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片剂脆碎度检查操作规程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片剂脆碎度检查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片剂脆碎度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片剂(非包衣片)脆碎度检查。二、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三、质量指标指标名称法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减失重量≤1%≤1%脆碎情况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四、仪器与用具1、脆碎仪:(内径约为286mm,深度为39mm,内壁抛光,一边可打开的透明耐磨塑料圆筒,筒内有一自中心向外壁延伸的弧形隔片(内径为80mm+1mm),使圆筒转动时,片剂产生滚动。圆筒直立固定于水平转轴上,转轴与电动机相连,转速为每分钟25转+1转。每转动一圈,片剂滚动或滑动至筒壁或其他片剂上。2、万分之一天平3、称量瓶(扁表:Φ50×30)4、吹风机5、镊子:纱手套六、操作方法:1、片重为0.65g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约为6.5g,片重大于0.65g者取10片。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置圆筒中,转动100次。取出,同法除去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本试验一般仅作1次。如减失重量超过1%时,可复检2次,3次的平均减失重量不得过1%,并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2、如供式品的形状或大小使片剂在圆筒中形成不规则滚动时,可调节筒的底座,使与桌面成约100的角,试验时片剂不再聚集,能顺利下落。3、对泡腾片及口嚼片等易吸水的制剂,操作时应注意防止吸湿(通常控制相以湿度小于40%)。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本标准适应于药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查。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三、微生物限度标准:项目剂型法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细菌数(个/g)霉菌、酵母菌数(个/g)大肠杆菌细菌数(个/g)霉菌、酵母菌数(个/g)大肠杆菌片剂1000100不得检出50080不得检出胶囊剂1000100不得检出50080不得检出药用辅料1000100不得检出50080不得检出内包材料1000100不得检出50080不得检出注:活螨不得检出。四、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总则1、抽样1.1供试品一般按批号随机抽样。1.2抽样量一般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1.3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可疑的样品,应缺陷选有疑问的样品,但因机械损伤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凡已能从药品、瓶口(外盖内侧及瓶口周围)外观看出长螨、长霉、虫蛀及变质的药品,可直接判为不合格,无需要再抽样检验。2、供试品保存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以防供试品中的污染菌因保藏条件所引起致死、损伤或繁殖。2.2供试品在检验之前,应该保持原有包装状态,严禁开启,包装已开启的样品不得作为供试品。3、检验3.1供试品检验项目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标准(附录XIJ)确定。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3.2检验的全过程,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3.3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制备成供试液后,应在均匀状态取样。3.4制成供试液后,应该在60分钟内注皿操作完毕。4、培养4.1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5~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6℃±1℃。5、复检5.1菌数测定不合格者应复检,控制菌检查以一次检出为准,不再复试,但应保留检出菌株一个月备查。5.2复试项目以下不合格项目为准,作单项复试。5.3复试需另取同批号样品,测定2次。5.4复试报告,以3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6、检验报告6.1检验报告以1g、1ml或10cm2为单位。6.2测定菌数报告,以每次测定结果全部平均值报告。6.3控制菌按检验结果报告,如未检出控制菌时,报告为“按规定抽样检验结果卡检出××菌”,如抽样中任意一样品检出控制菌时,报告为“按规定抽样,检出××菌,不符合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五、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1、营养琼脂培状态养基取营养琼脂培养基34g,加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116℃高压灭菌20分钟。2、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虎红琼脂培养基)。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30g,加10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116℃高压灭菌20分钟。3、胆盐乳糖培养基(BL)十二、检查法:1、检查前的准备:1.1用具的洗涤与灭菌。1.1.1试管:使用过的试管经消毒后,将培养基倒出,用清洁液洗刷,用水冲洗4-5次,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倒立,晾干备用。灭菌前,用棉塞塞上管口,牛皮纸包紧,扎紧。1.1.2吸管:使用过的吸管用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用水冲洗4-5次,晾干,备用。灭菌前,在吸管上端距0.5cm处塞入约2cm左右的适当疏松棉花,用牛皮纸裹紧。1.1.3研钵:使用过的研钵用清洁液洗刷后,用水冲洗数次,晾干备用。灭菌前,用牛皮纸将钵体和锤包裹。1.1.4培养皿:使用过的培养皿经消毒后,将培养基倒出,用清洁液洗刷,用水冲洗4-5次,倒立、晾干备用。灭菌前,根据消毒器内经大小用牛皮纸包数个培养皿,扎紧。1.1.5将上述包好的用具,放在121的高压蒸汽消毒器中,灭菌30min后,放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定点位置,备用。1.2将所有已灭菌的培养皿、三角瓶、吸管(1ml、10ml)、稀释剂及供试品等移至无菌室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将全部包装(牛皮纸)去掉,编号。1.3开启无菌室紫外线杀菌灯和空气过滤装置并使用其工作30min。1.4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关闭紫外线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再用0.1%新洁尔灭或用75%乙醇棉球擦手,待干后,穿戴无菌衣、帽、口罩。1.5操作前先用75%乙醇棉球擦手,并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周围,待干后将供试品瓶、盒、袋启封,启封后先检查瓶盖内侧及瓶口周围有无生霉、长螨的迹象,对肉眼可见疑似者,若经证实为生霉、长螨即可判定为不合格,无须继续检验。2、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2.1检验程序:供试品1:10供试液1:100供试液1:1000供试液1:10供试液1:100供试液1:1000供试液注皿培养菌落计数报告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干燥2.2操作步骤:2.2.1供试液制备:经阴性对照取样后,按各类制剂制备供试液的方法(见10供试液的制备)制备。2.2.2稀释及取样稀释:取1ml吸管1支,吸取混匀的1:10供试液(或原液,1:20供试液)1ml,在离稀释剂液面上约1cm处,测管壁注入装有9ml的稀释剂的的试管中,混匀成1:100(或1:10,1:200)的稀释液。吸样:用上述吸管分别取1:10供试液(或原液,1:20供试液)1ml,注入2~3个平皿中,以另一支1ml吸管,按上述操作下一级的稀释与吸取。2.2.3注皿与干燥事先将培养融化,置45℃水浴中,备用,当供试液及各稀释液均注入平皿后,以上述培养基倾注入平皿,每平皿约15ml,转动平皿,使样液与培养基混匀后,置水平台上待凝。培养基凝固后,在净化条件下开盖倒置或换灭菌的陶瓦盖,使平板干燥,减少平板表面的水分,防止菌落蔓延生长,干燥时间一般在3h左右,干燥时间计入培养时限。2.2.4培养:将上述平板倒置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菌于30~35℃培养48±2小时,霉菌于25~28℃培养72±2小时。2.3菌落计数:2.3.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2.3.2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辨,仍以1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2.3.3平板上有片状菌落或花斑样菌落蔓延生长以及平板受到污染的情况,该平板计数无效。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2.3.4当同一稀释级使用2个平板时,应采用2个平板菌落数的均值为平均平板菌落数,若2个平板菌落数相差在1倍以上时,该稀释级不宜采用,但不包括2个平板菌数均在15个以下的情况(15个以下两平板菌落数允许幅度0-4,1-7,2-9,4-12,5-14,6-15,7-17,8-18,9-19,10-20)。2.3.5当同一稀释级使用3个平板时,应采用3个平板菌落数的均值为平均平板菌落数,若其中1个平板菌落数不能参与平均,但不包括平板菌落数均在10个以下的情况(10个以下平板最大与最小菌落数的允许幅度0-3,1-5,2-7,3-9,4-10,6-13,7-14)。2.4菌数报告规则细菌一般宜选取平均平板菌落数在30~300间的稀释级,作为菌数计算的依据,霉菌宜选取平均菌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级作为菌数计算的依据。2.4.1若有1个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处在30~300(30~100)之间时,将该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为报告菌数。2.4.2若有2个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处在30~300(30~100)之间时,按下式计算两级比值。高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比值=———————————————————低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当比值2时,以两级的菌落数均值为报告菌数;当比值2时,以低稀释级平均平板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为报告菌数。2.4.3若有3个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数处在30~300(30~100)之间时,采用后2个稀释级计算级间比值。当比值2时,以两级的菌落数均值为报告菌数;当比值2时,以低稀释级平均平板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为报告菌数。2.4.4若各稀释级平均平板菌数均在300以上,按最高的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为报告菌数,或适当增中稀释数,重作测定后报告结果。2.4.5若各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300间,其中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大于300,相邻稀释的平均平板菌落数又小于30时,以最接近30或300的稀释级平均平板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为报告菌数。2.4.6若各稀释平均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时,按最低稀释级的平均板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为报告菌数,但若应用原液为供试液,当1:10稀释级与原液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相等或大于时,应以培养基稀释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法测定。2.5培养基稀释法:取供试液(原液或1:10,1:100供试液)3份,每份各1ml,分别注入5个平皿内(每皿积压0.2ml),每个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混的菌落数,共得3组数据,以3份供试液菌数的平均值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若各稀释级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则报告菌数为小于10个。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2.6报告数书写(细菌数报告规则举例)规则原液供试品稀释倍数级间比值菌落数报告数书写10-110-210-34.1——136516420—1640016×103或160004.2——2760295461.63775038×103或38000——2890271602.22710027×103或270004.3——239202351.72760028×103或28000——23619642—1960020×103或200004.4——不可计4650513—5130051×104或510004.5——不可计30512—3050030×103或300004.6——241912—24024×103或24022.3277——27027×103或27050600—6102.6.1菌落数在100个以内时,按实测数书写报告。2.6.2菌落数大于100时,取二位有效数字,第三位数按有关数字处理规格处理,为简便计,也可用10的指数报告。2.7不得按计数规则报告的情况2.7.1空白对照平板有菌生长,表明培养基已补污染;2.7.2各稀释级平板上生产的菌落数不符合10倍递增稀释规律,菌数显示混乱;2.7.3同一稀释级的两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均在15个以上,但菌数相关一倍以上;2.7.4菌落蔓延生覆盖整个平板无法计数;出现以上情况,该次实验数据不得计数报告。3、大肠杆菌检查法;3.1检验程序(见附页)3.2操作步骤3.2.1取胆盐乳糖培养基3份,每份100ml,2份分别加入规定量的供试液,其中1份加入对照菌50~
本文标题:片剂脆碎度检查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4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