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星象漫谈之南国巡天.
第六期国学论坛星象漫谈之南国巡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16/3/27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主要内容天地起源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现代星空体系的发展三垣二十八宿四象与七曜节气与历法斗转星移:南天星空起源传说1942年,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一座战国时代的楚国墓葬中发现了一本真正的“天书”。那是一本写在丝帛上的图书,帛书以伏羲、女娲等十一位古史传说中的神人为线索,详细描述了天地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讲述了一段关于宇宙起源的优美而又生动的神话故事。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宇宙以及各种天体的诞生,但却对此进行了许多猜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思想和学说。中国古代涉及天学的神话不多,但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中国传统天学的性质和特色。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之类的神话,虽然涉及了天和天体,但显然不能说真正与天学有什么内在关系。伏羲、女娲,二分二至神(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析因彝九)太昊帝俊、羲和与常曦十日、十二月——天干地支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古代天学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大致表现为天地相通和天地对应两个不同的方面。【绝地天通】《山海经·大荒西经》《国语·楚语下》《史记·历书》及《史记·太史公自序》都记载过:“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淮南子·坠形训》中国神话中著名的神山—昆仑山:“昆仑之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天”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物。顺应天道、与天和睦共处天人感应思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天命观和祈禳规则。天命观是理论基础,祈禳规则是具体的操作手段。古人心目中龙代表着“天”,也就是现在我们讲的自然界。华夏先民们是将自己对身外世界的畏惧、疑惑、想象、崇拜、依赖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形象中了。换句话说,龙是人天关系的形象化表述。龙最初潜在水中,看似无所作为,其实是在蓄积力量,以待腾飞。特别是当外界条件不利、自身力量不足时,龙需要耐心地潜伏着,等待时机,培育自身的力量。人要像龙一样学会蓄积力量,厚积薄发、遵养待时、蓄势而发、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养精蓄锐。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内核是:“天垂象,道法天,圣人则之。”这是先民从天体布局中“悟”出可为人类利用的奥妙和“原型“,这一”原型“可以说是中国大文化的原始基因。(1)中国的政体是这个“原型模式”的翻版。(2)中国的官制以它为蓝本。(3)中国的宗法的建构与它一体。(4)中国的建筑格局与它吻合。(5)中国的文化与它的模式同构。天文考古在中国我国古代天文学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天文观测、星图、星表的测绘、历法的修订、天文测绘仪器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对宇宙形成的认识等方面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其中的一些成就,尤其是天文考古,还帮助我们解开了许多历史之谜,如二十八宿起源、夏商周三代起始时间。古人论天地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浑天说起源《张衡浑仪注》:“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又中分之,则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又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宣夜说起源《晋书.天文志》:“宣夜之书亡。惟汉秘书朗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形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黝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上,皆需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往,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夏商周断代夏王朝的建立究竟始于何年?终于何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确定,对于夏朝,顾立雅(Creel)认为“夏”字在甲骨文上从来没有被用来表示为一个国家。由于自司马迁以来未建立三代纪年,没有公布过西周共和之年(公元前841年)以前的纪年参考体系,所以在中国古代历史以及世界古代史中,在论述中国夏、商、周的具体纪年时,各有各的说法,缺乏科学定论。各国的史学家则各抒己见,褒贬不一。武王伐纣利簋铭文:武王征商,佳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易经》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列宿炳天文,负海横地理。谢灵运《会吟行》四载成地理,七政齐天文。唐卢《感古》宋丘葵《视夜》我兴视夜野未明,抬头观星敬自生。万古不动惟北极,列宿环拱俱西倾。天光昭回泰宇定,人欲净尽灵台清。但能勿使旦书牯,天理触处尽流行。河图、洛书”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象形之理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为水,故为风水。乃天星之运,地形之气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也。观天象,知吉凶中国古代的占星学,气势恢宏,场面阔大,不关心普通人的命运性格(那是街头批八字算命先生的事),只关心国家大事、皇室兴衰、战争水旱、人民疾苦等。从下面的一些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人眼中,天象与人事的这些关联特点。唐李白《月夜金陵怀古》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天区划分古人为了观测和记忆的方便,将这些恒星划分成组,并根据其大致的形状给予命名,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星座,中国古代叫做星官。西方:88个星座,并用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给予命名。中国古代:283个星官,这些星官的命名就像一个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有普通百姓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如:老人、织女、斗、箕等;有皇族和为皇族服务的人员,如:帝、太子、后妃、女史等;有帝国的整个官僚体系,如三公、九卿等。西方十二星座四象二十八宿宿(xiù):星的位次,这个概念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二十八宿(舍、星):二十八个星区。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恒星之间相对的位置比较稳定,可以利用它们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所到的位置。古人经过观测,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都是恒星)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即: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这就是四象。(与西方人将星座联想为动物的形象相类似。)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五纬七曜日月水星:晨星金星:太白星、明星。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经·小雅》火星:荧惑木星:岁星、岁。古人认为木星十二年一周期,故以纪年。土星:镇星、填星五星命名离太阳最近、总在太阳两边摆动,离太阳不超过一辰(一周天分成12辰,一辰为30度)的星,被称作“辰星”;光耀夺目,在众星中最白最亮的星,则称“太白”;亮度变化很大,运行方式也十分错综复杂,荧闪闪迷惑人的那颗星,就叫“荧惑”;那颗12年运行一周天,可以用来纪岁的星,称“岁星”;最后,走得最慢,约28年(实际是29年半)走一周天,仿佛每年轮流坐镇或填充二十八宿的星,称“填星”或“镇星”。万民率德,七曜顺行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行星逆行意味着人间将有战乱、灾祸。南宋邓仁宪:五星不循轨,征战未应休。妇叹怀空室,鹤鸣增旧愁。刘公三见顾,诸葛万机投。四海今多病,维摩分外忧。岁星纪年“余平生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涘,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伟(五大行星)一不认识,一耻也。”——曾国藩北斗七星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其形像古代舀酒的斗形,前四星组成斗身,斗身又叫魁;后三星组成斗柄,又叫杓(biāo)。(西方称之为大熊星座。)古人重视北斗,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由北斗天枢和天璇二星放五倍的距离可以找到北极星。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在天空不同的方位,看起来是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可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帝名枢精,第二第三璇玑是,第四名权第五衡,开阳摇光六七名,摇光左三天枪明。——《步天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为政以德”,内心有道,表现在外的行为就无懈可击。譬如北辰,有中心的思想,中心的作风,以道德的感化,你在那里本身不要动,只要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像满天无数的星座,都会跟着你的方向动。三垣二十八宿古人观察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认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为了观测天象,了解日月星辰在天空中运行的情况,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到唐代,三垣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体系。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五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坐标。拱极——紫微垣(皇权的象征)为什么明清皇帝居住的地方叫做“紫禁城”?天市垣(繁华的市场)天市垣为三垣的下垣。天市垣是天上的市集,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晋书‧天文志》天市垣是“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所以,天市垣的左右垣各星都是用诸侯的名称。天狼全天第一亮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弧矢九星“弧九星在狼东南,谓天弓也。主备贼盗,常属矢向狼星。”北落师门南鱼座主星,距离地球约25.1光年。在地球上的视星等为1.16,它只有约2到3亿年的年龄,是非常年轻的恒星。天大将军《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与商是中国古代的星宿名,按照当今天文学的星座划分,商星是心宿的代称。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永不相见。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分野: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人划分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我国古代占星术认为,地上各
本文标题:星象漫谈之南国巡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2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