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
—1—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切实贯彻局党组“以科技兴安为统领、提高交通本质安全度”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交通安全科技工作,安全生产与安全监管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取得长足发展,交通安全的控制力和把握度得到显著增强。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实施,努力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进一步确立科技兴安工作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宗旨和原则,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服务保障交通中心工作为己任,以科技兴安、科技强安为引擎,整合利用交通科技资源,精心培育科技兴安文化,建立健全技防长效机制,构建与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为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二、进一步理清科技兴安工作发展思路树立创新观念,将“科技兴安”工程作为南通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核心要素,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瓶颈的战略基点,注重对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技术的引—2—进、消化、吸收,构建以安全生产信息、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以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关键性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加强先进性、适用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安全技术示范工程的建设,使安全科技适应交通企业安全生产,适应交通行业安全监管,适应交通从业人员安全自律,全力打造南通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品牌。三、进一步明确科技兴安工作总体目标以实现可控安全和本质安全为目的,经过三年努力,全面建成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初步构建适应交通行业特点的科技兴安工作格局,打造2至3个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兴安示范点,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确立南通交通科技兴安品牌。(一)构建科技兴安标准化体系。交通科技兴安技术标准定位在高端、实用、可靠、适度超前,根据行业安全监管和行业安全生产两大分类,明确安全技术防范布局重心,依靠信息化等现代科技,实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行业安全监管达到远程监控、可视监控、无缝监控、高机动监控、高效应急救援的技术标准;行业安全生产达到移动目标可控、固定场所可控、作业环节可控、管理程序可控、信息处理数字化的技术标准。安全高新技术覆盖全市交通运输管理和生产的重点领域。(二)构建科技兴安规范化体系。交通科技兴安规范管理定位在“五个形成”,即:形成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行政—3—推动的科技兴安导向机制;形成交通企事业单位、从业单位自主投入的科技兴安经费保障机制;形成注重应用、注重实效、规章制度齐全、操作程序规范的科技兴安管理机制;形成精通专业、精通技术、精于管理的科技兴安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形成定期定量定性考评的科技兴安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全系统科技兴安工作进入统一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轨道。(三)构建科技兴安常态化体系。从四个方面体现科技兴安常态管理。一是计划安排常态化。将科技兴安工程纳入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做到整体筹划、分步实施,安全技防项目任务明确、指标明确、序时节点明确,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形成周期性效应。二是自主创新常态化。瞄准当今前沿、成熟的安全技防技术,不断创新安全技防方式,通过升级改造、吸收消化,做实做新安全技防系统,实现科技兴安功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三是培训教育常态化。以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建立主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定期进行安全技防管理知识、操作技术和执业技能的普及教育。安全技防的管理使用人员,一律做到先培训、后测验、再上岗。四是工作督办常态化。制定科技兴安工作督查督办办法,对科技兴安的计划落实、项目实施、工程进度、使用管理等方面情况实行跟踪督查、限时督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科技兴安措施落实不力、维护管理不到位而造成事故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责任。—4—四、进一步明确科技兴安工作重点任务科技兴安工程面广量大,各单位要高点定位、重点突出、整体联动、齐头并进,从最需要、最见效、最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面入手,高效推进科技兴安工程。(一)汽运集团重点安全技防任务。2010年至2012年投入13282万元用于6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1、实现车辆动态监控实时化。①完善现有GPS监控系统,根据客运班线经营特点,设置防控参数,实行线路绑定,通过总控中心、分控中心二级监控平台,定时定车回传照片,定时下达指令和回传指令执行信息,达到监控目的。②加快移动监控设备升级改造,采用3G技术建立中长途班车“车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短途公交班车“硬盘储存画面数据系统”,与GPS的精确地图、准确定位、轨迹回放、信息显示等功能有机融合。2011年6月前在100辆客车安装试用,2012年全面覆盖所有营运客车。③在新增公路客车上使用“G-BOS智慧运营系统”,以智能化、电子化和信息化手段,辅助运营管理,实现安全驾驶、油耗控制、车线匹配、维修保养、远程故障报警五大管理功能。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④加强行驶记录仪的管理工作,着重做好设备维护、数据采集分析、日常监管,确保行驶记录仪在安全生产中发挥应有作用。2、实现车辆技防设施订单化。以客车新技术应用为基础,优化车辆装备,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坚持车辆到期更新制度,实行新增车辆“统配统购”,将ABS防抱死装置、缓速器、发—5—动机舱高温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倒车摄像报警装置作为新增大型客车选型的强配条件,到2012年安全性能优越的省、市、县际班车、旅游包车高级车占比达到80%。3、实现客运站源头管理智能化。利用新站建设、旧站改造契机,加快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建设。将车辆进站记录、车况安检、驾驶员资格审验、车站报班、出站门检等主要业务环节整合,通过刷卡及指纹识别双重操作,自动判别受检信息,防阻不合格车辆及驾驶员出行。2011年在启东、如皋两新站进行配置试用。4、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电教化。在企业内部网站开设安全知识网上学校和安机前沿公告,及时发布安全生产最新讯息和动态,实施远程安全教育。推广文字、图像、视频、讲解“四位一体”的专业课件授课,下属单位全部运用指纹识别技术对机驾人员量化考核,增强教育培训效果。研发应急操作驾驶模拟仪,提高驾驶员紧急避险处置能力。2011年前全部落实到位。5、实现驾驶员档案管理信息化。研发“职业驾驶员管理系统”,实现驾驶员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2011年底前在二级单位、车队投入使用。6、实现内部治保现代化。完善一、二级客运站“RT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并积极向三级客运中心站、大型物流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领域延伸,确保在第一时间洞察突发状况并有效处置。确保客运站危险品检查仪100%完好,力争做到检查仪识别率达95%以上。普及客货运站周界报警、火警报警、巡更考核系统,全面提高接警处警快速反应能力。—6—(二)公交公司重点安全技防任务。2010年至2012年投入1672万元用于3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1、开发应用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加快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建成公交指挥调度中心,在10条公交线路100辆公交车上首批使用车厢视频监控系统,将GPS定位、GIS地理信息、GPRS无线通信和3G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公交线路运行安全、运营服务管理,通过从管理平台获取车辆的图像和GPS数据,实现指挥调度中心与驾驶员的信息交互,实时掌握、记录驾驶员安全操作、车辆运行速度、车辆运行轨迹、行驶车辆前方路情、车厢内乘客动态等方面的情况。2010年底前完成。2、升级完善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①拓展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范围,力求覆盖所有公交运营车辆及外单位长期租用车辆。②实现现有停车场、对外加油加气站、收银点、点钞中心等重点防控区域的网络视频监控。③运用网络平台应用ERP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安全行车、车辆机务、车辆维修、汽配物资供应等方面的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准确性、非情感性和网络的及时性、公众性,实化优化企业基础管理、集成部门管理,实现管理决策过程、工作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2011年组织实施。3、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车辆装备。组织油电混合动力、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示范运营,以CAN网络通讯为基础,实现新能源公交车数据和控制信号共享,减少整车用电器电路布线,做到车辆运行数据可与车辆故障—7—诊断系统共享,实现故障的自诊断和实时跟踪监测车辆动态行驶特性,极大地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010年至2012年进行试点。(三)海事部门重点安全技防任务。2010年至2012年投入1434万元用于5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1、扩展辖区监控范畴。加快推进内河水上搜救中心(二期)建设,建立覆盖六县(市、区)重点水域、重点桥梁、危险品码头等重点目标的实时视频监控系统,集中指挥调度全市水上安全监管与搜寻救助资源。2010年建成覆盖整个南通内河辖区的数字化安全监管与搜寻救助网络。2、整合信息平台建设。以内河水上搜救中心及各分中心为平台,建立行业领先的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甚高频系统(VHF)、闭路电视系统(CCTV)于一体的内河水上搜救中心指挥系统。2011年前实现对辖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的立体化、信息化、网络化、全天候不间断监管。3、健全应急处置系统。与长江通讯导航处共建内河水上信息发布平台,完善船舶、船员通讯数据库,对本港船舶和进入本辖区的外港船舶及时发布通航、天气信息和恶劣天气警告信息,提醒船舶、船民稳妥采取安全措施。发生事故或险情时,统一指挥调度全市海巡车、艇,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遇险人员及物资实施搜救和事故处置。4、应用船务考试评估软件。开发船员延伸航线考试数字评估系统,集虚拟考试系统、考试评分系统于一体,实现船员无纸化、虚拟—8—化考试。通过系统实现虚拟真实航道环境,采用多种展现形式进行引航考试,更加科学地考评船员对航道的熟悉掌握情况。结合考试评分软件系统,即时对学员考试结果进行评分,准确把握学员考试整体情况。船务考试评估系统于2011年投入使用。5、实时掌控重点船舶动态。充分利用地方海事GPS监管系统重点跟踪、划定警戒区域等功能,结合AIS系统终端船舶的动、静态信息,对危险品运输船、大型船舶等重点船舶发布航行警告、航行通告、交通管制等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管制。2012年前实现辖区内所有重点船舶的数字化定位与监管。(四)运管部门重点安全技防任务。2010年至2012年投入886万元用于3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1、加速危险品运输监管中心建设。将道路危货运输管理信息平台作为行业和企业的主要管理工具,平台能够定期生成车辆违法违章情况报表,提供采集的安全运营原始数据,监管部门依据相关信息,实施危货运输黑名单制和危货运输从业者退出机制,把住危货运输安全前置关口。充分利用管理平台加强对危货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承运人责任险、二级维护、技术等级、车辆年审等信息的到期自动提醒,危险货物运输网上实时报备,车属单位、驾驶员和押运员从业资格、运行线路和速度、承运危险品名称及相关化学特性、应急救援方法等重要安全数据实时提取。引导、督促危货运输企业建立危货运输管理系统,并与危险品—9—运输监管中心对接。2011年前建成道路危险品运输监管中心。2、着力推行危货运输车辆提前更新更型。加大危货车辆提前更新更型工作推进力度,强化对危货运输车辆的技术检测,量化装备新型危货车辆指标,提升危货运输的装备档次。健全完善引导企业危货运输车辆更新更型和提前退出的补贴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和鼓励企业更多地采用罐式集装箱、厢式和双层保温等安全系数高、综合性能佳的专业运输车辆,提前淘汰老旧车辆。2012年前累计淘汰或更新老旧危货车辆在200辆以上,全市罐式集装箱、厢式和双层保温式等专用危化运输车辆占全部危化车辆的55%以上。3、全面规范使用驾培智能化管理系统。严格规定各驾培机构安装使用智能化系统车载仪从事教学活动,安装使用率继续保
本文标题: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