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昆虫的口器类型与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关系
昆虫的口器类型与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关系摘要:1.昆虫的口器种类2.昆虫的食性与口器的关系3.昆虫的取食方式与口器的关系关键词:昆虫口器,取食方式,防治害虫昆虫用来吃东西的器官称口器,也称取食器,由于昆虫的食性分化很复杂,所以有各种各样的取食方式,相应的口器在构造上也有种种不同类型。从口器的演变来看,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所有别的口器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来的。他们各个组成部分尽管在外形上有很多变化,但都可以从他们的基本构造的演变过程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同源关系。(一)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咀嚼式口器主要有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直翅目昆虫的口器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1.上唇:是舌和唇基相连的一块横行骨片,前缘的中央凹入,外壁骨化,内壁柔软具味觉器官,称内唇。上唇覆盖在上颚的前面,形成口器的上盖,可防止食物外落。上唇内部有肌肉,可前后或稍作左右活动2.上颚:一对,位于上唇的后方,是颚头部的第一对附肢,由于适应咀嚼食物的功能而变成一对锥状或块状构造,各有两个前后关节相连在头壳侧面颊下区的下方。上颚的前端呈齿状,用以切断食物,叫切齿叶。上颚具有来自头部的强大肌肉,可左右活动。东亚飞蝗的上颚不对称。3.下颚:一对,位于上颚的后方,是颚头部的第二对附肢演变而来的。下颚构造较复杂,由五部分组成。(1)轴节:是基部的三角形骨片,以基部的一个关节窝支接在头壳的侧下方(2)茎节:是位于轴节下方的一块略成长方形的骨片,轴节和茎接之间有膜相连,所以能够折动。(3)外颚叶和内颚叶:是着生在茎节端部的两个能活动的叶片,外面一个呈勺状,不甚骨化,较软而宽的叶片称外颚叶,里面的一个比较骨化,端部形成几个锐齿的叶片叫内颚叶,内颚叶和外颚叶有协助上颚刮切食物和抱握食物的作用。(4)下颚须:是着生在茎节中部的分节构造,一般分5节,下颚须具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在茎节上着生下颚须处有一个突出的骨片,称负颚须节。4.下唇:是颚头部的第三对附肢演变而来的,位于下颚的后方,后头孔的下方,他是一个愈合的结构,是由一对类似下颚的附肢愈合而成的。所以也可称为第二下颚。下唇也可分为5部分:(1)后颊:是下唇的基部,着生在后头孔下面的薄膜上,它常被划分为两个骨片,后端的一块弓形骨片为亚颊,前端的为颊。后颏相当于下颚的轴节。(2)前颊:连在后颊的前端,相当于下颚的茎节。(3)侧唇舌和中唇舌:是着生在前颊端部的两对叶状构造,外侧的一对较大是侧唇舌,中间一对很小是中唇舌,各相当于下颚的外颚叶和内颚叶。唇舌的形状和大小在各种昆虫中变化很大,有的演变成口器的主要部分,有的则非常退化。(4)下颚须:着生在前颏的侧后方,相当于下颚中的下颚须,但常较下颚须为短,一般只有3节,前颏上着生下唇须的骨片称为负唇须节。下唇的前颏部分可以前后左右活动,下唇须也可活动,用于帮助下颚须感触食物。整个下唇部分为口器的底板,可以阻止食物下落。5.舌:为一狭长的袋状构造,着生于头壳腹面的中央,舌壁上又很多毛和感觉器,主要起味觉作用,并能帮助运送、搅拌和吞咽食物。取食时,上唇和下唇形成口器的上下盖,上唇和口器附肢(上颚、下颚)一起围成一个空腔称口前腔,唇基的基部与舌之间为真正的口,上、下颚在口前腔内活动,切碎并咀嚼食物。在舌和下唇的基部之间有唾管的开口,唾液由此流入前口腔与正在咀嚼的食物混合,起一部分消化的作用,经过咀嚼和部分消化的食物借舌和内唇的作用被送入肠内。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种类很多,如直翅目、鞘翅目的成幼虫,脉翅目的成虫,膜翅目部分成虫,叶蜂类和鳞翅目幼虫等。由于它们危害可以造成叶片穿孔、缺刻、茎杆折裂等。例如蝗虫能将禾本科植物咀食殆尽,蝼蛄咬断植株根部成丝状,鳞翅目幼虫如地老虎切断作物幼茎等,因此,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二)刺吸式口器:这一类型口器是由咀嚼式口器特化而来的,为取食动植物汁液的昆虫所具有,它和咀嚼式口器的主要不同有三点:(1)上颚和下颚的一部分特化为细长的口针;(2)下唇延长成收藏和保护口针的喙;(3)食窦(唇茎与舌之间)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时,喙由足间抽出,与头垂直或成一斜角,在肌肉的作用下,两上颚口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内,当两上颚口针刺入深度相同时,两嵌何在一起的下颚口针即跟着刺入,这样重复多次,口针即可深入植物组织内,上颚口针端部有倒刺,用来固定其在组织内的位置,以免在肌肉收缩时口针倒退。喙不进入组织内,随着口针的深入向后弯折或基部缩入颈膜内,头部就逐渐接近食物面。口针刺入组织后,唾液通过下颚口针的唾道注入植物组织内,并借食窦唧筒的抽吸作用将植物汁液通过下颚口针的食物道吸入消化道内。刺吸式口器也是农业害虫中的一大类群,由于取食时将口针插入组织内部吸取汁液,破坏叶绿素,使叶片呈现黄色斑点,严重时萎黄卷缩,又因为在刺吸时分泌唾液而将病毒菌带给健株而传播植物病毒病。如烟蚜传播烟草花叶病,黑尾叶蝉传播水稻矮缩病。(三)锉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蓟马的头部成短锥状,向下突出,有一短小的喙,由上下唇组成,喙内藏有舌和上下颚口针,但右上颚退化,仅左上颚发达,不对称的上颚是这类昆虫口器的特点。上颚口针较粗大,是主要的穿刺工具,两下颚口针组成食物道,舌与下颚间组成唾道,取食时,先以上颚口针锉破寄主表皮,然后以喙端密接伤口,靠唧筒的抽吸作用吸取植物的汁液。(四)刮吸式口器:双翅目蝇类的幼虫口器为刮吸式口器,这类幼虫的口器十分退化,只见一对口钩,用来刮破食物,然后吸取汁液,所以,特称为刮吸式口器。(五)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是鳞翅目昆虫所特有,在外观上是一条能卷曲和伸长的喙,喙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凑合而成,每个外颚叶极度延长,内壁具有纵沟,两外颚叶合在一起形成管状的食物道,除去下唇须仍发达外,其余部分均退化.整个外颚叶有无数个骨化环并列而成,环间为膜质,故能卷曲,取食时,喙借血淋巴的压力而伸直,伸进花里吸收花蜜或其它液体,取食完毕,喙借肌肉的收缩作用,蜷曲与头下似钟表的发条状。(六)舐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为双翅目蝇类昆虫所特有,如家蝇的口器在外观上是一粗短的喙,由三部分组成,基部呈倒锥状称基喙,中间大致呈筒状部分称中喙,端部有两个圆形瓣状称端喙或唇瓣。真正的喙是中喙,是由下唇的前颏形成的,其后壁骨化为唇鞘,前壁凹陷成唇槽,上唇呈刀片状盖在上面,内壁纵向凹陷成一槽沟,唇槽内藏着扁长的舌。舌紧贴在上唇凹陷的槽沟上形成食物道。由于基喙膜质而有弹性,所以可以折叠头下或缩入头内。位于喙末端的唇瓣可以前后活动,向后折叠在唇鞘后,或展开成盘状,两唇瓣间裂的基部有一小孔,称为前口,前口与食物道相通,由舌端流出来的唾液也由前口分泌出来。唇瓣的腹面为膜质,横列由许多小骨环组成的细沟称为环沟,每一唇瓣上的环沟通到一条纵沟上,所以,纵沟和前口相连,也有部分环沟直接和前口相连。取食时,两唇瓣展开平贴在食物上,环沟的空隙与食物接触,液体食物即顺环沟流往前口而进入食物道。(七)嚼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是高等膜翅目昆虫所具有,这类口器既能咀嚼固体食物,又能吸取液体食物,蜜蜂可作为这一口器类型的典型代表。蜜蜂的口器,上唇和上颚保持咀嚼式口器的形式,下颚的外颚叶延长成刀片状,内颚叶和下颚须不发达。下唇的中唇舌和下唇须延长,中唇舌的腹面凹陷一纵槽,端部膨大成瓣状构造成中舌瓣,侧唇舌不发达,取食花蜜或其它食物时,下颚外颚叶覆盖中唇舌的背、侧面形成食物道,下唇须贴于中唇舌腹面的槽沟上形成唾液道,中唇舌有刮取花蜜的功能,借唧筒的抽吸作用将花蜜或其它液体吸入肠内。取食完毕,下颚和下唇各部分马上分开,分别弯曲在头下,只有在吸食时,下颚和下唇才凑合起来。了解昆虫口器构造和类型的现实意义:1.根据作物的被害状来确定害虫的种类,指导测报。为害农作物的害虫主要有咀嚼式和刺吸式两大类,由于口器的构造和取食的特点不同,作物的被害状也不一样,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固体物质,咬食植物的各部分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如蝗虫,粘虫等把叶子咬得残缺不全,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把叶子卷缩成卷,躲在里面为害;玉米螟、二化螟先在茎杆上咬个洞,然后钻进茎杆里去为害。植物被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为害后,不影响外形的完整。只造成生理伤害,植物叶部被害,常出现各种斑点或引起变色,皱缩、卷曲等,如蚜虫、叶蝉、飞虱等。所以,熟悉昆虫口器类型与被害状特征后,即是害虫已离开寄主,根据被害状也能大致判断害虫的种类。2.用来进行分类:昆虫的口器构造是昆虫分目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昆虫的口器,结合其它特征可以区别一些大的类群。3.选择性地使用化学农药,提高防治效果:杀虫剂中有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等。在防治咀嚼式口器昆虫时,可使用各种胃毒剂喷在植物表面,害虫在取食时,将有毒物质吞入肠内,引起中毒死亡。对于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由于取食时是以口器刺入植物组织中吸收汁液的,喷在植物表面的毒剂不能进入害虫肠内,因而使用胃毒剂效果不好,必须使用内吸剂进行防治。触杀剂可兼治两种口器的害虫。参考文献:1.参考书籍(许崇仁.动物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P130)2.网络资料(昆虫口器.)
本文标题:昆虫的口器类型与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