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中国长江》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P66—68页内容,完成课后活动题;2)收集关于长江的详细资料。4.老师课前准备:1)调查学生对长江的熟悉程度.2)运用百度搜索功能收集,整理与长江有关的话题.二、教学课题------《中国长江》义务教育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主要介绍我国的河流湖泊,其中长江是其重要学习内容中的第二目,长江流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经济文化产业中心带。通过本课题学习,学生要深刻理解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养育着众多人们,发挥着重要的"黄金水道"作用,对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中国河流概况课题的具体化,又是下面学习黄河水系的基础,更是深入学习理解中国自然环境要素的有力补充,对整个中国自然地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案例解读作用。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⑴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能够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基本概况,通过运用百度搜索功能实现长江图文资料的深度多面分析,全面认识长江的自然状况和开发利用状况。⑵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视频,查找资料,合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长江的图文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形成以长江水系为学习案例,掌握研究一般河流水系的重要研究策略和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河流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理性寻找解决人们生存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准备和经验积累,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是:重点:长江流域概况。难点:有效治理长江问题,科学合理规划开发长江,追求“三态”效益合一的终极发展思路。三、教材分析【教材总体分析】《长江》一目教材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学习内容,是中国河流湖泊概况的具体化内容,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系。教材主要介绍了长江的概况,长江的分段水文表现,通过活动介绍了长江的水能分布状况。后以小字部分介绍标志性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最后点明长江的航运价值-----"黄金水道"之地位。【教材微观分析】本目内容以极其精练的文字和典型的图片,把长江概貌呈现出来,给学生以清简的感觉,给老师以极大的主导发挥空间,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思考空间,为老师进行创造性教学、重组教学材料提供足够的空白空间。当然,也为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整合网络资源提供多种可能。这样,一方面克服教材呈现事物静态过多,动态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可紧密联系实际适时补充新近发生的事情和案例,如不久前江西的特大洪水灾害等,为师生共同经营学教评于一体提供良好的发挥空间。【学情分析】另外,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趣状态,决定对教材要进行针对性地取舍。教材在这方面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题,老师和学生基本上可以进行自由地根据需要来做出选择。教材的最大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大致形成学习水系的重要方法:了解概况,分析水文,开发现状与展望。再加上前面已经学习过中国的地势特征和气候状况,学生完全有一定基础进行深入的认识一个具体水系状况,当然,也为迁移运用本目呈现的学习原理到身边或者世界其它水系的学习当中。教材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选取最能代表长江特色的东西富有层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吸引学生生动学习。【教学思路】因此其基本教学思路是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大量自学,讨论,交流,自觉迁移运用到本节课当中。老师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必要时进行适时启发,在“先学后教,以学论教”的基本思想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交流,分享,促进,实现新型地理课堂的生态高效。四、教学方法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初步定性分析和对学生的基本了解,本节课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媒体投影和百度功能搜索网络资源,全息式强化学生视听触觉,激发多种感官功能。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百度搜索功能,让学生学会整合网上有效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化学习,充分运用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分析法,情感渲染法,互动启发法,展示分享互益法等多种适时方法,使学生主动地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总结学习经验,突出学生个体间独立钻研,集体间“合作学习”的动态组合学习策略和方法,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路与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灵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展,适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根据需要选用图片,如何与老师间进行互动交流,如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自身的经验积累为我所用。在基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的基础上,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不仅有挑战性,也很有用,并做到学教评一体化。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师:同学们,我问你们一个问题:我们长阳人的母亲河是-----?生(响亮齐答):清江河!师:那么,清江河的母亲呢?生(活跃起来):长江呀.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长江这一课内容.【板书】长江【百度MP3搜索_长江之歌】:=mp3,,,[%B3%A4%BD%AD%D6%AE%B8%E8]&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3%A4%BD%AD%D6%AE%B8%E8++&si=%B3%A4%BD%AD%D6%AE%B8%E8;;%D2%F3%D0%E3%C3%B7;;195432;;195432&lm=0&mtid=1&d=9&size=4613734&attr=0,0&titlekey=1661608909,3807978732&mtype=2,点击播放《长江之歌》曲子(师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并指名大声导读):《长江》学习目标1.认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2.利用地图查看经过省区.3.找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水文表现和水能分布特点..4.找出长江主要支流,湖泊及其影响5.长江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二.自学讨论,合作探究1.自学指导师:请大家认真自学课本P54-5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约5分钟后同桌或者小组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看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1)联系书中(湘教版)长江水系图P46:2-32和【长江概况_百度文库】探究回答:1).认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2).利用地图查看经过省区.3).找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水文表现.4).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及影响(2).联系长江干流剖面图P47:2-37,分析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及水能分布与开发治理保护问题2.学生自学,老师到小组指导自学.3.同桌或者小组同学围绕难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4.合作,交流,展示,点拨:针对思考题(1),教师出示长江流域地图【百度图片搜索_长江流域】=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D%AD%C1%F7%D3%F2&in=22018&cl=2&lm=-1&pn=9&rn=1&di=20905574250&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学生用彩笔在自己画好的简图中填写提示内容,教师:我们先了解长江概况;并请部分同学展示意见。【板书】长江概况A:生1(答出第一题):长江发源于青海的唐古拉山,向东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为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师启导: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和世界第三长河?出示长江相关数据【世界大河水量比较_百度知道】=qrl&cid=219&index=1&fr2=query,学生从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等维度作出理解(得出长江在我国大河中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比较出长江在世界大河当中,长度和流量是令人注意的,位居第三).并提示自西向东入海意味着什么?学生从航运意义上作出分析(实现江海联运,贯通东西等)等.从而不仅学好了地理知识,也从情感上加深了对长江所(1)长江发源于__,向东入__,全长__,为我国第__大河,世界第__大河.(2)长江干流经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为___________,它对两岸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______(3)上中游的分界点在我们湖北__,中下游的分界点在江西__.并说说各段特征表现.(4)观察北岸主要支流有______,南岸主要支流有___,主要湖泊有___.它们对下游河段有什么影响?______.(5)你作为长江主人,发现长江流域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如何治理?具有天然功能的深广认识.B:生2(指图答出第二题):长江干流经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它意味着直接为这些省区提供生活生产水源,灌溉,养殖,还有旅游等等.其他同学争着补充还有航运,水能等.老师及时引导,从而说明它是我们南方人们的经济发展生命线和文化发展命脉之所系.C:生3(指图分析答出第三题,老师及时出示介绍材料【百度视频搜索_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归纳出: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在我们湖北宜昌市,中下游的分界点在江西湖口.其中,上游河段水文表现为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所以也多水能.中游表现为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表现为水流平稳,江阔水深.老师及时进行鼓励.并适时启导如下:师:这种特征表现会与什么有关?生:与经过地形有关.师:我们看看.(引导读图得出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也为生成生态问题意识奠定基础)启导生:还与气候有关.主要经过亚热带季风区,降水多.所以它的支流多,水量也大.针对上游,教师还及时出示出长江干流剖面图【百度图片搜索_长江干流剖面图】:=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D%AD%B8%C9%C1%F7%C6%CA%C3%E6%CD%BC&in=19657&cl=2&lm=-1&pn=1&rn=1&di=18295512930&ln=1253&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进一步研究解读地图方法:师:请看,剖面图的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呢?启导生:横坐标代表长江的长度,纵坐标代表海拔高度.师:哪段落差最大?生:上游河段.师:计算一下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这意味着什么?生:约6300多米,为最大处.水能蕴藏最丰富.师:想一下,为什么这里落差最大?生:(联系中国的地势特征分析)地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道落差大得很.师:这里有对它的开发利用吗?生:(利用地图册)这里已经修建了最大工程三峡工程(重点了解【长江三峡水电站_百度百科】=%C8%FD%CF%BF%CB%AE%B5%E7%D5%BE&hold=synstd),还有葛洲坝工程,还有二淮,溪落渡.老师提示在自己
本文标题: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教学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4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