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湘教版地理必修Ⅲ期末试题1附答案
飞跃文化培训学校资料1(百美元)(万亿美元)不同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图湘教版地理必修Ⅲ复习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2、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地域比城镇地域范围小B.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C.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3、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区域表现为点状A.农业B.城市和工业C.交通运输线路D.城市群和工业区4、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区域核心多表现为:①中心城市②比较大的工业基地③交通运输枢纽④著名旅游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6、一般说来,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A.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比较大B.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比较大C.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比较大D.三次产业比重大致相当7、一个地区的产业,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划分为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B.农业、工业、服务业C.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D.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8、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趋势大致是A.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B.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转移C.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转移D.第二、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分析下面两图,回答9-10题。9、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约是发达国家的A.4倍B.50%C.25%D.80%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三类产业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约是发达国家的1/2D.发达国家的三类产业的产值均高于发展中国家11、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其排序正确的是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②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③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④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飞跃文化培训学校资料2业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⑤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⑤12、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区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A.“一、二、三”的格局B.“一、三、二”的格局C.“二、三、一”的格局D.“三、二、一”的格局13、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我们可用下列哪一项综合性指标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收入C.三次产业产值比重D.人文发展指数14、区域开发方式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关,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A.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B.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C.以较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D.加强区域内部联系,社会经济通常相对封闭15、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区内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②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大③中心城市规模大,交通线路密度高④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⑤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分析回答16—18题:16、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17、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18、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19、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B.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C.整个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减小D.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和服务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20.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有: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②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③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④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⑤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减弱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21、下列四组省区中,均地处中部地区的是:A.西藏、山西、江苏B.浙江、福建、江西C.甘肃、新疆、云南D.江西、湖南、安徽22、有关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B.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C.中、西部地带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D.东部地带以重型产业为主,西部地带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带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23、有关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和工业化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地带工业产值高B.东部地带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地带以传统工业为主体C.东部地带城市化水平高,中、西部地带城市分布密度小D.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强,中、西部地带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24、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了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直辖市)以外,还包括A.内蒙古、广西B.内蒙古、湖北飞跃文化培训学校资料3C.黑龙江、湖南D.广西、吉林25.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我国东部地区南方与北方的主要差异表现在A.工业结构:南重北轻B.平原面积:南大北小C.煤炭石油:南多北少D.对外开放程度:南高北低26、关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目的: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B.有利条件:西部地区矿产、油气、水能、耕地等自然资源有突出优势C.不利条件: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D.重要意义: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7、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实施,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四横”是指A.长江、淮河、黄河、海河B.珠江、长江、黄河、海河C.珠江、长江、淮河、黄河D.长江、淮河、黄河、辽河28、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地区分布不均,90%的可开发水能资源集中在A.东北、西南、中南B.东北、西北、西南C.西南、中南、西北D.东北、华北、华南29、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都会有明显影响B.对煤炭调出区而言,尽管能优化产业结构,但会产生地面沉降等问题C.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地区不会产生不利影响D.对煤炭资源调入区的地理环境而言,不利影响是主要的30、关于荒漠化及其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荒漠化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的B.水土流失不属于土地荒漠化C.荒漠化是指可耕地转变为沙漠的过程D、荒漠化是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正确的是:①地表植被破坏严重②黄土土质疏松③风力作用强烈④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形成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原因,正确的是A.终年受亚洲高压的控制B.植被稀少,河流短小C.深居内陆,周边又有高大山脉阻隔D.终年风力作用强烈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33-34题。3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3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读“我国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完成35-36题。35、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该县的:①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②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③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④人口密度降低、人均耕地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6、据图分析,该县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过度农垦沙质草原的结果B.引水灌溉沙地的结果C.抑制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结果D.平整山地丘陵的结果37、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未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38、我国三北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A.保持水土,涵养水源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吸烟除尘,净化空气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飞跃文化培训学校资料439、下列叙述中,基本上不属于湿地主要作用的是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B.涵养水源,调蓄洪水C.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D.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40-42题。40、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泥沙淤积②蒸发增加③围湖造田④降水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1、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①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④长江干流加固干堤,疏浚河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2、洞庭湖区耕地不足,人地关系矛盾尖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①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②立体养殖,综合开发资源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④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右图是三江平原示意图,分析回答43-45题。43、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44、国家在三江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存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45、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地二、综合题46、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1)填出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工程和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工程。(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47、下图是世界制造转移的地区图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模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飞跃文化培训学校资料5(1)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为:1851-1900年、1879-1930年、1950-1990年。近三十年来,逐渐向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逐渐向我国转移,其转移的重点区域为、和地区。(2)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试分析其原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写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中M城市的名称,并影响其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8、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说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的状况,并与东部进行比较。表一东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状况(单
本文标题:湘教版地理必修Ⅲ期末试题1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4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