原的含量。热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常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先天一叶缺如的功能代偿的甲状腺温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近似等于正常甲状腺组织,见于功能正常的腺瘤、结甲肿、甲炎凉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冷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缺损,甲状腺囊肿、腺瘤囊性变、大多数甲癌、出血或钙化、慢甲炎单侧小肾图:形态同对侧一致但幅度低于对侧常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显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静息显像显示该部位放射性填充,见于心肌缺血不可逆性缺损:负荷及静息显像均表现为放射性稀疏、减低或缺损,见于心肌梗死或严重缺血外照射防护措施:时间,距离,屏蔽防护全身骨显像显像剂:99mTc-MDP(亚甲基二膦酸盐):膦酸盐甲状腺显像显像剂:99TcmO4131I(Na131I),123I99Tcm-MIBI,201TlCl正常甲状腺影像:位置:颈前正中。形态:前位呈蝴蝶状,左右各一叶,中间有峡部相连,偶见锥体叶。大小:每叶上下径约4.5厘米,横径2.5厘米。放射性分布:均匀,峡部及周边放射性分布略显稀疏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热结节、温结节:多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发病几率很低。凉结节、冷结节:可见于良、恶性病变,恶性的几率高于热结节、温结节。单发凉结节、冷结节恶性病变的几率高于多发结节,需进一步鉴别诊断(肿瘤阳性显像,B超)肾图组成:a段:示踪剂出现段,反映肾脏血流灌注;b段:示踪剂聚集段,其斜度及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示踪剂的速度及数量,其主要与肾小管功能、ERPF及GFR有关;c段:示踪剂排泄段,前段下降较快,后段稍缓,主要与尿量及尿路通畅情况有关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被认为是目前检测心肌细胞活性最准确的方法,被称为“金标准”或判断心肌细胞存活的最后仲裁者SPECT:99mTc钼-锝发生器产生;PET:13N、11C、15O、18F加速器产生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原理:通过负荷试验使正常冠状动脉供血区与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动脉供血区之间的心肌血流产生不一致,负荷试验后冠脉狭窄区血流量增加明显少于正常冠脉供血区提高正常供血区与病变区血流分布的差别核衰变的原因:当原子核中质子数过多或过少,或者中子数过多或过少时,原子核便不稳定,这时的原子核就会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α衰变:放出α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在周期表中前移两位。β-衰变:由于电子相对过剩,导致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放出β-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将后移一位。β+衰变:由于电子相对不足,导致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而放出β+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将前移一位。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状态到基态,通过发射γ光子释放过剩能量的过程。α射线: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氦核。β射线:带负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负电子。γ射线:不带电的光子流。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激发: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这种作用称为激发。韧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低速度,电子的一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化为连续能量的X射线发射出来。散射:β射线由于质量小,行进途中易受介质原子核电场力的作用而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吸收:射线使物质的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的过程中,射线的能量全部耗尽,射线不再存在,称为吸收,其最终结果是使物质的温度升高。光电效应:γ光子和原子中内层壳层电
本文标题:核医学试题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4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