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湛河区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测试复习题参考答案
-1-湛河区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测试复习题参考答案综合部分:1、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理念的不同。2、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答: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哪三层含义?答: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4、新课程总目标的特点是什么?答: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教育,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既强调健康体魄、健康心理,又强调健康生活方式。5、新课程怎样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答:面向儿童现实生活世界、面向儿童可能生活世界。6、新课程怎样面向社会生活实践?答:课程内容要面向社会,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儿童未来的生活、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强调培养理论抽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的沟通。7、新课程教学怎样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答: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8、自主学习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是什么?教师在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方面应注意什么?答: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从学习品质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他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学习目标自我确定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9、合作学习的特征是什么?在教学中你是怎样开展合作学习的?怎样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答:参阅教材《新课程下的课程观》137页。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明确的个体责任、重视社交技能、小组自加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需注意:合理分组,规范操作,明确任务,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引导、参与等。回答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10、实施探究学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基于探究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什么?答: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内-2-部条件:较强的求知欲和较高的认知技能等。外部条件:内容的可研究性、教师必要的指导、小组的协助学习等。接受性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学生和教材所组成的封闭环境下接受教师所输出的知识,学习偏重于死记硬背、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接受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认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认识活动的指导性、可控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太关注。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只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它能够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学习方式之一的接受性学习,也有机械性接受、被动性接受、有意义的接受等几种形式。我们在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事实上,接受性学习并非都是机械的、被动的,探究性学习也并非都是有意义学习,现代教育应该是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紧密结合的教育,“探究性”也好,“接受性”也罢,“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要是适合学生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参考《新课程下的课堂观》127页11、教师怎样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答: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要放开眼界,多元地关注学生发展;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提供机会。12、结合自己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思考如何更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答: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教学关系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堂上一切困难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有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新型的教学关系是:(1)引导促进的关系。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应该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要在两者之间形成引导、帮助、促进的关系……。(2.)平等对话的关系…….(3)生命交往的关系……。参阅教材《新课程下的课程观》93页13、新课程评价的本质功能是什么?并理解掌握评价的标准、方法、主体。答:评价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发展。评价标准应该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14、教师应该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答: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找准课标、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连接点,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15、谈谈对新课程下教师角色重塑的认识。(详看《课堂观》8——10页。)答:(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2)有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3)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16、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学生创新思维与固有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答、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3-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其教学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和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进行有效教学需要科学的理念、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实施、及时的反思等。(参阅《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22页(详看《理想课堂》31页。)回答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出自己的观点。17、如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详看《课堂观》34——37页)答: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我国历来比较重视价值观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崇高道德的熏陶,但人格教育不可泛化,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1)课堂比较法(2)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结合起来。(3)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格魅力。(4)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影响作用。18、联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谈谈如何建设合作、开放的教师文化?(详看《课堂观》25页----28页)答:首先,教师是落实教育改革理想的关键人物,任何教育改革只有经过教师的课堂运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其次推行新课程教师责无旁贷,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课程改革的利益关涉者。最后,教师是课程的实际解读者,新课程内在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教师自身的价值观相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对新课程认可或抗拒的态度。总之,教师文化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行影响最大,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需要教师文化的更新,需要确立开放的、合作的教师文化。为此教师要(1)革除以往的封闭性,提倡集体备课,进行合作、交流。(2)革除保守性。要让教师认可新课程,全面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把已有的经验与新课改的要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建立起合作、开放的教师文化。19、简述课堂交往的重要性,结合教学过程谈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交往。(详看《课堂观》67——80页)答:课堂交往的重要性:(1)课堂交往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目的(2)课堂交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3)课堂交往对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当前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无疑,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倡导交往教学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现实的意义。首先,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次,每个学生都处在交往中,所以教师不应当忽视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所谓的“尖子生”。再次,教学应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达到个性的解放。最后,倡导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交往,应做到:(1)师生交往。首先,教师要积极创设师生交往的情景。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讨论。最后,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走到学生群体中去。(2)生生交往。课堂中生生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小组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改变了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力。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这-4-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潜能创造了条件。20、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实施要求有哪些?答: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收获,教师有变化,并且追求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效益。要实施有效教学,其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详看《建设理想课堂》31页——35页)2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详看《建设理想课堂》40——45页)答:一.教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二.为提升教学生命而教。三.在教学中成长。四.在创造中享受。22、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如何优化新课程教学设计?答: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为促进学生学习,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优化备课信息、优化教学目标编制、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优化课堂结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管理等。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参阅《理想课堂》47页23、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观的内涵是什么?其与传统的教学观有什么区别,基于多元智能开发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什么?答、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观与传统的以培养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主的教学观有许多不同之处。总的来说,它倡导的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它包含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要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学生(2)从事项目学习或研究(3)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匹配。参阅《理想课堂》151页24、什么是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答: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本文标题:湛河区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测试复习题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56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