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内蒙古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共管理学院学年论文题目浅析内蒙古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姓名张佳乐所在学院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班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号01031024指导教师吴艳日期2012年9月14日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论文)题目指导教师教师职称学年论文评语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浅析内蒙古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一、内蒙古城市化现状及特点....................................................................................1(一)内蒙古城市化现状...........................................................................................1(二)内蒙古城市化的特点.......................................................................................1二、内蒙古城市化发展的原因....................................................................................1(一)以系统性调整农村牧区人口布局..............................................................1(二)以新城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新一轮的城市体系建设............................2(三)以产业和园区发展促进新城镇的建设........................................................2(四)破除行政区划界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2三、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与恶化原因........................................................................2(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的现状................................................................................2(二)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2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32.草场超载、过度放牧.........................................................................................33.大肆采矿.............................................................................................................34.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四、城市化进程中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4(一)改变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传统观念,促进经济转型。..............................4(二)科学采矿..........................................................................................................4(三)对公路选线、公共施工等环节给予重视,积极完善公路绿化..................4五、结束语....................................................................................................................4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1浅析内蒙古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0级公共管理张佳乐指导教师吴艳【摘要】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地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也随之迅速提高,但一味的追求GDP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对内蒙古城市化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对程式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并针对主要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关键词】内蒙古城市化生态环境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以农村牧区人口向城市迁徙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内蒙古城市化现状及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位,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盟市所在地为中心,以旗县所在地及重点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框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5.9%,城市生产总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8.5%。这些城市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和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一)内蒙古城市化现状。内蒙古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004年末,内蒙古的城镇人口为1093.5①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5.9%,而1999年内蒙古城镇人口为967.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1%。五年间基本上以每年1%提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由342.91、492.13、433.16亿元提高到506.07、1332.47、873.54亿元;比重分别为18.7%、49.1%、32.2%。而从1982到1999年,内蒙古建制镇数量由102个增加到273个,总共增加了171个,平均每年增加10个;总体说来,内蒙古城市化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二)内蒙古城市化的特点:1.内蒙古是在较低起点基础上发展城市化的。从全国范围来看,内蒙古的城市化水平是比较低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蒙古的城市数量少,现有城市20个,除直辖市和少数民族自治区外,拥有城市的数量仅高于海南省。二是城市规模小,如果不包括农业人口,只有包头市人口在100万、呼和浩特市人口在50万以上,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有4个,其余都是人口20万以下的小城市。根据内蒙古城市化起点较低的特点,推进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应当大胆地放手扩大城市的规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撤县(旗)设市。2.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大城市集中于西部地区。内蒙古唯一的特大城市包头市、大城市呼和浩特市都集中于内蒙古西部,并且相连,市区之间相互距离不到150公里。在距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不到200公里范围内,还有集宁市、东胜市两个中等城市。而内蒙古东部地区则都是中小城市,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远。3.城市化以中小城镇为主,小城镇建设加快了内蒙古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共有20个城市,其中地级市9个,县级市11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区城市数量从14个增加到20个,发展极为迅速,而且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按市辖区总人口计,截止到2009年末,我区没有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00万-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有3个,分别是呼市、包头、赤峰,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个,通辽和巴彦淖尔市,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6个,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有9个。从空间分布上看,东部有13个城市,中部有4个城市,西部有3个城市。由此可以看出,我区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数量较少,主要以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为主。二、内蒙古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一)以系统性调整农村牧区人口布局为城市化提供基本动力。内蒙古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各地方自然人口的分布状况与人口发展需要并不十分一致,人口密度也较低。为此,最初由生态环境恶劣的自治区西部,以调整生产布局为目标启动了人口转移。在之后的近20年时间里,人口布局①内蒙古人口信息网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2调整一直作为自治区的重要策略,并逐步将其与城市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今已经形成在城镇安置生态移民、扶贫移民的新机制,既有效地解决了生态治理重点区域生态建设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又有效地促进了人口向城市积聚。(二)以新城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新一轮的城市体系建设。内蒙古各地方中心城市和旗县中心城镇近年来都不同程度推进了新城区建设,有些地方更是将未来发展中心选择在水资源等城市发展的要素较为富集的新址,有效地调整了各地城市、城镇布局,改变了传统农牧业为主产业发展城镇与现代工业体系促进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城市新区建设大都采取了政府启动、市场化建设的创新机制,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同时应用,既提高了新城区建设的水准,也提高了新城区建设效率,短期内使内蒙古各城市、城镇面貌一新。(三)以产业和园区发展促进新城镇的建设。内蒙古新兴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统一发展是自治区重要的发展战略。内蒙古城市扩展的基础是城市产业的演进。在首府、盟市中心城市,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也促进了改造旧城、提高城市人口吸纳、增强城市获利能力和吸引社会资金等多目标的实现。(四)破除行政区划界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带动周边城市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2010年以来我区西部着手推进一体化建设,即以“呼、包、鄂”为核心规划了呼包鄂城镇群,并将西部呼包鄂周边四个盟市纳入西部一体化发展格局之中。随之,呼包鄂城市群规划中的地方在呼和浩特等地享受同城市民待遇等政策不断出台,城市化开始突破传统的行政区限制,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行政格局。三、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与恶化原因(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的现状内蒙古草原在过去是十分丰美的。据《汉书》记载,公元前1世纪“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冒顿单于依阻期间,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北齐有大将满怀激情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宋代、金代好多诗人都曾以诗赞美内蒙古草原的壮丽景色。1936年,范长江在《塞上行》一书中谈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情况“阴山北面乌兰察布盟区域里,大半是水草茂盛的牧地。草地地势平坦润泽,不但行驶汽车相宜,而且风景悦目”。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历史上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复杂、生物量巨大、层次多重,从远古一直延续至近代,只有在现代才迅速退化。根据国家环保局统计,我国草原的90%以上处于不同程度退化之中,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1.77%②。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3.2亿亩,80年代下降为11.8亿亩,90年代下降为10.37亿亩。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3.7%的速度退化,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2.95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67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累计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
本文标题:浅析内蒙古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9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