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心得体会: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探究不忘初心的哲学根源(最新)
心得体会: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探究不忘初心的哲学根源(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群众观,包含着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实践主体论、权力主体论、利益主体论等丰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初心即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脉相承。因此,党员干部应从源头上把握不忘初心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和实践自觉。一、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树牢群众观点,回答和解决好“相信谁”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论战方式清晰完整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把“现实的个人”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前提,鲜明提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历史的英雄,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等科学论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必须端正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相信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社会变革中的根本作用。一是相信群众的智慧。只有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广开言路,问计于民,这样发展才有新思路,改革才有新突破,开放才有新局面。二是相信群众的力量。只有把无数个有意识、有目的的群众个体活动“合力”聚焦,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相信群众的选择。党的领导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执政环境更为复杂的今天,更要树牢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注意把握和顺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二、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掌握群众方法,回答和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观察世界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阐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深刻揭示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党的奋斗历程反复证明,离开了群众我们寸步难行,依靠了群众我们无往不胜。在党长期执政的新形势下,把握好三对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领导群众与发动群众的关系。党员干部应始终牢记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推进科学发展的主体,坚持谋划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改进发展措施倾听群众意见,落实发展任务要靠群众努力,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中国梦”演化为无数个“我的梦”,用无数个“我的梦”助推实现“中国梦”。二是教育群众与学习群众的关系。习近平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主动地以人民为师,把向群众学技能、学经验、学精神、学作风贯穿决策和工作全过程,让各项工作充分吸纳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三是自我评价与群众评价的关系。人民群众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的主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实践应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和检验,无论制定政策还是推进工作,都要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防止关起门来自我认可、群众“被代表”“被满意”“被幸福”等现象的发生。三、在把握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中坚定群众立场,回答和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共产党宣言》中有这么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这一论断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立场和历史使命。党员干部坚定群众立场,就要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一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基层的反映、百姓的呼声,承载着群众对党组织的期盼和信任。能不能第一时间倾听、有效回应解决,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真心为民的一面镜子。提高倾听群众呼声的能力,善于洞察实情,使群众意见成为党组织改进工作的重要动力和依据。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升“大走访大落实”质量效果,以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要求为导向,切实改进工作和作风。二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现实需要作为抓建设谋发展的第一考量和优先选择,认真办好困扰群众的“烦心事”、“疑难事”、“边角事”。要坚持用党的性质宗旨校正政绩观,多干一些群众欢迎、拥护、赞成的好事实事暖心事。三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原则。党员干部要自觉强化“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时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盘点自己干了什么、还能做些什么,以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促升领导干部的“感召指数”。
本文标题:心得体会: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探究不忘初心的哲学根源(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7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