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时速160公里新建铁路线桥隧站设计
时速160公里新建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行规定2002年8月•北京目录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线路的平面与纵断面3.1正线的平面3.2正线的纵断面4轨道结构5路基5.1路基横断面5.2基床5.3路堑6桥梁7隧道8站场附录A时速160公里摆式列车线路平面主要设计标准建议值附录B无碴轨道结构形式1总则1.0.1为统一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特制订本暂行规定。1.0.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160km/h,标准轨距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站场等工程的设计。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执行。1.0.3采用摆式列车实现行车速度160km/h时,线路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应符合本暂行规定附录A的规定。1.0.4平原、低丘地区,远期旅客列车对数大于等于20对/日,或年客货运量大于等于35Mt;山区、重丘地区远期旅客列车对数大于等于15对/日,或年客货运量大于等于30Mt,应按一次建成双线铁路设计。如近期旅客列车运行速度低于160km/h时,宜按双线设计,分期实施。客车对数折算货运量,可按l对/日旅客列车相当1.0Mt年货运量进行折算。1.0.5下列技术标准,应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在设计中经综合比选确定:——牵引种类:——机车类型:——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机车交路;——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闭塞类型;——集中方式:——信号制式。1.0.6建筑限界应符合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l46.2)的规定。1.0.7车站分布应按城市的分布和近远期通过能力,技术作业需要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研究确定。越行站最大区间货物列车运行时分宜为20~25min。区间通过能力按远期运量设计时,应预留一定的储备。区间通过能力设计中,应扣除日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日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宜取120min。列车运行图上设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不应少于180min。1.0.8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和货物列车长度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采用1050、850、750、650m等系列值。1.0.9全线应按全立交、全封闭设计。1.0.10采用电力牵引的铁路,若需内燃牵引过渡时,其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永久性与临时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1.0.11用于计算路基宽度、桥、隧和其它永久性建筑物净空的轨道高度,应按远期运营条件确定。1.0.12结构、构筑物抗震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I级铁路的标准执行。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4跨区间无缝线路轨条长度跨越两个或更多区间,且车站正线上采用无缝道岔的无缝线路。2.1.5工后沉降基础设施的最终沉降量与铺轨时的沉降量之差。2.2符号RX:限速曲线半径LX:限速地段缓和曲线最小长度LXG:限速地段缓和曲线个别最小长度LJ:夹直线或圆曲线的最小长度LJG:夹直线或圆曲线的个别最小长度Vx:限速地段列车最高运行速度Vh:货物列车平均速度K30:地基系数K:压实系数Ps:地基土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S:总沉降Sd:瞬时沉降Sc:主固结沉降Ss:次固结沉降3线路的平面与纵断面3.1正线的平面3.1.1区间正线千面的圆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优先采用推荐半径,慎用最小半径和最大半径。特殊困难条件下的个别曲线,经技术经济比选,可采用个别最小半径和个别最大半径。各类平面圆曲线半径如表3.1.1所示:表3.1.1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m)圆曲线类别个别最小半径最小半径推荐半径最大半径个别最大半径曲线半径值160020002500~500010000120003.1.2曲线半径宜采用以下序列数值:12000、10000、8000、6000、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和1600m。必要时可在推荐半径和个别最小(大)半径之间采用:l00m整倍数的曲线半径。3.1.3经技术经济比选和鉴定审批,可采用不小于600m限速曲线的半径。3.1.4列车进出车站必须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100m整倍数的曲线半径。3.1.5正线利用既有铁路或并行既有铁路引入既有客运站时,其线路平面标准宜与区间正线标准相同。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平面标准。3.1.6正线不应设计复曲线。3.1.7区间正线两线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段,平面曲线一般以左线为基准,右线宜设计为左线的同心圆。同心圆的曲线半径可为非整数。3.1.8区间直线段线间距不宜小于4.2m,当时速160公里列车为流线形时,区间直线段线间距可减至4.0m。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按《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S0090—99)规定办理。线间距的变更应利用曲线完成。3.1.9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应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型。当曲线半径采用个别最小半径、缓和曲线采用最小长度时,缓和曲线应采用三次抛物线改善型(即在缓和曲线超高的起终点处,插入长度为40m的竖曲线顺坡段),亦可采用七次四项式线型。个别最小半径的圆曲线不得与个别最小长度的缓和曲线连接。3.1.10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应按照表3.1.10的规定采用推荐长度,慎用最小长度,亦可采用其间l0m整倍数的缓和曲线长度。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个别最小长度。当采用表列数值间的曲线半径时,其相应的缓和曲线长度可采用线性内插值,并进整为10m的整倍数。表3.1.10缓和曲线长度(m)曲线半径推荐长度最小长度个别最小长度12000401000040800040600050504050006050404000706050350080706030001008070250012010090200015013011016001901603.1.11限速曲线的缓和曲线长度按表3.1.11选用。表3.1.11限速曲线缓和曲线长度VX(km/h)Rx(m)Lx(m)LxG(m)140140013011012001501301201000120100800150130100700100906001201003.1.12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宜采用较长的长度,困难条件下,最小长度不得小于13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个别最小长度不应小于80m。限速地段夹直线和圆曲线的长度应按表3.1.12选用。表3.1.12限速地段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Vx(km/h)140120100LJ(m)1108060LJG(m)7050403.1.13正线上缓和曲线与道岔基本轨接缝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5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25m。3.1.14特大桥、大桥及大跨度桥梁宜设计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3.1.15隧道宜设在直线上。如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宜设计在反向曲线上。3.1.16车站的站坪长度应根据到发线有效长度、远期车站布置形式及道岔类型等因素计算确定。3.1.17车站正线的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站应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2站内曲线半径宜符合区间正线标准。困难条件下,可按通过列车速度确定,但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m。3车站曲线宜采用较小的偏角。3.1.1.8设计线路与既有铁路的联络线,其平面设计标准应按行车速度确定。3.2正线的纵断面3.2.1区间正线的限制坡度应根据地形条件、列车牵引性能和运输要求比选确定,并应符合《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一99)的有关规定。3.2.2平面曲线阻力引起的坡度减缓和隧道阻力引起的坡度折减应按《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一99)的有关规定执行。3.2.3相邻坡段的连接宜设计为较小的坡度差。最大坡度差按《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的有关规定执行。3.2.4纵断面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最小坡段长度不宜小于400m,至少不应短于《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一99)的有关规定。3.2.5竖曲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不小于l‰时,应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2竖曲线的半径取15000m。3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道岔均不得重叠设置。4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与推荐半径的圆曲线重叠设置。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竖曲线可与最小半径的圆曲线重叠设置。3.2.6正线利用既有铁路或并行既有铁路引入既有客运站时,其线路纵断面标准不宜低于区间正线标准。困难条件下,可维持既有铁路现状或采用并行的既有铁路纵断面标准。3.2.7隧道内的坡道应设计为单面坡道或人字坡道,其坡度值不应小于3‰。寒冷及严寒地区地下水发育的隧道内坡度可适当加大。路堑地段线路坡度不宜小于2‰。3.2.8车站站坪坡度应符合《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有关规定。3.2.9正线与既有铁路的联络线,其纵断面设计标准按本规定执行,在限制坡度相同时,也可按被连接的既有线铁路标准设计。3.2.10反向凹形纵断面变坡点不应设在桥梁上。4轨道结构4.0.1正线轨道宜采用有碴轨道结构。有条件的隧道、高架线路等地段,可铺设无碴轨道(结构形式见附录B)。4.0.2正线有碴轨道结构应符合表4.0.2的规定。表4.0.2正线有碴轨道结构项目类型标准钢轨60kg/m轨枕宜采用Ⅲ型1667(或1680)根/km扣件弹条Ⅲ型(无挡肩轨枕)弹条II型(有挡肩轨枕)道床土质路基50(含底碴20)cm厚度硬质岩石路堑35cm4.0.3正线轨道应按无缝线路设计,有条件时宜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l无缝线路的铺设地段和铺设位置应符合下列条件:(1)曲线半径不应小于600m,而且在曲线半径不大于1200m的地段,应采用淬火轨。(2)在路基地段和隧道内,轨温最大变化幅度分别不大于100℃和108℃。(3)轨温最大变化幅度、桥长及采用的轨枕和扣件符合表4.0.3规定的桥梁可设在无缝线路固定区内。表4.0.3桥上铺设无缝线路的轨温最大变化幅度、桥长及采用的轨枕和扣件轨温最大变化幅度(℃)桥梁长度(m)轨枕和扣件明桥面道碴桥面60一70≤220木枕混凝土枕71—80~200分开式扣件(扣件扭矩50—70Nm)小阻力扣件(扣件扭矩60—80Nm)8l~90≤16091—100≤1002在不满足表4.0.3规定的特大桥、大桥及其桥头路基上铺设无缝线路时,应进行单独设计。4.0.4隧道内应铺设少维修的轨道结构。4.0.5隧道长度不小于lkm时,宜采用同级耐腐蚀钢轨。.4.0.6钢轨接头应采用10.9级高强度接头螺栓和10级高强度螺母及高强度平垫圈。4.0.7铺设混凝土轨枕地段;轨下垫板应采用静刚度为50~80kN/mm的胶垫。4.0.8正线道床应符合下列规定:l正线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40m,道床边坡l:1.75,碴肩堆高15c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应分别按单线设计。2铺设Ⅲ型轨枕地段道床顶面高度应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岔枕、桥枕等其他类型轨枕地段的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承轨面3cm。3道碴材料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90)中一级碎石道碴标准,底碴应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97—1998)标准。4.0.9正线有碴轨道的铺设精度应符合表4.0.9—l、4.0.9-2的规定。表4.0.9-1轨道静态几何尺寸铺设允许偏差(有碴轨道)高低(mm)轨向(mm)水平(mm)三角坑(扭曲)(mm)轨距(mm)幅值4444十4,-2注:①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大轨距(含加宽值和偏差)不得超过1456mm。②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表4.0.9—2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铺设允许偏差(有碴轨道)高低(mm)轨向(mm)水平(mm)轨距(mm)直线支距幅值4424+3,-2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支差。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为零。4.0.10
本文标题:时速160公里新建铁路线桥隧站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0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