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角膜:角膜是眼主要的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角膜组织的结构排列非常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以及良好的自我保护及修复性。虹膜睫状体:虹膜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通过瞳孔反射路使瞳孔缩小或扩大,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瞳孔大小与年龄、屈光状态、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虹膜组织血管丰富,炎症时以渗出反应为主。房水:房水具有维持眼内组织(晶状体、玻璃体、角膜、小梁网等)代谢作用,提供必要的营养(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维持其正常功能,并从这些组织带走代谢废物(如乳酸、丙酮酸等)。房水还维持、调节眼压,这对维持眼球结构的完整性十分重要。房水由睫状体通过主动转运(约占75%)、超滤过和弥散等形式产生,生成速率约为1.5~3ul/min。房水的生成与循环房水由睫状体通过主动转运(约占75%)、超滤过和弥散等形式产生。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20%)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约占5%)。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的一种急性炎症。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的感染,称为外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临床表现:患处呈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通常水肿越重,疼痛就越重。a).外睑腺炎的炎症反应主要位于睫毛根部的睑缘处,开始时红肿范围较弥散,触诊时可出现明显压痛的硬结,疼痛剧烈,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如果外睑腺炎邻近外眦角时,疼痛特别明显,还可引起反应性球结膜水肿。b).内睑腺炎被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比较局限,疼痛明显,病变处有硬结,触之压痛,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眼睑的改变,容易做出诊断,很少需要细菌培养来确定致病细菌。治疗:1.早期睑腺炎应给与局部热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以便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的消退。2.当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3.当脓肿尚未形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否则会使感染扩散,导致眼睑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4.蜂窝组织炎的患者应用敏感看菌素。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之为霰粒肿。可能由于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而致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一般发生于上睑,也可以上、下眼睑或双眼同时发生单个或多个,亦常见有反复发作者。病程进展缓慢,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大小不一。一般无疼痛,肿块也无明显压痛。小的囊肿可以自行吸收,但多数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质地变软。也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在睑结膜面形成肉芽肿或在皮下形成暗紫红色的肉芽组织。诊断:根据患者有无明显疼痛、眼睑硬结,可以诊断。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除外睑板腺癌。当睑板腺囊肿继发感染时临现表现与内睑腺炎完全一样。治疗:1.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2.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3.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霰粒肿—内睑腺炎鉴别:病程:长—短;炎症反应:无或轻—明显;皮肤外观:(表面光滑,微隆起包块)—(疼、红、肿);触诊:无疼痛—疼痛剧烈;睑结膜面:(局限蓝紫色、灰白隆起)—(紫红色隆起);脓点:无脓头—数日后出现脓头。睑缘炎,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三种。区别:病原体:卵圆皮屑芽胞菌——葡萄球菌——莫-阿(Morax-Axenfeld)双杆菌;自觉症状:干痒——疼痒——刺痒;分泌物:头皮痒白色干痂—黄白色脓性干痂—黄白色粘液性分泌物;睑缘表面:充血、潮红——充血、水肿、溃疡面———糜烂;睫毛:再生——秃睫———无睫毛脱落。急性泪囊炎:临床表现:患眼充血、流泪,泪囊区局部皮肤红肿、坚硬、疼痛、压痛明显,炎症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和面颊部,甚至可引起眶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数日后红肿局限、出现脓点,脓肿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炎症减轻。但有时可形成泪囊瘘管,经久不愈,泪液长期经瘘管溢出。治疗:1.早期可行局部热敷,全身和局部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症。2.炎症期切忌泪道探通或泪道冲洗。3.脓肿形成,则应切开排脓。4.炎症完全消退后按慢性泪囊炎处理。慢性泪囊炎: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泪溢。检查可见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用手挤压泪囊区,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治疗:1.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滴眼剂滴眼,每日4~6次,滴眼前先挤出分泌物,也可在泪道冲洗后注入抗生素药物。药物治疗仅能暂时减轻症状。2.手术治疗:开通阻塞的鼻泪管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关键。常用术式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将泪囊通过一个骨孔与鼻腔黏膜相吻合,使泪液从吻合口直接流入中鼻道。结膜周边充血与睫状充血的区别?部位:穹窿部明显——角膜边缘明显;;血管形态:树枝状或网状——绕角膜缘呈放射状排列;;颜色:鲜红——粉红、玫瑰色;;血管移动性:推动球结膜时随移动———推动球结膜时血管不移动;;血流方向:由穹窿部走向角膜缘———相反;;肾上腺素实验:充血消失———充血不消失;;临床意义:结膜炎表现———角膜或眼球深层组织炎症。结膜炎的常见体征:1.滤泡形成:由淋巴细胞反应引起,呈外观光滑、半透明隆起的结膜改变,滤泡散在分布,常发生于上睑结膜和下穹窿结膜,也可见于角结膜缘部结膜。大多数病毒性结膜炎、衣原体结膜炎(除外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一些寄生虫引起的结膜炎、药物(碘苷、地匹福林、缩瞳剂)引起的结膜炎都造成滤泡形成。2.球结膜水肿:血管扩张时,渗出液进入到疏松的球结膜下组织,导致结膜水肿。水肿严重时,球结膜可突出于睑裂之外。结膜炎的治疗原则和主要方法:针对病因治疗,以局部给药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急性期忌包扎患眼。方法是:a).滴眼剂点眼。b).眼膏涂眼。c).冲洗结膜囊。d).全身治疗。细菌性结膜炎:临床表现:急性乳头状结膜炎伴有卡他性或黏液脓性渗出物是多数细菌性结膜炎的特征性表现。患者眼部刺激感和充血,早晨醒来睑缘有分泌物,起初分泌物呈较稀的浆液性,随病程进展变成黏液性和脓性。偶有眼睑水肿,视力一般不收影响,角膜受累后形成斑点状上皮混浊可引起视力下降。细菌性结膜炎的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菌毒力包括侵袭力。白喉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睑结膜面膜或伪膜形成。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等检查,可以诊断。治疗:1.局部治疗:a).当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的的冲洗剂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b).局部充分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滴眼剂和眼药膏。2.全身治疗:a).奈瑟菌性结膜炎应全身及时使用足量的抗生素,肌注或静脉给药。b).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而致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或伴有咽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局部用药的同时应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利福平。c).慢性结膜炎的难治病例和伴有酒糟鼻患者需口服多西环素100mg,1~2次/日,持续数月。衣原体性结膜炎: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地主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急性期症状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结膜充血减轻,结膜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穹窿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垂帘状的角膜血管翳。诊断:多数沙眼根据乳头、滤泡、上皮角膜炎、血管翳、角膜缘滤泡、Herbert小凹等特异性体征可以做出诊断。治疗:包括全身和眼局部药物治疗及对并发症的治疗。局部用0.1%利福平滴眼剂、0.1%酞丁胺滴眼剂或0.5%新霉素滴眼剂点眼,4次/天。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疗程为3~4周,可口服多西环素100mg,2次/天,或红霉素1g/d分四次口服。手术矫正倒睫及睑内翻,是防止晚期沙眼瘢痕形成导致失明的关键措施。免疫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又名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季节性结膜炎等,是反复发作的双侧慢性眼表疾病,有环境和种族倾向。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下男性多见,严重者危害角膜,可影响视力。春季角结膜炎(VKC):临床表现:VKC的主要症状是眼部奇痒。在白天经过刺激或环境诱发后,如灰尘、头皮屑、亮光、凤、汗渍和揉擦,夜间症状加重;其他症状还有疼痛、异物感、畏光、烧灼感、流泪和黏性分泌物增多。诊断:重型病例睑结膜铺路石样增生、角膜遁形溃疡、Horner-Trantas结节等;轻型病例确诊比较困难,常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治疗:该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短期用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组胺药)可减轻症状,长期用药则对眼部组织有损害作用。治疗方法的选择需取决于病人的症状和眼表病变严重程度,物理治疗包括冰敷,以及在有空调的房间使病人感觉舒适,病人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移居寒冷地区。角膜的组织结构和生理:角膜和巩膜一起构成眼球最外层的纤维膜,同时角膜也是重要的屈光间质,是外界光线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必经之路。从前到后角膜可分为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5层结构,上皮层表面还覆盖有一层泪膜。生理:(1)透明性:纤维板层无色透明,无血管,含水量恒定当角膜缺氧、外伤时,角膜发生混浊。(2)屈光特性:占眼的屈光系统的3/4屈光力。(3)敏感性:角膜上皮细胞层内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丛,具有极敏感的痛觉反应。(4)代谢:维持角膜代谢的氧的来源主要依赖外界的空气、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供应。(4)损伤和修复:角膜上皮细胞破坏后可通过上皮细胞移行或临近细胞的增生来修复。角膜的病理生理:角膜上皮是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角膜的第一道屏障,上皮遭受损伤后,极容易发生感染性炎症。角膜炎总论:角膜防御能力减弱,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均可能引起角膜组织炎症的发生,统称为角膜炎,在角膜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病因:a).感染源性。b).内源性。c).局部蔓延。临床表现:最常见症状为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可持续存在直到炎症消退,视力下降、若病变位于中央光学区,则视力下降更明显。其典型体征为睫状充血、角膜浸润及角膜溃疡形成,前房反应。诊断:1、临床诊断:眼部刺激症状及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混浊或角膜溃疡的形态特征等,角膜炎的临床诊断通常不困难,但应强调病因诊断及早期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很重要。2、实验室检查:溃疡组织刮片检查行Gram和Giemsa染色有助于早期病因学诊断。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1、细菌性角膜炎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若使用不当,可致病情恶化甚至角膜穿孔致盲。3、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轻者可用短效散瞳剂托吡卡胺滴眼剂点眼,炎症严重时可用1%的阿托品滴眼剂或眼膏散瞳。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1.不同致病菌感染所导致的角膜炎临床表现不尽相同。2.症状发病较急劢,自觉症状重,眼红、疼痛畏光流泪视力降低眼内刺痛异物感眉弓部疼痛眼睑痉挛及分泌物增多等。3.体征:a).角膜以外的体征:睫状充血、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及水肿、虹膜充血(表现为虹膜变色及瞳孔缩小)。b).角膜体征:角膜浸润角膜溃疡角膜水肿、后弹力膜膨出,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积脓及角膜穿孔。不同细菌所引起的角膜溃疡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别。诊断:从侵润灶刮取坏死组织,涂片染色找到细菌,结合临床大体能作出初步诊断。正确的病原学诊断需要作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治疗:1.抗生素:局部使用是最有效的途径。2.用1%阿托品眼液或眼膏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奕给予散瞳。3.其他药物:局部使用胶原酶抑制剂,如依地酸钠、半胱胺酸等,可减轻角膜溃疡发展。口服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
本文标题:眼科学-简答-大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8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