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浅析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结合
浅析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结合——国民阅读的新时代作者:张晗机构地区:红河学院,云南蒙自661100摘要:在深受互联网影响下的大时代,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应该何去何从?从电子阅读出现的那一天开始,两者的争论就接连不断,传统阅读方式终将被取代?电子阅读会成为阅读方式的主导?当前民众的主要问题在于阅读量的稀少,而不是两种阅读方式的争论,如何提高国民阅读量是探究两种阅读方式的根本目的。他们之间看似你死我活,实际上两者可以互相结合开创新的阅读时代。关键词:传统阅读电子阅读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阅读方式思维方式阅读习惯电子书籍纸质书籍正文:我们搜索“阅读”一词,可以看到如下一句话:“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视觉材料变成声音,后达到对视觉材料的理解。”[1]如今,除了传统的纸质阅读,网络上又有了新的阅读种类——电子阅读,而这种新的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电子阅读方式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纸质阅读方式。有人说,电子阅读会取代传统阅读,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未免片面,那么,电子阅读方式传统阅读方式该怎样发展呢?我就来谈谈我的一点见解。一.什么是传统阅读?什么是电子阅读?从人类发明纸张以来,用纸张承载信息,将图形、文字等等写入纸质的文本中,提供视觉材料一直是人类的传统,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这些阅读对象,我们所收到的教育、获得的信息,无不与传统阅读相关,传统阅读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部分。而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手机、电脑已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子产品,而电脑上网、手机上网也就自然而然的普及于大众。在互联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版的书籍,从此,人们阅读书籍的方式就不再仅限于传统阅读,越来越多的人青睐这种新的阅读方式。那么什么是电子阅读?举个例子:你使用手机阅读从网络上下载而来的书籍,或者你使用电脑在线阅读网络书籍,这些都可以算作电子阅读。狭义的电子阅读,就是在计算机电脑屏幕上阅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字、图片和影音等内容。[2]广义的电子阅读,就是使用包含电脑在内的大部分电子产品阅读数字化的文字和图片等内容。就这样,电子阅读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和传统阅读一起成为了我们工作学习休闲的一部分。二.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是争论还是融合?目前人们对于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的争论实际上是对“碎片化阅读”与“严肃阅读”的争论,电子阅读正在冲击传统阅读,但终究无法取代传统阅读的地位,人们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认同不是电子阅读能够比拟的,在可见的将来,人类的教育离不开“严肃阅读”,这种阅读不可能用检索来代替,当然也不可能用“碎片化阅读”来代替。[3]所以,为什么两种阅读方式不能够结合?“严肃阅读”当然应该坚持,“碎片化阅读”又未尝不可。对于当下我们国民最大的问题是:阅读量非常少。提高阅读量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现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抱怨自己越来越忙,无暇使用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电子阅读越来越受欢迎。电子阅读轻便,快捷,无论在车上、卫生间、等待时间,都可以实现“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阅读”当然缺点也很明显:电子阅读的内容碎片化,学术性内容较少,信息错误率高。传统阅读内容严谨,涵盖面广,学术性强,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不难实现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结合:以传统阅读作为基础,电子阅读作为补充,实现“高低搭配”。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目前的使用情况。三.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现状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4]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2012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0个百分点;报纸的阅读率为58.2%,比2011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2%,比2011年的41.3%上升了3.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综合各媒介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从这样一组调查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国民图书阅读率在1999年下降后,从2005年开始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图书阅读率历年走势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那条曲线终于又慢慢昂起了“头”。我认为,这是外部大条件和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个大条件就是国民的生活水平,大环境自然就是电子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的兴起。从外部大气候来看,生活富裕了,国民自身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历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图书的销售也增长得更多。从大环境上来说,阅读形式的增加也为阅读量的增长贡献了力量,以电子阅读为代表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形式让阅读变得更加便捷。2012年电子书阅读量增幅非常明显,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这个数字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时至2014年4月21日,中国新闻出版社公布了最新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而这次调查的数据是这样的:1.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2.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3.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4.电子阅读器接触时长略有下降;5.41.9%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6.有74.2%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7.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8.52.8%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9.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5]对比前文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量都在上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4年电子阅读器接触时长略有下降,但是从历年的调查我们发现,电子阅读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认为我国国民在阅读上任然存在这样的问题:1.超过半数的国民阅读量都很少;2.纸质阅读量仅比2011年增长不到0.04本,相比之下,主要发达国家的纸质阅读量从2011年至今的增长量为:韩国11本,法国为8.本,日本为8.5本,美国为7本,[6]由此说明我国国民的纸质阅读量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3.国民对自身阅读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4.报纸、期刊等纸质读物的阅读量持续下降。所以总的来说,目前在我国,无论是以纸质阅读为代表的传统阅读还是以网络、手机阅读为代表的电子阅读,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国民的阅读量依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关于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我针对不同的人群分成小组做了以下讨论。四.对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讨论和访谈对象:第一组(大学生群体):张学磊(文学类专业)、鲍祎卓(文学类专业)、赵玥(文学类专业)、马成旺(理工类专业)、方玉娇(理工类专业);第二组(中学生群体):张经纬(理科生)、杨皓明(理科生)、罗航柯(文科生)、李佳佳(理科生)、廖颖(文科生);第三组(社会从业者群体):胡女士(公务员)、雷女士(事业单位员工)、华先生(高中教师)、高先生(打工者)、徐女士(公司职员);围绕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现状、优劣、建议、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你认为你阅读的书籍多吗,为什么要阅读?2.更青睐于使用传统阅读还是电子阅读,为什么?3.主要使用传统阅读方式或者电子阅读方式来阅读哪些类型的书籍?4.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各有哪些优点?5.对于两种阅读方式有哪些建议和展望?讨论结果(只取不同的观点进行阐述):第一组(大学生群体)根据五人的讨论结果,综合起来列出了以下观点:理工科专业的马、方二人认为自己阅读的书籍不多,主要原因包括:1.没有时间;2.没有兴趣;3.课程太多;4.业余时间有其他事情要做。谈到五人阅读的目的,可以分为这样几个:专业需要、考研、考证,为了兴趣而读书的同学仅有文学类专业的张学磊同学。对于传统阅读方式和电子阅读方式,大部分人都偏向选择传统阅读,他们认为:传统纸质阅读更有阅读的感觉,相对于电子阅读更保护视力,更易于翻看,做笔记和画记号也容易许多,传统纸质阅读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也方便我们反复记忆。传统阅读方式不用像手机网络和电脑在线阅读那样耗电耗流量,还能修身养性,纸质书籍还可以作为个人收藏。而电子阅读携带方便,便宜而且体积小,但是不够成熟,无收藏价值,伤害眼睛,不易被人记住,属快餐文化。没有阅读的气氛感觉无法体会阅读的快乐。在谈到电子阅读方式是否会取代传统阅读这一点上五人意见一致,电子阅读不会取代传统阅读。马成旺:“电子阅读需要一定的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传统纸质的载体是纸张,方便我们随时携带和查阅。张学磊同学还给我们举出了一个例子:“就像电脑没有取代电视而电视也没有取代报纸这两个道理一样。”而鲍祎卓提到:“对我自己来说,很多书籍和著作只有纸张和文字才能给我更多的冲击。很多人也喜欢收藏自己中意的书籍。尤其是名著,我认为用手机或者电脑等电子方式阅读名著是对名著的亵渎”对于最后一个问题,这一组的同学谈到:对于电子阅读,第一点要注意版权问题,第二点要减少文本的错误。对于纸质,我希望价格能够再便宜一些,而且我认为纸质书籍可以做得更便于携带,比如说更轻更薄。鲍祎卓:“电子阅读固然方便,但是和短消息阅读,想要阅读,最好还是纸质版的,感悟阅读的快乐,放慢阅读速度,最好还是选择纸质版的。”马成旺:“传统纸质和电子阅读的受众有交叉也有单独的支持者,因人而异,可以根据不用的受众去改进两种阅读方式,比如传统纸质,有的书籍过厚过重不便经常携带,可以适当分册,而电子阅读信息量过大,良莠不齐,应该将信息进行适当过滤。另外,还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进行一些融合。”通过大学生组的讨论,大致可以看出,不同的专业阅读量也不同,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喜爱程度要多于电子阅读,但并不是完全不接触电子阅读方式,而是有目的地选择阅读方式,比如:名著、学术著作、历史、文学等等题材的书籍和报刊都通过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来阅读,而娱乐性的内容就通过电子阅读来获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信息就是,这组的大部分人阅读书籍更多的是为了考试、升学、学分等等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目的,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第二组(中学生群体)通过对这个组的访谈,我发现这个群体对于传统纸质媒介的阅读几乎仅限于对教科书、教辅资料的阅读,阅读量也非常稀少。他们都表示课程非常紧张,无暇阅读其他书籍,而且纸质书籍昂贵,没有多余资金购买纸质书籍。五位中学生中,有张经纬、罗航柯、李佳佳、廖颖四位同学都表示更喜欢使用电子阅读,只有杨皓明一位同学因为家庭传统的原因还一直保持着纸质阅读的习惯。针对四位喜欢使用电子阅读方式的中学生,我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你们更加喜爱电子阅读呢,它有着那些吸引你们的地方?他们的回答是:方便,节约资源,纸质读物太浪费。上学放学途中使用电子阅读也比传统阅读更便于携带。对于纸质书籍是否会被电子书籍取代,回答也和大学生组的大同小异,都不认为传统纸质书籍会被取代,这里就不再详细赘述。对于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的未来发展,五位同学的观点依然与大学生组相同,两者应结合各自的优点。从中学生组的讨论中,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大部分人除了教材和辅导资料这些必须要阅读与学习的传统纸质读物外,大部分人都喜爱用电子阅读的方式阅读书籍等数字化的文本信息,而且诸如小说、杂志等娱乐性质的内容占了很大的阅读比例。通过询问,这与他们的学习压力、学业负担等外部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三组(社会从业者群体)详细的讨论内容不再赘述,在这一组的讨论结束后,我整理出了这样的几个信息:该群体对于阅读不像大学生那样带有相当浓厚的功利因素,对于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选择以及自身的阅读量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爱好、闲暇时间的多少、长期习惯这些因素。就本组的五位人士而言,比如胡女士、徐女士和高先生,他们属于政府公务员、白领和打工者,平时工作繁忙,对于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也比较少,对于电子阅读的使用也仅限于一些生活、职场、娱乐、家庭类的书籍、报刊、杂志。而身为教师的华先生,则长期保持着阅读的爱好,他的阅读是通过传统阅读完成的,喜爱大量阅读学术书刊、学
本文标题:浅析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结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9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