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的王澍建筑欣赏之旅院系: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班级:12建二姓名:徐石学号:20120910223指导老师:陈琛写在前言2015.5.28~2015.5.31一学期一次的建筑旅行,可能是最近开始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历史和建筑。这次和哥们去看了王澍的一些作品。宁波美术馆,博物馆,杭州南宋御街,国美象山校区,看的很有感触,觉得王澍材质颜色应用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院落,折廊,水体,框景,砖瓦,大面积U型玻璃,竹片,手工深色混凝土,就是一种说不上来的中国味道,就是一眼看上去就是中国的东西。王澍简介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1981年被东南大学(时称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录取。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1997年王澍与妻子陆文宇一起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王澍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扎根杭州深度耕耘。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2012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评价“中国建筑的未来没有抛弃它的过去。”这是《时代》杂志最认可王澍的理由,另一种认可源自王澍选择建筑材料的“环保”理念。王澍在建筑中所用的“瓦爿墙”都是用回收来的旧砖瓦做成的,他在作品中频繁使用再生材料,一直抗议建筑材料的浪费。王澍用66000块来自旧房拆毁的青瓦创作的作品《瓦园》,当时曾经引起了建筑界对当下中国城市问题的关注。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有与相同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性。宁波美术馆宁波美术馆位于宁波老外滩区域的甬江边,原址是宁波轮船码头的客运大楼,王澍将其改建成了今日的宁波美术馆观望美术馆,可以看出设计师既有现代设计的思考和重建,又很用心地保留了原建筑的内部空间结构,以保留宁波人对这座大楼的深刻记忆。美术馆的建筑表皮材料使用同样体现了城市的记忆,大楼的青砖基座是宁波的传统建筑主材,大楼上部的钢木材料是船与港口的建造主材,沿江青砖基座的洞窟模拟敦煌洞窟,寓意这里曾是宁波人去普陀山进香的出发之地。宁波美术馆廊道进入入口广场廊道旁水池入口坡道曲折的高台院落入口广场上雕塑入口广场一角入口广场一角宁波美术馆由廊道进入建筑二层的展厅廊道构造以及景观栏杆,地面,木门颜色搭配考究环廊木门与栏杆宁波美术馆二层纯艺术展览区域美术馆吊顶原来的大型候船空间正合适作大型艺术作品的展厅服务办公区域美术馆内部主入口美术馆吊顶宁波美术馆毕业设计展展区一角电梯处墙面厕所混凝土墙面出口,柳暗花明又一村出口一处员工休息处,采光?宁波美术馆入口与入口广场拉开,采用高台院落和栈桥的设计框架的设计又类似码头集装箱美术馆背面背面设计了许多洞窟,寓意此地原是宁波人前去普陀山进香的出发地美术馆背面休息石凳与洞窟宁波美术馆我们的感受宁波美术馆作为我们建筑旅行的第一站,初次感受到王澍先生对于材质应用的考究,一些颜色搭配是绘画色彩搭配的感觉。美术馆入口和入口广场拉开来做,形成开放给城市街道,不过展出面积觉得太少,而且经常走着走着就没路了,流线布置也有点混乱。。东侧设计了一观景台,眺望甬江,去的时候风和日丽,正好江边海风吹来,很惬意。宁波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坐落在鄞州区中心,在一片簇新洋气的现代化建筑之中,博物馆那不规则的建筑造型和灰旧色彩显得相当奇特。最令人惊奇的是外墙设计,庞大的馆体全部采用旧城改造拆下来的旧砖碎瓦细细密密地砌筑和包裹。王澍的建筑设计风格被称为“新乡土主义”,在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敢逆潮流和有意识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就是王澍的成功之道。宁波博物馆博物馆东南角入口入口废砖废瓦构造雕塑立面像巨大的山石崩裂和耸立如山行般折行走势立面具体构件尺寸外墙全部用旧砖瓦砌筑和包裹宁波博物馆博物馆主入口在山体一样的主体结构下设计了一条贯通的河道,体现了中国传统中的“山”、“水”文化情趣四周铺上厚厚一层粗砺的鹅卵石,与旧砖瓦墙体相互映衬回望主入口主入口中庭主入口墙壁上显示展出内容宁波博物馆内部大厅的顶部设计似中国传统建筑上的檐木内部电梯,挑台黄木栏杆分割大宽度楼梯曲折游廊入口毛片状混凝土墙壁毛片状具体尺寸宁波博物馆登上二层回望走道走道上小品展览分区标志U型玻璃与休息座椅竹片形成光影婆娑城市记忆展区,图片宁波博物馆室外一休息区竹子与墙体相互辉映主体结构是端正的大跨度钢结构,而旧砖墙体则是倾斜的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毛竹随意开裂后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显现。空地上折廊穿行墙壁砖瓦缝隙绿植宁波博物馆顶层是倾斜的展馆和开放式的平台厚的青砖砌在下面,轻薄的瓦砌在上面,少许的红砖略作点缀,墙面远看似一副抽象画斜墙咖啡厅与天井建筑肌理触手可及宁波博物馆“瓦爿墙”与“竹条模板混凝土墙”竹条模板混凝土外墙是王澍创造的全新建筑工艺屋顶下沉大走道大走道下部仰视混凝土墙与竹片地板立面开窗近处感受宁波博物馆博物馆北部浸在水池中无规则开窗设计U型玻璃构造人工木楼梯灯光设置内部通道立面屋面堆砌方式放大图宁波博物馆我们的感受宁波博物馆,很有望山的感觉,内部藤条模板混凝土,曲折楼梯,竹子,u型玻璃,暖色木条,大中庭的应用,外立面砖瓦的直接叠加,真竹子与假竹墙壁,废弃砖瓦立面,置身于江南街巷。确实是有一点能激发骨子里的中国味道,有家的感觉,。尤其还遇到志同道合的王大哥,在设计院三年没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辞职环游半个中国看建筑,很佩服。杭州南宋御街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铺设的一条主要街道。每三年,皇帝都要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祭天仪式。他沿着御街到景灵宫吃斋祭祖,住一晚后,再返回太庙(今鼓楼附近,供奉皇室祖先排位的场所)住一晚,再到城外的郊坛祭天,再住一晚后返回皇宫。据说,皇帝车队走过时因为怕压坏石板,每次都要把石板拿掉,并铺上沙子。当时的御街对百姓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它两旁集中了数万家商铺,临安城一半的百姓都住在附近。“十里”御街可分三段:首段从万松岭到鼓楼,是临安的政治中心,靠近皇宫,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集中,消费与购买力最强,因此,这里的店铺大多经营金银珍宝等高档奢侈品;第二段从鼓楼到众安桥,是当时的商业中心,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据;最后一段从众安桥至武林路、凤起路口结束,形成了商贸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街段。杭州南宋御街2007年初,杭州市政府找上门,希望王澍主持中山路南宋御街的历史街区综合保护与更新。面对找上门来的政府,王澍提了六个条件:第一,要想做好,至少三年,设计之前,必须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做深入调研;第二,坚决不做强制拆迁,保持足够数量的原住民,要保持生活的魅力;第三,不做假古董;第四,不做街面的一层皮,要做有纵深的街区;第五,用新的小建筑系统将街道缩减到原来12米的宽度;最后一条,只做1公里的示范。带着美术学院的两百多名师生,经过半年的调研,王澍拿出了方案:完全停止拆迁,在不动迁任何一户居民的前提下,原地改造所有老旧建筑,包括历史悠久的木构民居、民国建筑和近50年的砖混民居,原住民也是维系本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王澍眼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要有延续性的。他认为,历史或者传统,是指一直到今天为止的连续发生的所有东西,不是说明朝是历史,清朝就不是,或者清朝是历史,民国就不是。“我们面对的是城市,而不是一个建筑,是需要从城市的角度进行梳理。他说:“中国现在很多打着‘保护’的名义做的设计,形同于破坏,就是‘保护性破坏’。”杭州南宋御街王澍说,历史街区的保护绝对不是纯粹的文物保护,只有让老百姓居住在里面,历史街区保护才有意义。不是让老百姓全部搬走,只留下一段空空的马路给游客和商家。这条老街在整改之前有一半已经被拆除而以难看的新房代替,另一半则破败不堪。细致地调研之后,王澍提出了老城改造的基本原则。一反当地居民全部拆迁的做法,不做强制拆迁,因为人的生活是建筑的根本。于是将一些在历史建筑周围搭建和改建,以至于将历史建筑掩盖的建筑加以拆除。原街区内,部分体型突兀,割裂原有城市肌理的建筑也被拆除。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整体保护街区的环境和历史氛围。杭州南宋御街一些老建筑年久失修,外观破败;沿街大楼的墙面上充斥着各式空调机及自行搭建的遮阳板,杂乱无章。在建筑立面的整改中,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各种业态的建筑立面又各具特色。将欧式、印度、现代等多种元素统一于中式风下。使其有一种“修旧如旧”的感觉。立面元素:1、欧式元素:历史保护老建筑2、中式元素:将原有老建筑稍加装饰。3、现代元素:在宾馆、餐厅等建筑的立面上感受到了现代的气息,但又通过颜色、材质等将其统一于中式风格。杭州南宋御街立面构件:1、百叶(不仅遮挡空调外机,更增添了中式印象)2、铜钱纹饰(一种历史的意向)3、雨棚(作为传统建筑的延续)立面材质:1、木(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2、砖(不同的砌法成为立面的装饰)3、混凝土立面颜色:采用建材原色或近似颜色,以自然色为主杭州南宋御街新建的仿古建筑,填补已经被拆除的部分,使整体协调完整连贯,不至于太突兀。王澍设计的观景阁点缀在中山路上,取意向与吴山的山意,将一份写意情怀纳入御街中。希望游客可以获得一种登高观街景的乐趣。杭州南宋御街御街的路面从外到内,分别是香糕砖、虾红道板、中国黑道板。其中,香糕砖是竖起来排放的,其目的除了能保证砖块不被压坏外,还能保持石块的自然面。这里的香糕砖是花岗岩材料的,而到了鼓楼到西湖大道这一段,也就是南宋老御街的位置,香糕砖变成真正的青砖,更有历史味。杭州南宋御街御街坊墙南宋实行无坊墙的新型坊巷制度,意在不仅显现着最高皇权的尊贵庄严,还渗透着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而在改建后利用了坊墙这一元素,是为了弥补,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消失了的坊巷制度,让人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杭州南宋御街“陆河网格”的街区肌理凤山闸上游建了一个抽水泵,还做了自来水补给管,中河枯水期适当用自来水补充。13个水景池,因为地势不同,水流有急有缓。鼓楼-高银街段的水池浅,水流急;高银街-西湖大道段水池深,水流缓慢。杭州南宋御街我们的感受南宋御街,仿古商业步行街,对街道沿边改造非常小,主要是做了一些构筑物,大量废弃瓦片,砖石的应用,但感觉因为建的东西不多,有种不土不洋的感觉,传统元素应用不多的缘故。杭州南宋御街建筑上:青瓦木窗再现江南民居特色御街对三层以下(包括三层)的木结构建筑都保持坡度屋顶,并采用小青瓦铺设,同时保留屋顶上的老虎窗,再现江南民居特色。墙面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系,同时用现代明快的色彩辅助。传统建筑中的门窗采用实木门窗,恢复传统样式。底层商铺采用排门形式,结合店招,形成连贯统一的底层沿街面。现代建筑门窗采用金属材质,但必须是亚光的,并选择黑色、深灰色或深栗色,与建筑整体材料和颜色相匹配。杭州国美象山校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周围是青山绿水。新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设有视觉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和基础教育中心三个教学单位。校区总体规划十分注重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模式,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真正建成符合教育旅游要求的园林式、开放式的校园环境。总体布置从地势和环境特点出发,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分区明确,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变性、整体性。一个外来者对象山校园的惊奇,一定是从大门开始的。象山校园的大门不是“门”,而是“墙”。是没有围合的墙的自然延伸,墙身矮得经常让人有翻过去的冲动。但这是一堵砖砌的墙,那砖也不是普通的砖,而是从乡下拆房现场收上来的老砖。这座带着时间的象山校园,建筑占一半,自然景观占一半。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的象山,山脚下一弯流水,10座已完工的建筑像书法笔触一般顺着水势面山而建,建筑群随山体扭转、断裂。王澍说,“这首先在于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大的山的共存,因为那山是先在的”。象山脚下的这片空地,开工之前,原本是一片平坦的水稻田。但王澍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平地
本文标题:欣赏王澍建筑旅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6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