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框架结构工程施工通病与措施
框架结构工程施工通病与解决措施摘要:伴随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框架结构在多、高层建筑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队伍技术素质存在差异,对操作规程了解较少,在施工中容易产生影响质量的现象,这些状况如重视不够或解决不及时,将会直接影响质量和工期。本文就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容易形成的通病和实际解决措施谈几点体会,供广大同行一起探讨。关键词:混凝土框架施工质量控制一、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1、一般施工作法的弊病,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对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2、采用分层套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且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其缺陷是: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须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堆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严重,工效较低。二、改进的措施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厘米。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较复杂时,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三、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目前高层项目中,柱使用c45甚至c60及以上混凝土已非常普遍。实际工程中楼盖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35~c40。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板,且随建筑物高度增大,两者的设计强度差距会越大。国家规范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不能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现行规范jgj3—2002第13.5.7条规定:当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楼板的设计强度时,应对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采取有效措施,虽未强调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但无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多少都要保证节点强度。两者均旨在保证“强节点”的设计原则。四、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太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往往会超过40mm)。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0~30mm;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因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干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汁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主,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五、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柱的“烂根”和“夹渣”,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段5m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丽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部夹渣,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在顶洒一层1:0.4的水泥砂浆。并铺1:2水泥25~30mm厚,在其上浇混凝土,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2、控制好混凝土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浇筑后的成品不保护,养护不及时,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地区更需要保养,这是提高强度的重要环节。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必须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更要防止出现振捣不密实、过振、漏浆、跑模、不清除残留木屑等现象。操作素质低下所产生的后果将削弱支撑件的竖向荷载,影响结构连接及降低抗震能力。只要有健全的施工操作标准,步步检验认证,按规范施工,框架工程质量就会得到保证。六、结语通过工程实践我们认识到: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施工方案至关重要,这种施工方式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在工程实践中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条件,也是框架结构施工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而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养护等关键环节是实现框架结构混凝土质量不出问题的重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为提高建筑物承建质量献计献策,总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优越性在高层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作用明显,在建筑土建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施工企业应该多了解建筑市场上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在具体施工中加以使用,以提升施工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参考文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王万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的改进建议》.中华建筑.2008.12侯志明.《高层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一席谈》.混凝土.2006.7
本文标题:框架结构工程施工通病与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6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