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武汉大学-自然辩证法考点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1、定义: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2、内容: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3、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5、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6、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总之,自然辩证法主要有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2】技术的本质结构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改造关系和实践关系的思想。技术的本质:技术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技术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表现为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属性表现在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约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技术的目的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术的应用明显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本质特征:1、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2、工具性与价值负载3、有益性与有害性4、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技术的结构:技术结构式指技术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组织刑天和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经验形态、实体型态、知识形态)。根据技术要素在技术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技术的结构类型有:经验型技术结构,实体性技术结构和知识型技术结构。每种技术结构都是社会技术基础中的一个功能结构单元,也就是结构相位。技术结构的历史发展模式就是从单相技术结构(经验型)向双相技术结构(经验型和实体型技术结构)再向三相技术结构(经验型技术结构、尸体型技术结构和知识型技术结构)逐步强化的过程。【3】系统自然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系统所组成,各系统间通过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而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络体系。系统:由若干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系统都是由若干物质要素组成的,这些共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的诸要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甚至是异质的。(要素与系统的关系)(2)组成自然物质系统的各个要素是通过它们之间内在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才能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整体性)(3)一切物质系统都具有其特殊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是一个系统所必须的规定。系统的功能依赖于其他要素、结构和环境。要素性质的变化、结构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的功能表现。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2、开放性:与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3、动态性:运动、变化、发展4、层次性1、整体性: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系统具有其要素所没有的新性质、功能和规律,处于系统中的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不同于他们在鼓励状态是的性质、功能和规律。2、开放性:与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孤立系统—同环境没有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同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同环境即有物质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自然界的绝大部分子系统都是开放系统。3、动态性:运动、变化、发展开放的自然系统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有一个孕育、产生、发展、成熟、消亡的过程,这是由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运动)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决定的。4、层次性系统有一定的要素构成,要素则是由更小的其他要素构成的子系统,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4】全球性问题简要阐述全球性问题出现的原因、对策。答:(1)原因:以牺牲时间来获取空间,对于人类来说,是不经济的。但这几乎成了现实!传统的工业文明短短300年来,由于人类物质占有欲的膨胀,对交换价值的追逐,破坏了原有的人与自然相对和谐的关系状况;掠夺式地开发和无节制地耗费,使得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濒临了自我修复的极限,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而且已经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全球性问题”的概念是1972年提出的,它包括:“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反映出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依靠现有的技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其发展的主要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目标,因而它往往是片面地强调发展中的经济指标,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忽视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忽视了自觉调整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持续比例关系。“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对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实际影响。实际上,“全球性问题”的根源就在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和各个国家内部的利益争夺中,它的解决也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种经济形式并存,非公有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与此相连的问题亦层出不穷(2)对策:经过简单分析,我们给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要条件”:1,但“人类中心”、“以人为本”应当得到肯定,它决不是历史上“人类中心论”的翻版。只有以人与自然的关联尤其是以人自身为问题起点,才能探明问题的根源,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可持续发展”是唯一途径:我们必须坚信走出“人类困境”的可能性,而关键是人类自己要重视长远利益,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出卖未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对于传统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转变;从以发展“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主体”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到以开发人的资源为主的转变。上下一心、协调一直地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3、产业转型是当务之急: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增加产品中的科学技术含量,走“智力经济”路线。4、利益主体之间要合作:要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性问题”,必须不断改变利益主体(人与人或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现状,变不合作为合作。根据上述博弈分析,给我们最有益的启示就是要“合作”利益主体为了合作的长远利益,必须抵挡彼此欺骗带来的一次性眼前好处的诱惑。5、制度改革必不可少:产业转型需要与之匹配的新制度,而主体间的合作秩序也需要制度来保障。一、全球性问题的产生随着现在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的巨大干涉能力,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现代技术对自然平衡的干涉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而这种平衡的改变又明显地带来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从而引起了我们现在所谓的“全球性问题”。关于全球性问题特征从影响方面可以认为全球性问题是指世界所有国家或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实际影响的问题,而需要所有这些国家协同一致的努力能解决的问题。二、全球性问题的表现全球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庞大压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其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造成了现实的威胁,而人口增长的速度依然大的惊人,按照生物学的规律,当一个物种过度繁殖时,必将导致这一物种大批的死亡。2、环境危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工业革命、农业革命的同时带来的新问题——环境污染,也是全球性问题中最严重、最长远、最急需处理的问题,而其产生的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土壤退化加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问题都加大了人类生存压力。3、资源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全球淡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陆地水域与海洋也施加了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淡水短缺、水生资源破坏和陆地水域与海洋污染已成为国际社会当前所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1)水资源污染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人类提取的淡水资源量增加了35倍,1970年达到了3500平方公里。本世纪的后半叶,淡水提取量每年增加4%-8%,其中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占了增长的主要部分,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绿色革命”期间,灌溉用水翻了一番。与淡水资源短缺相对应的是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农业消耗了全球用水量的70%左右,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普遍比较低,许多灌溉系统60%以上的水在浇灌庄稼前就渗漏和蒸发掉了,并带来土壤盐渍化。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来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另外,固体废物渗漏和大气污染物沉降也造成对水体的交叉污染。化肥和农药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不合理使用,使农业的地表径流污染也发展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成为湖泊等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来源。(2)海洋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海洋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世界渔业生产由海洋捕捞、内陆捕捞和水产养殖(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所组成。海洋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海洋污染越来越趋于严重。目前,每年都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直接流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人沿海水域。三、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概念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正是由于全球性范围内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使得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显露,才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3.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并给出了可持续发展定义(布氏定义):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互辩证关系。科学技术不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当今社会的节奏,使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全球性问题,这就导致了我们为此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科学技术来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但我们必须认清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用辩证的观点去理解.评判科学技术的好坏并非如此直接,是由于一些表面直接看来良好的技术被大规模使用后产生的事先难以预料的后果导致的。许多技术在刚刚开始应用时似乎是对人类的恩赐,而当大量使用时则成为对人类的威胁。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他也能用来杀人。我们要着重从科技属性考虑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人类在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时,以及在此基础上决定如何应用科学技术时,一定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理性的局限性,意识到在浩瀚的宇宙中自己只是沧海一粟。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人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对于同一项技术的评价,随着其使用的社会环境和使用的目的不同,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形象地之初:“科学史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利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因此,我们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一定要处理好科学技术与其的关系。3.3科学技术创新及其匹配与可持续发展在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有可能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得益于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的兴起。这一科学技术的关键要素是一种低原料和低能源消耗的关键要素,其高附加值源于它所凝聚的知识。要实现从工业技术向只是技术的转型,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本身在整个科学技术领域的扩散,也只有在相应
本文标题:武汉大学-自然辩证法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7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