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钢铁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论文学院:机械工程学号:201201304姓名:指导教师:1钢铁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对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成为各大企业追求的目标。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型企业或者是生产设备大型与复杂的企业更是如此,钢铁企业不仅生产设备庞大,并且生产工艺过程复杂,设备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企业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构建合理的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在当前这个信息与速度的时代,企业应该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构建先进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有效解决部分企业存在的基础数据缺乏,不完善,信息不共享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规范企业流程的有力措施。本文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设备管理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对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设备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接着深入了解了设备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设备管理信息2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交互与资源共享。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信息化有其自己的特点、需求,本文对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并结合其发展趋势,确定了设备管理中各管理方向的业务流程,设计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构架,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年修管理、设备运行管理与点检信息统计,并且对各模块的详细功能进行了论述。在本文的结尾对本次研究及论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系统今后的更新与完善提出了展望。在新的体制下,企业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而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仅仅更新陈旧的设备是不够的,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设备管理综合效率和效益,降低运行成本,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钢铁企业由于受传统设备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制约,设备与管理模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分析我国钢铁企业对信息化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已开发出30余个实验系统,不少系统在局部业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些系统拘泥于当时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和制度3创新,多数IT系统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有隔膜,所以作为整体系统留用的不多。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都为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钢铁工业的信息化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地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内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内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钢铁企业信息化过程4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须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一)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1、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的动荡调整中,很多企业是依靠信息化练好内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的影响较大;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2、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根据规划完成实际任务。同时,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方面作出了表率。5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基本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内容。中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近90%的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由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信息化工作。企业中不仅有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同时还都建有一支比较得力的信息化人员队伍。总的来说,在信息化规划与战略、组织与领导方面,大部分企业做得较好,体现了企业主观重视程度较高。(二)钢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目前,钢铁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通信能力持续增强,基本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1、企业级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发展。网络规模已经达到数百公里,网络带宽速度从百兆发展到千兆、万兆,千兆以太网、无线和有线网络在企业信息化中广泛应用,从生产现场获取实绩数据、生产指令下达都实现了网络快速传递。中钢协统计显示,近90%的企业主干网覆盖到核心办公区域,68%的企业主干网覆盖到内部核心生产区域。2、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化向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领域深入,网络安全与6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更加迫切。3、近年来,部分钢铁企业十分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制定网络管理办法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建立了呼叫中心7×24小时的信息系统安全维护体系。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中心、数据中心作为企业的重要场所得到安全防护,同时努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维护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4、备份观念常常被一些企业忽视,但是它确实可以避免因缺少备份带来的损失。灾备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关键的业务能够持续不断地运行。在灾备方面,虽然灾备系统投资较大,但已经有3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灾备系统。(三)钢企在各单项业务环节中的应用基本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在钢铁企业各单项业务环节中的应用是企业“两化”融合应用的起点。因为只涉及到单一的业务部门,所遇到的管理和应用推广难度相对较小,应用的普及性相对容易。1、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是钢铁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现代先进工艺的重要关键手段和保障条件。目前,冶炼过程控制自动化的系统技术除大型高炉和转炉的系统平台仍存在依赖于国外的情况外,其它基本上是采购相关系统,或自行开发应用软件。轧制过程自动化,特别是带钢7冷热轧过程自动化,由于系统庞大,对控制速度、通信速度要求高,大部分企业引进国外系统,部分企业采用自主设计、自主集成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并自主开发控制模型及各项控制功能。2、目前,大部分企业在产线上配置有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产线配置比例有待提高。统计显示,实现全部或部分产线配置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企业比例约为97%,其中80%及以上产线配置了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企业比例约为73%;全部或部分产线配置了过程控制系统的企业比例约为96%,但80%及以上产线配置过程控制系统的企业比例仅为42.25%。3、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是钢铁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的接合部。生产宽厚板、热轧板和冷轧板等高附加值精品板材生产系统的钢铁企业,特别是一切按用户需求安排生产的产线,更应重视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建设。近年来,许多钢铁企业积极建设MES,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经验。现阶段企业在车间级制造执行管理信息系统已普及,但产线覆盖率及业务覆盖面有待提高。企业的车间级制造执行管理、司磅称量管理、检化验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但在设备管理、安保管理的信息化还需加强。统计显示,全部或部分产线建设了车间级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的企业比例约为82%,实现全部或部分司磅称8量数据自动采集的企业比例为87%,实现全部或部分检化验数据自动采集的企业比例为77%。从自动采集比例看,司磅称量数据自动采集的比例要高于检化验数据自动采集的比例。4、能源管理是钢铁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能源、改善环境,实现从单一的装备节能向系统优化节能的战略转变的重要措施,也是创建节约型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然要求。目前,半数以上的企业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近80%的企业建设了环保监测管理系统。但从业务覆盖面上看,能源管理系统和环保监测管理系统对业务的覆盖比较薄弱。5、企业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基本缺失。在经营管理上,大部分企业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建成,多数企业建设了公司统一财务管理系统,在总账、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财务管理业务覆盖情况较好,但企业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基本缺失。采购管理、公司层面生产管理、公司层面质量管理、销售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统计、数据分析已基本实现信息化,但是电子商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还需加强。目前,统计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建设了原燃料采购管理信息系统,93%的企业建设了资材备件管理信息系统,约97%的企业建设了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但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对业务覆盖面依然不高。另外,9统计显示,9成以上的企业建设了协同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其信息系统覆盖的业务情况也较好。在人力资源方面,部分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二、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它起步早,设备相对比较落后。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大致经历了早期的事后修理(按需修理)制,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预修制,80年代的全面生产维修制(TPM)和目前推广的点检定修制。尽管钢铁企业逐渐更换了部分陈旧设备,加强了设备管理,但其在实现企业或企业间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上还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方式相矛盾。近年来,冶金技术日渐成熟,发展势头强劲。原来影响产量、效率的技术难关一一被攻破。钢铁生产线上配套生产设备,电气设备也在不断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然而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一直延续着粗放型管理模式,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机构交叉重叠,各级设备管理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一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2.设备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与企业的发展不适应。过去国有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单一地为生产服务,设备管理的内容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价值形态管理意识淡10薄;而企业的发展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不再只是生产和经营产品,而是经营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设备资产是企业法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设备管理在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两个方面的任务,强化企业法人设备资产运营管理意识和运行机制,完善设备资产运营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探索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模式。3.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在企业及其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大多数钢铁企业都认为,设备是为生产服务的,对它的管理也只是一般性的维修管理。其实不然,设备管理是钢铁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
本文标题:钢铁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7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