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濉溪县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的做法和展望
煤炭市场经营依然存在无证经营、粉尘污染、生产噪音、阻碍交通等现象,对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必须进一步加大煤炭市场综合整治力度。濉溪县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的做法和展望--立足科学有效治本国土资源网(2011年2月25日14:12)一、濉溪县采煤塌陷区基本情况该县土地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人口106万,人均耕地2.07亩,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至2007年底煤炭保有资源储量36.9亿吨,境内有皖北、淮北两大矿业集团在建矿井与生产矿井15对。在为国家贡献出大量煤炭资源和电力的同时,全县因采煤造成3780.66公顷(56710亩)土地塌陷,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定。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采煤塌陷地土地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从80年代末开始,逐步加大塌陷区综合治理力度,共治理塌陷地2064.34公顷(30965亩),逐步改善了塌陷区生产生活条件,恢复了生态环境,解决了部分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目前,该县尚有已征508.45公顷(7627亩)、未征1207.87公顷(18118亩)共1716.32公顷(25745亩)采煤塌陷土地未治理利用,另外,由于采煤继续塌陷,我县每年仍将产生200公顷(3000亩)左右的塌陷地,存在着较大的治理利用空间。在当前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好近城镇塌陷地建设工业项目和工业集中区,有效解决企业项目用地问题,减少项目建设用地的报批程序和费用。对塌陷深度大于1.5米的塌陷地,项目治理投资大,新增耕地率低,可申报国家、省级项目投资治理。对于不便于项目建设的塌陷地,可申报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发展旅游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对偏远地区塌陷地,可着重安排土地复垦项目,以新增耕地为目的,以确保地区耕地占补平衡措施的落实,为经济建设项目提供补充耕地保障。二、濉溪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主要措施濉溪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切实营造治理氛围。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财政、计划、农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营造了采煤塌陷土地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二是科学选择治理模式。按照“立足科学、有效治本”的原则,以塌陷地复垦为突破口,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为根本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建则建,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模式。对积水较浅的采煤塌陷地,以优先发展农业为重点,通过工程措施削高补低、修复整平,并改善水利条件,复垦治理恢复耕种。而对常年有较深积水的塌陷区,则采取挖塘养鱼、种养结合、立体开发的治理措施。对部分近城镇不宜复垦为农用地的稳沉塌陷地进行整治,将其变更为建设用地。目前,已将濉溪镇30公顷(450亩)、刘桥镇34.67公顷(520亩)已征塌陷地整治为建设用地,为濉溪镇工业园区、刘桥镇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建设用地保障。通过将稳沉塌陷地变更为其他建设项目用地,降低了建设用地成本和土地管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建设用地压力。三是积极搭建治理平台。97年以来,我县申报并实施国家投资土地复垦项目10个,主要分布在百善、刘桥、濉溪、五沟等镇。治理规模1745.92公顷(26189亩),争取国家投资7075.08万元,新增耕地面积1132.96公顷(16994亩)、鱼塘490.36公顷(7355亩)。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为百善、徐楼、刘桥三个国家投资土地复垦项目,项目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将于上半年申请国家验收。从2004年起,加大了申报市级投资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力度,实施了市级投资百善镇百善村、丁楼村塌陷地土地复垦、刘桥镇前吕楼村土地复垦和五沟镇大陈村搬迁村庄复垦4个项目,总治理面积141.16公顷(2117亩),新增耕地面积77.81公顷(1167亩),利用市级投资474.01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塌陷地复垦的新模式,引导煤矿企业开展塌陷地以复代征112.6公顷(1689亩),利用煤矿办理征地上交资金开展土地复垦,对未征塌陷地按照国家征用塌陷地规定足额补偿,塌陷地复垦后,将新增耕地与鱼塘无偿交给当地村民组织经营管理。三、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补偿标准因采煤塌陷我县大量压煤村庄需要搬迁,正在搬迁和拟定搬迁的村庄共计94个,镇区搬迁1个,涉及搬迁人口约64442人。其中2009年列入省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项目27个,搬迁人口16541人,2010年,我县列入省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项目43个(含2010年4月申请追加的3个自然庄),搬迁人口22180人,2011年计划搬迁17个村庄,搬迁人口9107人。该县采煤塌陷村庄搬迁补偿2003年至2006年执行《淮北市采矿用地管理暂行规定》(淮政[2003]103号),该文件规定,村庄搬迁补偿给家庭的为每人补助迁建费4800元,主要用于家庭房屋及附属物的补偿;补偿给集体的部分按搬迁安置人口数每人补助675元,主要用于新村址内道路、供电、供水、排水和卫生等设施建设。2006年至2009年8月执行《关于修订淮北市采矿用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淮政秘[2006]112号),将搬迁补偿安置费用提高到每人10350元(补偿给家庭为每人9000元,补偿给集体为每人1350元)2009年8月至今执行《淮北市采矿塌陷村庄搬迁暂行办法》(淮政办〔2009〕51号),将搬迁补偿标准又作了进一步提高,搬迁安置人均补偿提高到15000元,新村公建、公益设施补偿提高到2550元,二层及二层以上楼房每平方米补偿300元。四、存在问题一是“谁塌陷、谁治理”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目前的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基本都是由国家和省、市投资治理的,负有采煤塌陷地治理责任的煤矿企业没有完全履行治理义务,影响了塌陷地的治理。二是地矿协调机制滞后。由于缺乏刚性的约束手段,致使政府部门难以及时掌握采煤塌陷实际情况,难以实施事前监督。三是治理资金不足。该县目前塌陷地治理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和省项目资金,难以满足治理要求,资金缺口大。四是复垦整治后的耕地权属管理不清。采煤塌陷地在煤炭生产中形成,事先未作权属调整,均为事后处理,已复垦治理后的新增耕地,仍分给农民使用,权属管理不清,未能充分发挥集约利用效益。五是补偿安置标准偏低。首先,塌陷地复垦补偿标准偏低。根据《淮北市土地复垦整理暂行办法》(淮政〔2003〕19号)规定,塌陷深度在1.5米以内(包括1.5米)且非常年积水的土地,由煤炭企业支付土地复垦(平整)费,交由集体土地所有者组织复垦(平整)。其中:深度在0.2至0.5米以内的,土地复垦(平整)费(含肥力补偿费)的支付标准为每平方米3至4.5元;深度在0.5至1米之间的,每平方米6至7元;深度在1至1.5米之间的,每平方米8至9元,而按照该标准进行复垦远远不够。其次,塌陷区村庄搬迁补偿标准低。虽说搬迁补偿标准得到了提高,但与市场比较仍达不到“拆一还一”的标准,与据实补偿还有一定得差距。同时,新的补偿标准出台后,原先已搬迁和正在搬迁的村庄如何增补又是一个新的问题。五、工作建议(一)提高各项补偿标准和1、提高采煤塌陷地复垦补偿标准。2、提高群众收益补偿标准。3、提高村庄搬迁补偿标准。(二)积极探索复垦开发运作新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复垦开发专项资金使用制度,收好、管好、用好复垦开发的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多渠道、多方筹集土地复垦开发资金,按照“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制订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激励措施,加强引导,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单位出资复垦。(三)建章立制,以文件的规定性来督促煤矿企业履行应尽的责任规范煤矿企业开采行为,坚决制止“未搬先塌”、“未征先采”、“未补强采”等不顾群众利益的做法,对企业和农民群众要公平。万州局四条措施规范煤炭市场交易秩序万州局针对部分煤炭生产和经销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将煤矸石、黑土打碎掺入原煤,或者将低质原煤与高质量原煤混合冒充高质原煤高价出售,严重扰乱了该区煤炭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和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的现状。结合本区实际,在全区开展以打击在原煤中掺杂使假和无照从事原煤经营等违章违法行为为重点的煤炭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做法是:一、整治的范围和重点此次整治的范围主要是该区所有煤炭经营企业和煤炭检测机构等相关行业。整治重点:一是在原煤中掺杂使假的行为;二是严格审查各类煤炭经营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煤炭经营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证件;三是对未依法取得煤炭经营资格和工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煤炭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依法查处;四是依法规范煤炭市场,取缔以赢利为目的,非法设立的各种储煤场、售煤场以及其他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二、整治的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区局各业务科室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必须强化对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部门协调、人员调配及后勤保障,给直属分局提供政策支撑和工作支持。辖区各工商所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资源共享,加强整治配合,切实保障此次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煤炭经营主体的自觉依法经营的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整治行动的宣传,营造打击原煤掺杂使假等违法经营行为查处取缔的高压态势。并主动深入企业宣传相关政策法规,谋求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对那些守法经营的企业要给予大力扶持,对那些长期从事违法经营,严重损害用煤单位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其他严重扰乱煤炭市场正常交易秩序的,必须予以依法查处,必要时可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吊销其相关证照,同时给予媒体曝光,从而增强其守法经营的意识。三是谋求政府支持、搞好市场规划,着力培育好万州煤炭交易专业市场。此次整治行动要坚持监管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按照万州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通过招商引资,在万州长江段下游选择适当的地方,建立万州煤炭交易专业市场,消除对万州城市及长江水源的污染,减轻当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压力。四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万州煤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打击与扶持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煤炭行业自律机制和煤炭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引导煤炭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通过整治,逐渐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市场巡查、信用分类、投诉举报、分片监管等长效监管机制,从而推动万州煤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万州局供稿)本报讯(记者雷永福)全市规范发展煤炭市场战役已经打响一个半月了,目前规范整治的进度怎么样?还存在哪些问题?企业对整治工作有什么看法?带着这些问题,昨日,市长张作理,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汉成召集市检察院、法院、环保、税务、土地、工信等十几个部门负责人,专门到平罗县听取平罗县规范发展煤炭市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张作理强调,规范发展煤炭市场关系到石嘴山的发展环境,关系到经济秩序,各县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炭市场整治工作,促进煤炭市场规范发展。座谈中,平罗县政府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分别作了工作汇报和表态发言。张作理对平罗县以及各部门推进煤炭市场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石嘴山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着力推动产业转型、民生转型、环境转型,必须从推动石嘴山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力改善环境。规范发展煤炭市场,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切实改善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各县区、各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讲技巧,讲方法,确保一次性投入、永久见效,让这项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张作理强调,规范发展煤炭市场有两大重点,一是整治环境,二是规范税收。各县区、各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政策鼓励和典型引导,坚持分类指导,倒排工期,时间与任务同步,循序渐进地推进煤炭市场整治工作。要细化步骤,进一步细化规划目标,强化依法动员,多出思路鼓励支持先行县区和企业发挥带头作用;要切实打好建仓、查处后台、曝光、依法处置四场阶段性战役,确保规范发展煤炭市场工作见实效。12月中旬要对全市煤炭市场整治工作进行现场观摩、督办,检查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也检验干部是否敢于冲锋、敢于碰硬,能否拿下急难险重工作。座谈会上,鹏炜煤业、晟晏煤业等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已积极响
本文标题:濉溪县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的做法和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7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