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学案
瓦房店市第三十六初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案名言警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其一第1页共5页年级八年级内容《桃花源记》课型新授第二课时执笔人王秀敏审核人李林庞佳时间2013年9月3日姓名班级组名角色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借助工具书,熟读课文第二段,进一步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2.了解作者的思想,及做客的经过。过程和方法目标运用工具书,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读懂读熟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美好理想。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1、2学法指导:借助书下注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熟读课文。在熟练翻译的基础上理解二三段的内容。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内容,配置相应练习题,含基础、能力、适当提高三个档次,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研讨,找出共性问题)1、细读课文第二段借助书下注释查阅工具书,试译下列语句(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仿佛若有光。(3)豁然开朗。(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见渔人乃大惊。(7)咸来问讯。(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瓦房店市第三十六初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案名言警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其一第2页共5页(9)乃不知有汉。(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释义重点词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才通.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并.怡然自乐()乃.大惊()具.答之()妻子..()不复出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延.至其家()3、再读二三段,填写下面的空白,进一步了解作者对桃花源的描写。(1)渔人对桃花源的整体感受----------------------------。(2)写桃花源中自然景色的句子是-------------------------------------------------------------------------社会景色的句子是---------------------------------------------------------------------------------。社会景色分几部分来写?(3)第三段写什么?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二、课堂学习研讨(1、组间交流研讨预习导学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有教师预设的问题也有通过预习交流发现的问题。2、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研讨)一、课前三分钟名著与预习质疑检查二、导入:三、男女生轮流朗读2、3段,疏通文意并练习。(措施:以小组为单位译文练习,共同检查问题,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教师给予帮助。学生在书上或笔记上作好记录,最后学生共同矫正课前预习。)四、问题探讨:1.桃花源中的景美吗?从哪看出?2.现实中有这样的美景吗,从哪看出?3.村中人到此处的原因是什么?瓦房店市第三十六初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案名言警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其一第3页共5页三、当堂训练巩固1..概括二、三段段意4.默写二、三段并翻译(重点词要单独解释)瓦房店市第三十六初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案名言警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其一第4页共5页课堂小结:1、学生小结:2、教师小结:四、课后拓展延伸(含1、2必做和选做3两部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教师评语:(教师批改,包含课前预习导学内容和课堂训练巩固内容)第三部分课后反思1、学后记:(要求:可写收获,也可记课上生成的方法与规律性知识,或问题整理等)2、教后记:(1、提炼交流研讨和课上检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教学案编写中通过教学发现的问题,为教学案的循环使用做准备。2、尤其要注意反思指导学生预习的措施、方法是否恰当,注重总结预习的效果。)第四部分家长签字:瓦房店市第三十六初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案名言警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其一第5页共5页
本文标题: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6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