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怀古咏史诗鉴赏导学案-人教课标版
高考怀古咏史诗鉴赏导学案教学目标、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高考真题体验(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注】虚:废墟。()请赏析“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分)【答案】“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感知】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近几年高考,各地多有涉及,复习时应慎重对待。二、咏史怀古诗常识及解题规律(一)咏史怀古诗类别:.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二)咏史怀古诗形式标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有“咏”“怀古”“咏怀”等字眼。(三)怀古咏史诗特点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胜昔盛今衰古人壮志未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手法:常用典故、借景抒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衬托、抑扬、讽刺等。(四)鉴赏步骤: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即怀什么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怎么怀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小结】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归类,探求主旨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三、【范例】(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分)()“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解题步骤】.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作者怀什么古).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比喻。(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四、巩固练习、(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分)答:()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分)答:、(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分)答:()两诗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分)答:()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分)答:、(全国卷)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北卷)华清宫吴融过华清宫李约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分)答:()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答:、(江苏扬州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答:()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分)答:()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答:、(山西吕梁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金陵怀古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分)答:()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分)答:、(聊城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首句中的“深”字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分)答:()本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分)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分)答:()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分)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分)题金城①临河驿楼岑参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②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注]①金城:在今甘肃兰州西北②五凉:指晋和南朝宋时北方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其地均在甘肃境内()诗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重险”的?(分)答:()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分)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释】台城:旧址南京,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楼阁名()前人认为刘诗中“竞”用的较好,认为韦诗中“无情”用的较好,请你说说他们分别好在何处?(分)答:()刘禹锡的《台城》和韦庄的《台城》,有哪些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分)答:、(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答:()“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分)答:【参考答案】、()【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答案】濛濛细雨()【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答案】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分)()【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分)、()【答案】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分)()【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分)(意思答对即可。)、()【答案】中间两联,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落叶,寒云压楼,一句一景,(分)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沉重的心情(分)()【答案】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分)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分)、()【答案】“深”字,既表示对宋玉理解的程度,又体现出了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诗一开头就对吟咏对象灌注了强烈的感情,为全篇的抒情定下了基调()【答案】诗的前四句主要写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四句主要写其死后被世人误解表明诗人既崇拜宋玉的辞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答案】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分,对比的内容分,突出“荒凉”分,“昔盛今衰”分)()【答案】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②一个“空”字,写出
本文标题:高考怀古咏史诗鉴赏导学案-人教课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8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