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析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隐患
1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隐患专业:行政管理学生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2年月日2浅析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隐患摘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中国国情的需要,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需要各方面的热心支持和鼎力相助。”由于我国社会慈善事业起步较晚,自身体制不够完善,人们对社会义务的认识不够明确、缺乏制度保障诸多问题的束缚影响,造成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本文旨在以中国国情出发,简略分析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参照慈善事业较发达的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慈善事业;发展隐患;法律保障;监督机制3目录引言一、慈善组织的发展概况(一)慈善组织的产生与现状(二)慈善组织的基本特征1、慈善组织的分类2、重要功能和作用(三)慈善组织的主要问题1、慈善组织“趋官化”2、准入与管理制度3、运行资源不足4、公信力弱5、运行机制落后(四)慈善组织的未来二、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隐患(一)慈善意识、慈善文化缺失(二)慈善组织发展不完善1、缺乏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慈善基金会2、慈善组织机构机制的不健全(三)慈善事业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四)慈善事业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三、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策略(一)慈善文化的培养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核心(二)加强和完善慈善组织的建设(三)加强慈善事业法律制度建设(四)加强慈善事业监督体系的构建四、慈善的展望参考文献4引言慈善事业是以善爱之心为道德基础的社会事业,它以民办机构为组织基础,以社会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扶贫济困、服务社会和公共利益为追求目标,在当代社会已经与法定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福利事业融为一体,成为弘扬社会正义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很长,并在许多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十分发达,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新生与逐渐发展,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然而,现实情形却并不令人乐观,现代慈善理念的欠缺,慈善法制的落后,慈善组织发育的不良,以及政府、企业与个人参与慈善事业的角色定位不准等,均在影响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慈善事业研究,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理论工作者应当承担起的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慈善组织的发展概况(一)慈善组织的产生与现状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要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管理和发展慈善组织是非常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国慈善组织发展历史并不长,仅仅发展了20多年;内地的慈善组织的发展历史与香港、澳门的慈善组织相比,也不是很长。然而中华名族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因此民间的慈善救助活动很早就出现了。传统社会中多为政府为老百姓赈灾救济,而民间的救助只是一些善人之举,宋明时期有惠民药局作为慈善医疗机构,有施医赠药之举。明末之后,仍然沿袭过去的传统,民间社会成立善会善堂,到晚清,由于政府的无力,不得不舍弃主持慈善的角色,过去一掌撑天的地位逐渐下降,而民间的慈善力量不断强大,许多绅商组成慈善大军成为重要的救济力量。清末政府为了挽救危局,曾掀起一个振兴教育的热潮,从京城到地方,许多含有慈善性质的学堂陆续成立。梁其姿对明清慈善组织的研究,明清慈善组织被中下层的儒生控制了善会和善堂,其中融合了儒家思想和现实中的俗念,因为他们参加慈善组织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获得自身利益同时保护自己的社会文化地位。1从这个方面讲,中国慈善的历史确是源远流长,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救济活动和民间的慈善救助活动此消彼长。自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中国内地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慈善组织,仅中华慈善总会会员单位就有160多个,这些慈善组织为开展社会救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2年,晋江成立了中国内地首家县级慈善1参见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39-247页。5总会,广大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两年间就募集资金1亿多人民币,开展了解困、助学、福利等社会救助,并在广大市民中形成了慈善理念,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1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的慈善民间组织有28.9万多个,基金会有1026个,其中专门从事慈善活动的中华慈善总会及各级慈善总(协)会有731家,从事救死扶伤等人道主义救助的红十字会有7万多家,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已经超过1亿人次、60亿小时。2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规划财务司的数据表明(见表1、图1),全国共有基金会1597个,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公募基金会943个,非公募基金会3643个。民政部登记的基金会133个,其中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53.6亿元,接收捐赠实物折价17.1亿元。4表12001-2008年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统计情况图12001-2008年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统计情况数据来源: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规划财务司,,2009年5月22日。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1340个基金会中非公募基金会达436个,较上1参见霆钧:《发展慈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年6月30日。2参见房珊:《2006年中国慈善事业研究综述》,《学海》2007年第三期。3按照2004年2月4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总则第三条定义:非公募基金会是指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的简称。4参见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规划财务司,,2009年5月22日。6年增加24.9%,高于基金会总数17.01%的年增速,在地方上非公募基金会更成为增长的主角。截至2007年年底,在北京的84个基金会中,非公募基金会达64个,占76.2%;当地2004年以来新登记的41个基金会中非公募基金会37个。1(二)慈善组织的基本特征1.慈善组织的分类。目前,许琳认为中国慈善组织可分为三类组织:其一,专门的慈善机构,如中华慈善总会和1985年创立的南京爱德基金会等。其二,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如从事人道主义救助事业的红十字会。其三,其他参与慈善活动的非营利性公益社会团体,包括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在中国已有八九十年历史的基督教青年会和部分参与慈善事业的工会、妇联组织等。22.重要功能和作用。以中华慈善总会为代表的,基金会、慈善总会等中国慈善公益组织大部分出自于自发意愿,同时具有基金运作,劝募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的功能,发挥了弥补政府资源和财力不足,起到了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同时在很多社会保障项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3(三)慈善组织的主要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慈善组织的规模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组织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慈善组织的规模和活动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区域间发展趋势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慈善机构的发展越快,存在一定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并且差距明显拉大。从功能上看,我国的慈善机构也不能将筹集资金和运作项目剥离开,许多慈善组织之间只有活动内容上的分工,例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要覆盖残疾人群体,运作残疾人的项目,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运作青少年相关的项目,这些慈善组织并没有进行功能上的分化。几乎所有的慈善组织都是既募集资金同时运作项目,而且多数慈善机构的规模都不大,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慈善组织,严格的说,很多慈善组织只是以项目为中心募集“过手钱”的组织。除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之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影响着慈善组织的规模建设,如税收机制等制度因素和政府的推动与扶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慈善事业的发展轨迹与方向。其他的还包括经济基础、法律制度都影响着我国慈善机构的发展。因此,总的来说,中国慈善机构的发展水平仍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由于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处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政府把社会责任归还给民间的过程。但由于受到政府行政性的监管,慈善组织不得不具有“半官半民”的二重性。1参见卢汉龙:《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看中国慈善事业走向成熟问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10期。2参见许琳:《论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参与主体》,《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3参见黄丹、姚俭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探讨》,《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71.慈善组织“趋官化”。谈到目前的问题和未来的挑战,一些专家指出,各级政府重视慈善事业是好事,但要防止将慈善组织“衙门化”。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曾举过一个例子:“最近我们下面一个慈善机构向我报喜,‘我们市委政府为了表示对慈善的重视,把市慈善会变成了一个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理论上、政策上,他们都糊涂呀,这些领导。民间机构怎么变成事业单位?这两回事呀。你说它是倒退呀还是进步呀?这些工作人员高兴,倒是吃皇粮了,募钱多少都无所谓了,工作经费也不愁了。”1然而慈善事业的本质就说明了它应该是群众的事业,不属于政府行为。但慈善组织越来越被官化,给我国的慈善组织创造一个不存在竞争的发展环境,显然对慈善组织的发展无任何好处。2.准入与管理制度。我国慈善组织在准入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抑制了慈善组织的发展。尽管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建立有关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已经受到法制的积极促进或保护;相反,现行法规中的许多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1996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了民间组织的工作,就民间组织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原则和目标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1998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这两个条例对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分级登记管理体制。登记管理部门对慈善组织的成立实行的是审批制而不是核准制,带有控制、限制的意味,这样的制度性框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成为制约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的因素。同时,各种不同的法规制度之间及实施主体之间必然出现的彼此摩擦和不协调也是不容忽视的。3.运行资源不足。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2000万个慈善组织,其中只有5%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如果单从组织自身方面来讲,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慈善组织募捐机制不健全,无法合法、合理、有效的从社会上筹集到闲散资金,一味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资金来源单一,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者政府部门其他拨款数额过大时,非营利部门就会面临财政困境,举步维艰、寸步难行。24.公信力弱。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社会捐赠行动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捐赠行动,大大支持了我国的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对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也是一次巨大考验。据搜狐网对“造成中国慈善事业落后的主要原因”在线调查显示:在1460总票数中,11.78%的人认为“一部分有捐助能力的人没有尽到责任”,6.85%的人选择了“缺少方便妥善的渠道进行捐助”,17.12%的人认为“缺少鼓励进行慈善事业的机制1参见《中国有慈善公益组织几十万家,去年慈善捐款千亿》,=news&act
本文标题:浅析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隐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0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