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
分类号:编号:浅析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浅析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内容摘要】:壮族旧称僮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人口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南主要聚居在文山,还有红河、曲靖的一部分。由于生活圈及其各地的习俗、自称等的不同,壮族又分侬、沙、土等支系,而各支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音乐特点,本文将以文山壮族侬支系为例从民族风俗,生活习性等方面来谈论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关键词】:壮族侬支系音乐特点形式地位发展我国是民族种类最多的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云南则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拥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云南赖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加上古代的时候一些战争使得很多人被发配边疆,因此造就了云南丰富的民族特色。也由于历史、地理学诸多方面的原因,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解放前在音乐文化上基本还处于结绳刻木记事的状况中,但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物,民族民间音乐却又是异常的多姿多彩,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令观者目不暇接。云南的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民族篇幅宏伟、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好些民族中还不乏有着1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明显的美学倾向的独立而成熟的叙事长诗。至于那些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各类民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寓言等等,在各民族中更是比比皆是。它们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手段存在和衍化于各民族中间,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下文便是以文山壮族农支系为例讲述着这个族群的音乐特点。一、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来历以及其音乐形式的产生壮族是文山州的土著民族。据史籍记载,壮族先民属古代的滇濮,是句町濮人的后裔。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文山州的多处出土文物、洞穴遗址和崖画证实,这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就是壮族先民生息的摇篮。商周时代前,壮族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稻作文化。壮族称稻田为“那”,壮族人民热恋“那”,把自己世代定居村落美称为“那勒”(船型田)、“那弘”(王、皇田)等,仅文山州以“那”命名的村落就有518个。壮族先民早期曾经历母系氏族社会,壮语称“乜弘”制时代;随后经历父系氏族社会,壮语称“布弘”制时代;继“布弘”制后又经历“布版”寨老制社会。春秋战国时文山州属楚之牂牁;汉时受诏封在今广南县立为句町国;唐代属岭南道、僚子部;宋至元代属广南西路;明至清代属云南行省广南府。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居地各异,造成壮族称谓多达30多种,语言也有差异,壮语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文山州的壮族可分为侬、沙、土三大支系,现有人口993591人(2003年)。文山州壮族的侬支系,大多数自称:“濮侬”,而以生活地域自称有侬道(广南县)、侬仰(西畴、麻栗坡县)、侬赌(马关县)、侬傣(广南者兔)。侬支系操壮语南部方言语,人口约占全州壮族人口的50%至60%,约有60万人,分布在全州八个县。文山州壮族的沙支系,自称有:布依、布雅依、布越等,操壮语北部方言语。沙支系人口约占全州壮族人口的30%至40%,约有30万人,主要分布在富宁、丘北、广南三县。2文山州壮族的土支系,自称:布傣。土支系按头帕缠绕的不同,分为“尖头土”、“平头土”、”搭头土”三个小支系,操壮语南部方言语,人口约占全州壮族人口的10%至20%,约有10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文山、砚山、马关三个县。其中,生活习俗属侬支系较为特别,侬支系无论在起居或是劳动工作中都有其特别的地方,比如侬支系住房大都靠水边而居,房屋构造多为锥形,劳动则以群体为多见,这都关系到其风俗和敬仰。壮族人民自古以来爱唱歌,壮乡素有“歌海”之称,侬支系的人们都很好唱歌,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伴着歌声,也因此造就他们歌得民族。壮歌种类繁多。有叙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物种来历的古歌;有原始宗教活动、宗教祭祀等仪式的宗教歌;有婚、丧、人生礼仪的礼俗歌;有出席酒宴的酒歌;有历法、农事季节的记事歌;有劳动歌、情歌、儿歌等等。每逢节气或人生礼仪等,人们就以自己民族群的生活方式用唱跳或者各种形式表达喜悦或者凄苦,最初的形式大都以哼或比动作来完成,渐渐的便以固定的形式来表达对事件的意义,发展到后来人们就用相应的歌种来表达相应的节气内容或事件。从古到今壮族侬支系的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来结识朋友,表达思想感情,寻找意中人,从而逐步加深感情,自由恋爱而结成夫妻。自从对歌选偶形成以后他们的情歌便产生了,其情歌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在屋里唱,叫唱夜歌,也称串寨对歌。另一种是在屋外唱,叫唱山歌。唱夜歌是男女青年利用农闲做客、起房盖屋、讨亲嫁女的机会走村串寨,进屋熬夜唱的歌。若寨里来了姑娘或小伙子,本寨的青年人便会相互邀约伙伴去对歌。对歌有一定的礼节,男问女答或女问男答,但首先要唱敬老歌,内容以赞扬老人一生操劳,养家糊口,生儿育女的劳动歌、育女歌、祝福歌,唱完后老人们会笑呵呵地拿出棕粑、米花糖等好吃的东西招待来唱歌的人,便主动避开青年人回房睡觉。这时男客会避开女客进房;女客人也会避开男友上女儿楼去,对歌者互不相识,只听歌唱歌。主人家会燃柴火,把洗净的生姜拍碎放在壶中煮好,再放上糖,送给唱歌者喝,并以歌代礼。3在屋里唱夜歌不允许唱有爱情或风流语句,歌词以赞美为主,如赞扬壮家勤劳致富,赞美生活;歌颂壮乡锦绣风光等。一首接一首,一调又一调,内容丰富,语言形象生动,艺术特色浓郁。对歌一直唱到天亮,对歌者才出屋见面,如双方都情投意合便可以对唱初恋情歌,同时相约好下次唱山歌的时间和地点。对唱山歌的方式,是勒少(未婚姑娘)、勒冒(未婚伙子)利用赶集、赶花街和做客的机会,三五结伴、背着装满花糯米饭的竹箩、绣花挂包,佩戴着银镯项链,打着花伞,从十里百里远的寨子汇集在田埂边、小河旁、树荫下、花街场放开歌喉,纵情对歌,以情歌为主。委婉叠韵的情歌此伏彼起,依依深情,难舍难分。情歌的确定是侬支系音乐形成的基础,壮族祖祖辈辈以唱情歌的方式选择自己的意中人,至今还保持着唱情歌选偶的习俗。二、壮族侬支系的音乐特点壮族的民间音乐是壮族人民劳动实践中的产物,是与自然作斗争的产物。最早的民间音乐作品应该是反映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最初的、极其幼稚的一些看法,应该是反映劳动生活的短小而节奏性的作品。首先,壮族侬支系的音乐特点主要就是从侬支系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性及其宗教信仰和节庆中反映出来。侬支系的人民自古辛勤劳作,温柔体贴,不雁其烦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侬支系人民的温和,宽容,多愁善感的性格,也因此让侬支系的音乐中带有宽广、优美的特点。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4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从前这是年轻少年少女互对情歌的时候,遇到自己心意的人用歌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因此,侬支系的音乐也具有柔和忧得特点。其次,侬支系的音乐特点主要歌声中表达。下例是一首文山富宁侬支系的民歌《壮乡敬酒歌》:从这段旋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侬支系的民歌是那么的美丽、柔情,从全曲的结构来看,许多地方用了五度、八度和六度的远夸度,这可以使旋律大跳,表达了歌声的奔放、豪爽。从歌声中可以看到了侬支系人民的豪爽与热情,同时也能从人民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一旋律特点。还有我们可以从谱例中看出,这断旋律节奏、结构极其简单,但是旋律极其富有动感,体现了壮族侬支系人民朴实但又热情的生活态度。三、侬支系的传统音乐在壮族音乐发展中的地位文山州壮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以来,壮族人民在水头及河滨泽畔建寨而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一套丰富完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集其精萃有:崇拜并保护森林的“生态文化”;以稻作生产维系民族生存的“那文化”;承传文化古籍的“麽文化”;创造并承传至今的“铜鼓文化”;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歌代言的“歌圩文化”;以壮锦为特色的“服饰文化”;用糯米加工的“美食文化”等。其中大多的精神文化创造都来自于侬支系优秀的民间音乐元素,侬支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以及音乐文化的特色,还决定了他们音乐文化的发展地位和方向。侬支系以生产稻谷维系民族的生存繁衍,千百年来,造就了侬支系人民开放、宽容、坚韧、好客、柔情的性格,正如上面谱例旋律中表达出来的情感一样。壮族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单声部民歌,5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的民间音乐是壮族人民劳动实践中的产物,是与自然作斗争的产物。最早的民间音乐作品应该是反映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最初的、极其幼稚的一些看法,应该是反映劳动生活的短小而节奏性的作品壮族民间歌曲是壮族人民集体创造的结晶,是表达壮族人民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壮族民间歌曲按题材划分,主要有山歌、小调、风俗歌、叙事歌,流行最广泛的是山歌,因为山歌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而走。近年来,上林县积极抢救民间文化瑰宝,让“藏在深闺”的壮族多声部民歌等文化遗产重新焕发青春光彩,产生非凡的魅力,体现了壮族音乐的发展前景。而侬支系的传统音乐正是集聚了民间的生活元素,体现民情,表达了民间的发展现状,符合壮族音乐的大众化发展。因此,注重侬支系民间音乐的发展和不断改造创新对壮族音乐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四、侬支系的音乐能登上现代舞台的必要原因和发展趋势首先,侬支系的音乐能反映民间的生活现象,具有旋律独特的特点。侬支系的音乐集聚了民间的素材,真正来自生活而又表达生活的意境。透过美妙的旋律,独特的风格,蕴含了其内在的别具韵味。其次,侬支系的音乐具有原生态味道而又不失时代气息。侬支系音乐来自民间的素材,有着实实在在的原生态音乐成分,但它同时也能与时俱进,结合时代进步的新东西,不失去侬支系的传统音乐特点。再次,有诸多热爱民族音乐的作曲者不断的改写和创新侬支系音乐。音乐本身不会自我创新,只能靠我们的作曲家们结合时代的进步,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写,这是侬支系音乐能走上现代舞台的最主要原因。壮族侬支系的音乐虽然美丽动听,但以往却不能被广大人们认可和了解,而今,作为“第十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云南代表参赛作品的《勐瑞列热·勐僚列哉》(壮乡好、壮乡美)、《祝酒歌》涵盖了沙、侬支系优秀的民间音乐元素,将两大支系不同曲调、不同风格的民歌进行组合演唱,表现了壮族沙、侬支系不同的民族习性和风情。在云南电视台亮相并在云南赛区取得优秀成绩,成功入选赴京比赛,这举人瞩目的转变,相信通过这次比赛能让广大的人6们了解和认可壮族侬支系的音乐,通过这次比赛相信壮族侬支系的音乐能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各地,甚至走向国外。参考文献:1、云南民族民间音乐2008版2、中国民间音乐2008版3、文山壮族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5、《艺术探索》2000年S1期7致谢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张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尤其是李杰同学,在我论文的完成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毕业论文写作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本文标题:浅析云南文山壮族侬支系的民族音乐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9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