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浅析领导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问题
宜顺论文网论文摘要当前因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把持自己,导致职务犯罪的案件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虽然案件总体数量不多,但这些案件的影响十分恶劣。领导干部职务犯罪不仅造成群众对政府组织的不信任,而且严重影响了政治社会稳定。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职务犯罪的基本理论,然后对我国目前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就针对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防治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干部职务犯罪成因宜顺论文网一、我国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现状分析.........................1(一)案件大要案突出....................................1(二)贪污贿赂犯罪突出,渎职侵权案件呈上升趋势..........2(三)单位“一把手”和财务人员犯罪较多..................2(四)作案方法多样化且手段狡诈..........................3(五)涉农犯罪情况突出..................................3二、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3(一)社会环境原因......................................3(二)个人主观原因......................................4三、针对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措施...........................5(一)加强思想教育,建构内部职业道德约束机制............5(二)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权力的科学运行..............5(三)建立社会化职务犯罪防御网络新机制..................6(四)加大惩治力度,从严整治职务犯罪....................6(五)发挥法律效能,真正做到依法治贪....................7四、结语..................................................7参考文献..................................................81宜顺论文网浅析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问题前言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并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1。职务犯罪防治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努力以最大化地减少和杜绝职务犯罪。如美国优势在于立法缜密,新加坡强调预防并重,重在预防,我国也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职务犯罪防治机制。新时期,职务犯罪又呈现出新的态势和特点,例如作为国家庞大行政机器“末梢神经”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实施犯罪的行为呈现高发态势,这些发生在群众“眼皮底下的腐败”不仅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加强对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确保职务犯罪得以遏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分析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现状、原因,思考有效遏制和预防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现状分析(一)案件大要案突出以某县检察院为例,在他们最近四年(2009年—2012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共计57件98人。大要案比例平均在70.6%,所占比例很高。其中2012年的大要案所占比例达到了89.2%。可以看出,每年干部务职犯罪案件中大要案突出,占到当年职务犯罪案件的一半以上。表1大要案情况表年份2009201020112012共计大要案5件6人11件22人16件29人25件41人57件98人1孙谦:《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20页。2宜顺论文网(注:表中所占比例按大要案的件数占当年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总件数算。)(二)贪污贿赂犯罪突出,渎职侵权案件呈上升趋势我国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涉及的罪名很多,这些职务犯罪的罪名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贪污、贿赂、挪用、侵占集体资金上,但是渎职侵权案件呈上升趋势。这应当引起重视,在工作中及时调整侦查方向和方法,有效地防控职务犯罪。这些情况也可以从某县最近几年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汇总情况中得到验证。表2贪贿案件比例表案由\年份2009201020112012贪污贿赂10件11人10件20人11件24人18件36人所占比例71.4%62.5%61.1%64.2%表3渎职侵权案件比例表案由\年份2009201020112012渎职侵权4件4人6件7人7件8人10件10人所占比例28.5%37.5%38.8%35.7%(三)单位“一把手”和财务人员犯罪较多在单位中,往往“一把手”身居高职,掌握的权力很大,而财务人员因为掌握着单位的所有财务款项,这些人员就很容易成为贿赂的对象,容易被腐蚀,或者他们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侵吞公款,满足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私欲。例如安徽省现有1230多个乡镇,1.5万个村委会,村级组织工作人员达到十几万人。在2013年该省查办的农村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共有451人落马,占查办总人数的77%,其中,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3类人员为主。以农村基层组织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居多,村委会成员相对较少1。其主要原因是村委会书记、主任权力过于集中。1李光明:《村干部成职务犯罪高危人群》,载,2013-10-19访问。3宜顺论文网(四)作案方法多样化且手段狡诈综观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经分析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手段主要有:(1)收入少计帐或不记账;(2)随意开支白条入账;(2)自行开支各自立账;(4)虚报冒领,做假票据;(4)巧立名目重复报销、虚列支出直接套取国家资金支农惠农资金;(6)利用职务便利私下截留;(7)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贿赂。在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还存在作案手段狡诈的情况,越来越呈现高智商犯罪的趋势,犯罪人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进行反侦查,一些共同犯罪人分工明确,互相包庇,逃避追查,呈现出高智商犯罪的苗头。如原某县运管所副所长王某某伙同该所培训科科长邹某某、培训科工作人员孙某某、汽车运输公司职工李某某和驾驶员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张某某共同贪污一案中,五人明确分工,互相包庇,给侦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五)涉农犯罪情况突出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土地征用补偿等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资金越来越多,逐渐成为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发案“重灾领域”。农村村干部特别是书记、主任掌管着村里的土地处置权,土地是否转让以及以什么样的价格转让,这些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于是在这些年的土地转让环节经常出现疯狂寻租、疯狂受贿的情况。此外,在所查办的案件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共同犯罪占68.6%。今年以来,安徽省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366件586人,案件数和人数已达到去年全年的96.6%和91.9%,超过2010年全年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二、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一)社会环境原因1、干部权力过分集中,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现阶段,一些干部,如村支书、村主任等“一把手”都是集权钱于一身,决1李光明:《村干部成职务犯罪高危人群》,载,2013-10-19访问。4宜顺论文网定着基层的大小事务,他们管理着集体资金、代管着国家下拨的各种款项,同时又在实际操作各种经济活动,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和约束。而组织的权力运行又往往缺乏一套必要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给滋生犯罪提供了必要条件,让一些干部滥用权力、肆意挥霍集体财产等违法行为时常发生。2、管理机制存在缺陷,惩罚失当我国还正处在政府转型的阶段,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完善,一些人就将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缺陷视为机会加以利用,以此谋取私利。这些管理机制缺陷主要体现在人事、财务等方面。人事制度缺乏公开、民主、竞争机制,为一些不法之徒买官卖官以及其他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财务管理机制的缺陷使得对国家财产的管理和控制能力降低,给一些财务管理人员挪用、贪污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与没有和犯罪相适应的惩罚机制有相当大的关联。很多犯罪分子认为职务犯罪活动的风险低,收益高,犯罪成本小于收益,自然而然会选择犯罪。3、相关立法不完善,执法困惑导致司法惩治打击力度不够我国虽然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力遏制了职务犯罪,但在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这些法律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以内部处理、党纪政纪处理代替刑事处罚,法院对职务犯罪分子的判决仍有不少适用缓刑,有的甚至以罚代刑,有的犯了罪但官照做,有的还“边腐边升”。同时,不少地方公安机关的警力重点往往放在对暴力性刑事案件的侦破上,对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不积极甚至基本不办,而检察机关则处于两难处境,如果办理,既有查处上的困难又容易发生超管辖办案,如果不办理,则会影响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惩防体系起不到有力的警示预防作用。(二)个人主观原因1、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一些干部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相关规定一知半解,将违法、违纪混为一谈,或者是虽然知道相关法律规定却藐视法律,视法律为虚设,无所顾忌地进行职务犯罪活动。如某县某镇国土所所长刘某某作为该辖区非煤矿山安全负责5宜顺论文网人,对非法开办采石矿不进行关停整顿和跟踪检查并将整顿情况呈报上一级主管机关,而是对此事不闻不问,放任其继续非法生产。最终该采石场因违规操作诱发垮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的恶果。而一部分人认为利用职务进行犯罪活动十分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心存侥幸理。职务犯罪活动很多都是“一对一”的犯罪,犯罪人自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被人发现,即使被发现也可以拒不认账。正是因为这种侥幸心理,使得他们最终沦为了阶下囚。2、物质享受高预期与低待遇的反差,刺激侥幸心理的疯长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干部的物质占有欲开始恶性膨胀。在正当收入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他们逐渐滋生“你有我也得有”的失衡心理;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就想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得最大的收益,为此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正是这些心理因素的作祟,导致他们无视法律,为了解除生活“窘迫”,少数人便采取贪污、侵占等犯罪手段去攫取国家和集体财产。三、针对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措施(一)加强思想教育,建构内部职业道德约束机制目前,全国各地都纷纷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并且收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效果。地方政府应早日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各级各部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平台。基地应在研究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的基础上,针对干部队伍,专门开展各类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如职务犯罪巡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等,通过活生生的例子,刻骨铭心的教训,使受培训的人员得到心灵的净化,重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从内心深处抵制腐蚀和诱惑。领导干部在上岗前应该集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采取持证上岗制度,对于在职干部也应该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领导干部身上肩负了社会管理的重任,只有在他们中间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让他们从内心约束自己,严格地遵守职业道德,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二)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权力的科学运行6宜顺论文网领导干部腐败大多数是贪利
本文标题:浅析领导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