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梅县客家方言概况财经传媒系汉语言文学(经济秘书)王丽萍141602127摘要:客家方言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客家先民南迁以后,多在福建西南部、江西东南部和广东东北部为原居住地,定居于偏僻闭塞的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受外来的渗透较少,而且在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保存了客家人固有的文化礼俗,同时也形成了独立的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梅县话属客家方言,而且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标准音关键词:梅县客家方言来源、语音、词汇、语法一、梅县客家方言的来源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一个新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梅县客家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二、梅县客家方言的语音、语法特点(一)梅县话的声母有17个(包括零声母)b、p、m、f、v、d、t、n、l、z、c、s、g、k、ng(以及ng的变体)、h、零声母梅县话声母特点:1、没有普通话所具有的舌尖后音[zhchsh]和[r]2、[zhchsh]、[gkh]与齐齿呼相拼的字,其声母与普通话里的[jqx]相对应。3、舌根音[gk]与齐齿呼相拼时,其发音部位有前移现象,与开口呼或合口呼拼合时,发音部位一般不前移。(二)梅县话的韵母有74个,其中“开(元)尾韵”22个,“鼻尾韵”26个,“塞尾韵”24个,自成音节的“鼻韵”2个。梅县话的韵母有如下特点:1、没有“撮口呼”。普通话读撮口呼的字,梅县话大都读成齐齿呼,少数读合口呼。2、I和i都能与[zcs]相拼,是两个音位。3、[-ian]和[-iat]只与声母[gkngh]相拼,[-ien]和[-iet]只与[gkngh]以外的声母相拼,构成互补关系。4、有自成音节的鼻韵[m]和[η],它们不跟任何声母相拼。(三)梅县话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平声和入声各分为阴阳,共有六个声调。三、梅县客家方言词汇特点(一)古词语的运用传承1、日常口语中普遍使用地古词语有索(绳子)、禾(稻子)、乌(黑)、面(脸)、食(吃)、饥(饿)、朝(早晨)、昼(中午)、行(走)、沸(沸腾)等。2、在客家话的词汇中,还保存着许多古代词语或各地的方言词。有一部分是客家方言独自保留的古词语。例如:噍(咀嚼),薮(窝),掮(肩挑),晡(下午或傍晚),拗(折)等。3、有一部分客家方言的有音无字的词语,可以从古典词曲小说中找到语源。例如:贡脓——客家话指疮口内腐烂生脓的意思(二)方言词语的创新一大批方言词语是由于反映本方言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状况、风俗习惯、土特产以及不同的造词习惯所形成的,例如:雪枝(冰棍)、猪红(又叫猪旺,即猪血,流血是忌讳的,因而改用表示吉利的红或旺来称呼)长生板(棺材)、丹(中药方,吃药是不吉利的事,因而反药方改成为仙丹的丹。)、目汁(眼泪)、睡目(睡觉)、食朝(吃早餐)、食昼(吃午饭)、食夜(吃晚饭)、禾秆(稻草)等。(三)词——构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素次序、重叠式、附加式和单复音词等方面。(四)单音节词词形上,有些客家方言是单音节词,但在普通话中是双音节词,如禾(稻子)、杆(稻草)、屋(房子)、喙(嘴巴)、颈(脖子)、被(被子)、衫(上衣)、裤(裤子)、袜(袜子)、面(面条)、台(桌子)、慌(慌张)、衰(倒霉)、紧要(要紧)、利(锋利)、净(干净)、透(休息)、阔(宽阔)等。参考文献:[1]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学报济南2001年[2]万海燕论赣南客家话与汉语方言及普通话的相互关系[D]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南昌2003年第04期[3]张光宇东南方言关系综论[J]方言1999年01期[4]刘纶鑫,田志军客赣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昌2003年02期[5]温昌衍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昌2003年02期[6]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2002年[7]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武汉2006年[8]李作南客家方言词汇说略[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1982年Z1期[9]罗肇锦《客家语法研究》[M]学生书局台北1984。
本文标题:梅县客家方言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8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