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的影响
1/23JIUJIANGUNIVERSITY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的影响英文题目Onthenewaccountingsystemforlistedcompaniesunderthestabilityofearnings院系会计学院专业会计学姓名赵铎年级2007级指导教师徐明亮二零一零年十二月2/23摘要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稳健性原则作为准则的一项信息质量要求,在向相关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市公司盈余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与原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变革对上市公司的盈余产生了巨大影响,既而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准则的变革,新准则对于盈余稳健性的新的规定,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和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而对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和盈余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3/23AbstractTheprincipleofstability,alsoknownastheprincipleofprudencemeansthatbusinesstransactionsormattersofaccountingrecognition,measurementandreportingtomaintainduediligence,assetsorincomeshouldnotbeoverestimated,underestimatedliabilitiesorcosts.Theprincipleofsoundqualityoftheinformationasaguidelinerequirements,usersoffinancialreportstotherelevantaccountinginformationplayanirreplaceablerole.Earningshasbeenthefocusofthecapitalmarket.Comparedwiththeoriginalguidelines,thenewchangesinaccountingstandardsforlistedcompanieshadatremendousimpactearnings,companieswillsubsequentlyproduceaseriesofearningsmanagement.Byanalyzingthechangesintheguidelines,newguidelinesforthesurplusoftherobustnessofthenewrules,discuss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forlistedcompaniesrobustearningsandearningsquality,therebyimprovingtheearningsoflistedcompaniesmadesteadyearningsqualityandfeasibilityofrecommendations.【Keywords】newaccountingstandards;Conservatism;EarningQuality目录4/23一、盈余稳健性原则的引述...........................................5二、盈余稳健性文献回顾.............................................6(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6(二)国内相关文献回顾...................................................6三、新会计制度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的具体体现....................7四、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分析..............................9(一)公允价值................................................................9(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12(三)债务重组................................................................14(四)合并报表................................................................15(五)取消后进先出法..........................................................16(六)会计披露................................................................16(七)资本化费用..............................................................17(八)无形资产摊销...........................................................17五、新准则在盈余稳健性有关方面的重大突破...........................17六、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和盈余质量的可行性建议...................18结语..............................................................18参考文献..........................................................22致谢..............................................................24一、盈余稳健性原则的引述5/23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根据稳健性原则对会计实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产生的不同影响,学术界将稳健性分为盈余稳健和资产负债表稳健两种不同的类别,并且二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盈余稳健也称为条件稳健或非独立稳健,它源自Basu(1997)对稳健性的定义。Baus(1997)观点认为稳健性是指企业的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对“好消息”的确认更为及时,从而导致负的会计盈余变化比正的会计盈余具有更弱的持续性[1]。该方法主要通过对收入和损失确认标准上的不对称(即盈余反应不对称)来检验盈余稳健性,即在稳健性状态下,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比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更为强烈。BeaverandRyan(2005)认为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长期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等会计政策的存在可以为条件稳健性提供证据支持[2]。由此可见,盈余稳健性能够为公司的管理层提供更多的判断空间,是一种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首先建议对稳健性进行科学系统研究是Watts(1993),之后学者们对稳健性的研究日渐增多。Watts(1993)主要研究了稳健性的来源,认为稳健性主要自于契约作用,也提出了对稳健性检验的一些研究方向,但是由于对稳健性计量标准难以有所突破,以至于对稳健性的研究处于搁浅状态[3]。Basu(1997)发表的一篇有关稳健性研究的文章,开创了稳健性实证研究的先河,至此之后人们对稳健性的计量属性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Basu利用股票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设出计量盈余稳健性的指标,结果表明盈余稳健性普遍存在于美国公司之中,在他之后,有关盈余稳健性的相关文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有力地进了盈余稳健性的研究和发展。Holthausen和Watts(2001)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中利用股票与收益之的关系对美国公司的会计盈余进行分析,证实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之前已存在,并且会计盈余的稳健程度在实施财务会计准则期间有所加强,这表准则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对盈余稳健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4]。我国对稳健性原则的引入和重视与近代会计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为了使会计制度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每次会计制度变革几乎都对稳健性原则进行了不同程度地修订,如:1992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确立了把稳健性原则作为我国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998年颁布的《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则扩大了对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范围,要求企业应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对开办费用摊销期限的限定等;2000年12月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则再次扩大了对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由原来的四项增加到八项,对开办费用一次摊销以及对资产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收益的处理也都体现了6/23稳健性原则的运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含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修订),新会计准则对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其中规定“对于长期资产而言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以及公允价值的引入等等都是稳健性原则调整的表现。综上分析不难发现:经过历次会计制度改革,我国会计制度(或准则)中逐步扩大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并使得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不断地得到强化和调整。稳健性原则伴随着会计准则(制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也成为学者们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我国学者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具有稳健性,而且着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稳健性也呈逐步增强的趋势。李增泉和卢文(2003)采用Basu(1997)的研究方法,选取1995—2000年度上市公司的年报告作为研究样本,第一次从实证的角度确认了我国上市公司稳健性的存在[5]。赵春光(2004)利用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前后的数据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稳健的变化趋势,发现稳健性在1999—2001年连续三年有所提高[6]。陈旭东和黄登(2006)使用1993—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稳健性在1年后逐渐增强,2001年以后上市公司会计具有稳健性的特征[7]。朱茶芬(2000)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2001年的会计准则变革有效地改进了会计盈余信息质量,增强了会计盈余的稳健性[8]。牛建军、岳衡和姜国华(2006)则指我国会计稳健性的提高实际上来自于资产负债表稳健性的提高,而非来自于余稳健性的提高[9]。三、新会计制度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的具体体现及分析会计原则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目标而独立存在,其必须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财务会计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我们对稳健原则的适用性判断也应该基于以下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实现财务会计目标并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原则,对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各国会计制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Basu(1997)的研究,稳健主义对西方会计实务的影响至少有500年的历史。然而自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稳健性原则以来,稳健性原则在我国历次会计改革的过程中被逐步地引入、扩大和强化。会计制度(准则)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能够提高企业的盈余稳健性,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过度稳健的会计政策很有可能是以牺牲会计信息质量的决策有用性为代价的。新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会计目标的描述既兼顾了
本文标题: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0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