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梁平法图识图梁的构造平面注写截面注写集中标注原位标注井字梁暗梁通长筋下部纵筋箍筋弯起钢筋侧面构造纵筋梁的构造架立筋次梁主梁吊筋梁的构造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种,当二者同时出现时,原位标注优先考虑(梁的集中标注可以从任意一跨中引出)原位标注集中标注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悬挑,梁截面尺寸为300×650;箍筋配置为:直径为8mm的一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双肢箍,2根直径25的二级钢筋作为架立筋;构造钢筋为4根直径10mm的一级钢筋;梁顶面标高高差为-0.100m。梁上部配筋:2根直径25mm的三级钢筋,放于角部,2根直径22mm的三级钢筋放在中部梁上部配筋:第一层有4根直径25mm的三级钢筋,第二层有两根直径25mm的二级钢筋;梁箍筋配置:直径8mm的一级钢筋,间距为100mm,粱侧面布筋:共4根直径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梁下部配筋:第一层为2根直径25mm的三级钢筋,第二层为4根直径25mm的二级钢筋梁集中标注时,有五项必注值和一项选注值(梁顶面标高)必注值有:1)梁编号2)梁截面尺寸3)梁箍筋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配置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1梁编号2梁截面尺寸3梁箍筋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配置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1、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以及有无悬挑梁代号几项组成。(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例:KL7(5A)表示第七号框架梁,共有五跨,一端有悬挑;L9(7B)表示第九号非框架梁,共有7跨,两端有悬挑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楼层框架梁KLXX(XX)/(XXA)/(XXB)屋面框架梁WKLXX(XX)/(XXA)/(XXB)框支梁KZLXX(XX)/(XXA)/(XXB)非框架梁LXX(XX)/(XXA)/(XXB)悬挑梁XLXX(XX)/(XXA)/(XXB)井字梁JZLXX(XX)/(XXA)/(XXB)2、梁截面尺寸当截面尺寸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Yc1×c2,其c1中为腋长,c2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1C如上图中:300×750Y500×250表示梁截面尺寸为300×750腋长为500,腋高为250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例如:φ10@100/200(2)表示箍筋是直径为10mm的一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双肢箍;φ10@100(4)/200(2)表示箍筋是直径为10mm的一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为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为双肢箍;当设计中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注写时应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在“/”后面注写两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例:12φ10@150/200(2)表示:箍筋类别为直径10mm的一级钢筋,梁的两端各有12个双肢箍,间距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也是双肢箍14φ12@150(4)/200(2)表示:箍筋类别为直径12mm的一级钢筋,梁的两端各有14个四肢箍,间距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为双肢箍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配置通长筋:梁一般都不是单跨梁,通长筋一直穿过多跨,中间接头需要绑扎或者机械连接,或者是焊接(要求直径不变)。通长筋是梁最主要的受力构件;架立筋:架立筋用于架立箍筋。在计算钢筋时,架立筋不考虑其受力,仅为满足箍筋肢数需要。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配置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连接,通长筋写在前面,架立筋写在后面并用括号括起来。例:2φ22+(4φ12)表示梁上部配筋有6根,其中2Φ22为通长筋,4φ12为架立筋当梁上下部纵筋全跨相同时,用“;”隔开例:2B18;4B18表示梁的上部配置2根直径18mm的通长筋,下部配置4根直径18mm的通长筋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当梁腹板高度≥450mm时,须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此项注写以大写字母G开头。例:G4φ1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φ12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根当梁两侧须配置受扭钢筋时,受扭筋注写以大写字母N开头。例N6φ22表示梁的两侧共配置6φ22的受扭纵向筋,每侧配置3根。梁原位标注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包括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2、梁下部纵筋3、附加箍筋或吊筋1、梁支座上部钢筋2、梁下部钢筋1、梁支座上部钢筋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6φ224/2表示上部纵筋有两排,上一排4根φ22,下一排2根φ22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放于前面例2φ25+2φ22表示梁支座上部有4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间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一样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上部纵筋有两排,上一排3根直径28的二级钢筋,下一排2根上部有3根纵筋,其中2根直径28的三级钢筋放角部,一根直径22的三级钢筋放中间梁支座两边钢筋配置不同须分别标注2、梁下部纵筋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下图所示:表示梁下部纵筋有两排,第一排为3根直径25的三级钢筋;第二排为3根直径28的三级钢筋表示梁下部共有6根直径28的三级钢筋;第一排和第二排各3根2、梁下部钢筋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3.当梁下部纵筋不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钢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22(-2)/4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φ22,全部伸入支座。注写为2φ22+3φ22(-3)/5φ25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2和3φ22,其中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5φ25,全部伸入支座3、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上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截面注写截面注写就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图上,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梁截面配筋井字梁井字梁通常是非框架梁组成,并以框架梁为支座。井字梁用单粗虚线表示;作为其支座的梁用双细虚线表示。对某根井字梁编号时,其跨数为其总支座数减1;在该梁的任意两个支座之间,无论有几根同类梁与其相交均不作为支座。暗梁暗梁的位置:它完全隐藏在板类构件或者混凝土墙类构件中,这是它被称为暗梁的原因。暗梁平面注写包括暗梁集中标注和暗梁支座原位标注。施工图中在柱轴线处画出粗虚线表示暗梁暗梁集中标注包括:暗梁编号、暗梁截面尺寸、暗梁箍筋、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暗梁支座原位标注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注:暗梁的各项标注与普通梁的标注原则是一致的。板平法图识图板的构造平面注写分离式配筋部分贯通式配筋板块集中标注板支座原位标注板的构造分离式配筋通常我们见到的板配筋以分离式居多,就是在板的底部配受力筋,在支座处配支座负筋的那种.受力筋和支座负筋是不同的钢筋抗裂构造钢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搭接长度为150部分贯通式配筋板的构造板上下贯通钢筋可以兼做抗裂构造筋和抗温度筋。当下部贯通筋兼做抗温度筋时,其在支座的锚固有设计者设计确定。板的平法标注板的平法标注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规定:1.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由左至右为X方向,由下至上为Y方向;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相应转折;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方向,径向为Y方向。有梁楼盖板板平法标注无梁楼盖板有梁楼盖板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均采用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板块集中标注内容为:1)板块编号;2)板厚;3)贯通纵筋;4)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板支座原位标注内容为:1)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2)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无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板平面标注主要有板带集中标注、板带支座原位标注板带集中标注:1)板带编号2)板带厚及板带宽3)贯通纵筋4)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板带支座原位标注: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注:对比有梁楼盖板,少了一项标注: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板块集中标注1、板块编号原则:1)对于普通楼面,两向均以一跨为一板块;2)对于密肋楼盖,两向主梁(框架梁)均以一跨为一板块(非主梁密肋不计);3)所有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至于圆圈内的板编号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有梁楼盖板板块编号无梁楼盖板板块编号板带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柱上板带ZSBXX(XX)\(XXA)\(XXB)跨中板带KZBXX(XX)\(XXA)\(XXB板类型代号序号楼面板LBXX屋面板WBXX延伸悬挑板YXBXX纯悬挑板XBXX2、板厚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注明板厚时,这一项可不注3、贯通纵筋贯通纵筋以板块的下部和上部分别注写。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B&T代表上下部;X向贯通纵筋以X开头,Y向贯通纵筋以Y开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项同事则以X&Y开头。当配置有构造筋时,则以Xc/Yc开头;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在图中统一注明。4、板面标高高差是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应将其写在括号内。如无高差则不用注明。例1标注:LB5h=110B:Xφ12@120;Yφ10@110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下部配贯通纵筋X向为φ12@120,Y向为φ10@110;板上部未配置贯通纵筋例2标注:YXB2h=150/100B:Xc&Ycφ8@200表示2号延伸悬挑板,板根部厚为150mm,端部厚100mm,板下部配置构造钢筋双向均为φ8@2001号延伸悬挑板,板厚为120mm,板下部配置构造筋:X向为φ8@150;Y向为φ8@200板上部配置贯通纵筋:X向为φ8@150,Y向未配置贯通纵筋板支座原位标注应配置在相同跨的第一跨。垂直于板支座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直线,已改线段代表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并在线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如①、②等),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注写在括号内),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的悬挑端。例:(XX)为横向布置的跨数(XXA)为横向布置的跨数及一端的悬挑部位(XXB)为横向布置的跨数及两端的悬挑部位例:支座原位标注:⑦φ12@100(5A)和1500表示:支座上部⑦号非贯通纵筋为φ12@100,从该跨起沿支撑梁连续布置5跨一端悬挑的悬挑梁,该筋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内的延伸长度均为1500mm。当板支座为弧形,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状分布时应加注“放射分布”当板的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但须增加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时,应结合已配置的同向贯通筋的直径与间距采取“隔一布一”方式配置。例:1.板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φ12@250,该跨同向配置的上部支座非贯通纵筋为⑤φ12@250,表示在该支座上部设置的纵筋实际为12@125,其中1/2为贯通纵筋,1/2为⑤φ12@250中的非贯通纵筋。2.板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φ10@250,跨同向配置的上部同向支座非贯通纵筋为③φ12@250,表示该跨实际设置的上部纵筋为φ10的贯通筋和φ12非贯通筋间隔布置,间距为125。
本文标题:梁板平法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8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