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日光温室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
日光温室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日光温室生产中病虫害严重发生时,需要化学农药来控制。在施药防治中,选哪种农药、用什么样的剂型、用哪种方式施药、应注意什么问题等,是无公害生产中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农民必须掌握的知识。一、农药基本知识(—)农药的类别根据防治对象农药可分为:杀虫剂——如敌敌畏、抗蚜威、溴氢菊酯、氯氢菊酯、吡虫啉等;杀螨剂——如克螨特、哒螨灵、四螨嗪等;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甲霜灵、杀毒矾、霜脲锰锌等;杀线虫剂——如线克、噻唑膦等;杀鼠剂——如溴敌隆、敌鼠钠盐、杀鼠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番茄灵、乙烯利、多效唑(PP333)等;(二)农药的剂型可湿性粉剂(WP)——将常温下固体的原药、湿润剂和填料,经机械研磨、混匀而制成的粉状制剂。使用时用水配成悬浮剂喷雾,也可用于灌根、土壤处理、药剂拌(浸)种。如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粉锈宁等杀菌剂。粉尘(DP)——专用于温室喷粉的剂型,其加工的细度较粉剂要高的多,喷粉后可在温室内形成飘尘,弥漫于温室空问,可降低室内湿度。如5%百菌清粉尘、7%叶霉净粉尘、6.5%乙霉威粉尘等。悬浮剂(SC)——将原粉、润湿剂、悬浮剂、分散剂混合,在水中经多次研磨而成。贮存时间较长时会在瓶中出现沉淀现象。用于温室喷雾或灌根、施用时需摇匀方可使用。如20%、50%四螨嗪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50%扑海因悬浮剂、45%噻菌灵悬浮剂等。乳油(EC)——用原药、乳化剂和溶剂按一定的比例加工制成的单相均匀液体,加水后可形成乳状液。有效成分含量高、在植物表面润湿性好、粘着性强、药效高、使用方便、性质稳定等优点,但易燃。温室中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灌根和喷雾常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多是该剂型。水剂(AS)——一些能够溶于水的原药,直接用水配制而成的剂型。制剂的浓度仅取决于有效的水溶解度,一般在使用时再加水稀释。用于温室喷雾或灌根。如77%氢氧化铜水剂、2%春雷霉素水剂、5%菌毒清水剂等。烟剂(FU)——用原药、燃料、氧化剂、消燃剂等成分制成的粉状混合物,点燃后能够燃烧,但不产生明火。农药的有效成分因受热而气化,在空气中冷却后凝聚成固体微粒,沉积在植物和病虫体上而被病虫吸收起到毒杀作用。同时使用烟剂可降低室内湿度,是温室专用的剂型。如2.5%百菌清烟剂、45%百菌清烟剂、45%腐霉利烟剂、10%异·吡烟剂等。油剂(OL)——超低容量喷雾用的剂型,不加水直接使用,但必须用专用喷雾器。如10%百菌清油剂等。颗粒剂(GR)—一用原药、载体和辅助剂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分为遇水不能分散开的非解体性颗粒剂和遇水能分散开的解体性颗粒剂二种。其特点是可控制有效成份的释放速度,延长持效期,主要用于土壤处理,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如5%甲霜灵颗粒剂等。(三)农药的毒性农药的毒性是指农药损害生物的能力。毒性产生的损害则称为毒性作用或毒效应。农药一般都是有毒的,其毒性大小通常用对试验动物的致死中毒量、致死中浓度表示。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为四级,即剧毒、高毒、中等毒和低毒。农药的毒性在农药标签上除低毒只用红字注明“低毒”外,其它毒性均用图标表示,同时又用红字注明“剧毒、高毒、中毒,以便于使用者选择使用。(四)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农药安全间隔期为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日期。大于安全间隔期施药,收获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规定的允许残留量,可以保证食用者的安全。二、农药的选择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决不能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国家允许有限制地使用限定的农药中选用对路的农药。(一)严禁使用的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有:六六六、DDT、甲胺磷、呋喃丹、1605、3911、氧化乐果、杀虫脒、杀扑磷、甲基异柳磷、涕灭威、灭多威、磷化锌、久效磷、磷胺、有机汞制剂等。(二)推荐使用的农药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类杀虫、杀螨剂有:敌百虫、辛硫磷、乐斯本、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克螨特、双甲咪、尼索朗、避蚜雾、抑太保、吡虫啉、哒螨灵、杀灭菊酯、中保杀螨、灭幼脲、除虫脲等。化学类杀菌剂有:波尔多液、DT、可杀得、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乙磷铝、甲霜灵、磷酸三钠、烯唑醇、异菌脲、腐霉利、霜霉威、恶霉灵、乙霉威、乙烯菌核利、氢氧化铜、琥胶肥酸铜等。(三)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常用的生物杀虫杀螨剂有: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茴蒿素、鱼藤酮、苦参碱、藜芦碱等;杀菌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农用链霉素等。(四)巧用非药剂物质利用日常常见的非药剂物质也可控制病虫的发生。如800~1000倍液的尿洗合剂(1份尿素、0.2份洗衣粉、100份水混合而成)、石灰烟草水(石灰少许浸泡烟草一昼夜过滤而成)等,对蚜虫有较好的防效;用100~150克碳酸氢铵加水15公斤喷雾,可防治黄瓜霜霉病;将20~30克大蒜、洋葱捣碎成泥状,加10公斤清水充分搅拌,取其过滤液进行喷雾,对蚜虫、红蜘蛛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三、农药用量确定及配制(一)认真阅读农药标签上的说明,严格按照标签上的说明对症选择用药,不得超量和超浓度。(二)、要注意不同作物种类、品种及其生育阶段的耐药性差异,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农药毒性,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配制浓度。如防治白粉病对于抗病品种或轻发生时只需粉锈宁每亩3~5克(有效成分),而对感病品种或重发生时则需每亩7~10克。(三)药液调配要认真计算,以免出错。首先要计算出单位面积(亩或平方米)的用药量,尔后计算出每喷雾器(15公斤)的用药量。(四)量取药剂要用量筒、量杯或克秤等,保证计量准确。有些农户用瓶盖来量取药,如瓶盖有刻度是可行的,否则不能采用这种估测方式。严禁用农药瓶或包装袋直接往喷雾器内估计着倒农药。(五)配药应采取“二次稀释法,即先将称好的l喷雾器的农药倒人1公斤水中,充分搅匀后,再倒入加好水的喷雾器内,待充分混匀后即可喷雾。严禁先加药后加水,以免发生药害。(六)喷洒农药的水,最好用清水,以防堵塞喷雾器开关及喷头孔,影响喷雾质量。四、农药的使用方法(一)喷雾施药喷雾法是通过喷雾器械将药液直接雾化附着在植物或虫体上,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真菌性病害,多数病菌聚集在叶片背面,故应把喷头朝上,并伸向叶内喷洒;红蜘蛛、白粉虱、蚜虫等害虫常潜伏或产卵于叶片背面,故喷药的重点部位应是叶片背面;有翅蚜等害虫喜欢侵害幼嫩的心叶、初开的花朵,喷药时应注意这些部位。白粉虱等迁飞活跃的害虫,在清晨有露水时活动迟缓,此时有利喷药灭杀。(二)粉尘施药粉尘用药法就是用喷粉器将粉尘剂喷洒室内,使其形成飘尘,增加在空气中悬浮时间,在瓜菜表面有更多的沉积量,从而提高防效。药械可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粉作业时由里往外,人要退行,均匀摇动把柄。施药在早晨或傍晚为宜,早晨用药应有一定的沉积时间,约1小时后开温室为宜。如5%百菌清粉尘,可防治灰霉病、炭疽病、黑斑病、菌核病、叶斑病;7%叶霉净粉尘,可防治番茄叶霉病。注意,可湿性粉剂不能用于温室喷粉。(三)烟雾施药烟雾法是利用燃烧所产生的烟将药剂随烟分散到植株体或病虫体上的一种施药方法。一般在傍晚将烟剂放地上,点燃后引致发生烟雾。为防止烟雾气流干扰和飘出,烟雾放置后,由里向外逐个点燃,并密闭温室过夜,第二天早晨打开温室,再从事正常的农事操作。如45%百菌清烟雾剂亩用药量为200—250克,可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等病害;20%速克灵烟雾剂亩用量为300克,可防治瓜菜灰霉类病害。所有定型和混配的烟剂均不再稀释使用。(四)土壤处理1、全面施药将药剂兑水均匀地喷洒地表或配制成毒土均匀撒施后随即翻耕,使药剂分散到土壤耕层内。如定植前,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公斤,与干沙土拌匀后撒,A-l-壤中进行消毒。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可于种植前每亩用10%噻唑磷颗粒剂1.5~2.0公斤,拌细土40一50公斤,均匀撒施于土表或畦面,然后翻入15~20厘米耕层,施药后当日可播种或定植。注意,土壤处理应使药剂均匀混入土中,以防药害发生。2、局部施药将药剂直接撒于播种沟(穴)中,或向植株根部浇灌药液进行灌根。如防治瓜类枯萎病时,可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250—500毫升。(五)药剂浸蘸浸蘸法就是将药剂(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等)加水稀释后,通过种子浸种、苗木蘸根、植株蘸花来预防病虫、促根促芽和保花保果。浸种:瓜菜作物播种或育苗前必须对种子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番茄、西葫芦等种子先用清水浸泡3—4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可防治病毒病。黄瓜、茄子等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l小时,可防治真菌病害。1、蘸根瓜菜作物定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蘸根,或0.3%多抗霉素水剂80~120倍液,可防治枯萎病;用100倍液病毒疫苗N14蘸根半小时,可防治病毒病;用400~500倍液金雷多尔蘸根可防治苗期猝倒病。2、蘸花使用防落素、番茄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可提高番茄的座果率。同时在溶液中加入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30%施佳乐悬浮剂等1000倍液蘸花可防治灰霉病等。(六)药剂涂抹将内吸性的高浓度药液(也可加入矿物油),涂抹在植物茎上,使植物内吸这些药剂后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如瓜类蔓枯病菌若已侵染茎蔓,引起茎蔓腐烂,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成糊状,涂抹在病部;茄果类蔬菜黄萎病、枯萎病发生后,可将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稍加水做成膏状涂在病部。五、合理使用农药(一)对症下药农药种类很多,每种农药都有各自的防治对象。在使用某种农药前,一是要确诊作物发生的什么病害、什么虫害。如果自己确诊不了,可通过热线电话向专家、技术人员咨询,并请他们到温室诊断指导。二是必须了解选用农药的性能、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做到对症下药。就杀虫剂来讲,胃毒剂只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但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则无效;保护剂主要用于预防,病害发生前使用才有效;治疗剂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效果则最佳。不论是杀虫剂、还是杀菌剂,并不是哪个虫、哪个病都能防、都能治。如扑虱灵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而对同类害虫蚜虫则无效;抗蚜威对桃蚜有特效,防治瓜蚜(棉蚜)效果则差;甲霜灵(瑞毒霉)对各种蔬菜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高效,但不能防治白粉病。(二)适期用药要以最少的药剂取得最好的防效,就必须把农药用到火候上。既不能用“太平药”、“保险药,也不能用“事后药”,切实做到适时用药。如蔬菜、瓜类播种或移栽前,应采取苗床、温室施药消毒、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药剂蘸根等措施;当蚜虫、螨类点片发生,白粉虱低密度时可采用局部施药;防治气流传播病害,应在初见发病中心时先局部封锁处理控制。不同的农药防治适期也不一样。如生物农药作用较慢,使用时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三)科学混配采用混合用药方法,可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要把握保持原药有效成分稳定、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剧毒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的原则,进行科学混配。如扑海因(异菌脲)不能与速克灵、乙烯菌核利混用或轮用;速克灵不宜与有机磷农药混配;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不能与含铜制剂混用;乙磷铝与代森锰锌、多菌灵混用能提高防效等。(四)轮换用药提倡不同剂型、种类的农药合理轮换使用,以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如菊酯类杀虫剂、甲霜灵连续使用易使虫、病产生抗药性,应与其它类型的杀虫剂或杀菌剂交替使用。(五)正确选择施药部位施药时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施药点和植株施药部位,减少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如晚疫病通常首先在棚室的前部(南端)作物上发生,所以应及时在前部作物上喷药防治。霜霉病的发生是由下部叶片向上发展,早期防治霜霉病的重点在下部叶片,可以减轻上部叶片染病。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栖息在幼嫩叶子的背面,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匀,喷头向上,重点喷叶背面。(六)遵守施药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使用农药的日期距离蔬菜采收日期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天数,防止蔬菜产品中残留农药。通
本文标题:日光温室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9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