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浅论宋代的城市商业摘要:宋代在人们看来是一个国力极其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较汉唐减少,边境问题一直不断,并且对外战争几乎战无不败,庞大的军队和官僚系统财政支出等“三冗问题”加重了国家负担。但是,它却是一个“富裕”的王朝,尤其是城市商业发展迅速,一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商品交换空前活跃,导致原有封闭坊市界限的被打破,促进了行会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都展示了宋王朝的经济活力,对后代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关键词:宋代;城市;商业;内容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军事上的软弱与经济上的繁荣很不协调,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在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上发表《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主题演讲时,就发表了极有见地的看法:“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①。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完成了中国的局部统一,但却屡屡败于周边少数民族,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政治、军事无一突破。虽然如此,两宋时期所取得成就却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在商业方面。这是由于国内恢复安定,使百姓得以安心从事生产活动,许多因战争而荒芜的土地得以复垦,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农业得到发展,使农户可以提供数量远比过去多的商品粮”②,占相当比重的人口得以脱离粮食生产而专门种植经济作物或发展手工业,成为各个行业的专业经营户,从事主要或完全面向市场的生产,这是商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宋代统治者在经济上尽可能地采取一种宽松放任的政策,把北方的税收制定为全国统一的商税,这就方便了商人去各地交易。对民间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一般也不加限制、干涉,正是这种宽松的商业政策造成了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使得民间生产经营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对宋代商业的发展成就,国内外专家学者几乎一致认同,尤其国外学者普遍评价甚高。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一书中指出:“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研究宋代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规律是极其重要的。”③章开沅也说:“两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进步。”④美国学者L·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宋朝为“黄金时代”,在《全球通史》中说:“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⑤一、宋代城市的迅速发展当时,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区,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特别是北宋都城汴梁到神宗时,人口已有百万之众,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一)以工商业经济为主的城市不断兴起在中国古代史上,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要素的产物,其规模、数量大致①[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2007年5月15日访问.②史仲文.中国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③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39.④章开沅.中国经济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5.⑤[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8.第2页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宋代一部分手工业与矿业等专业城镇以及商业经济为主的城市不断兴起、发展,从而逐渐地改变了原有城市多在行政中心地区繁荣的状况,开始了城市因综合要素普遍发展、繁荣的时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城市体系中的一种新类型。唐代的城市,多趋于行政中心,并且城市内的贸易地区由官员严格控制。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一些经济作物种植较为普遍、集中以及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密集型的手工加工或矿产开发带来了人口的大量聚集,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因而在这些地区出现了许多以特种手工业加工或矿产开发为主的城镇,如无锡(米市)、震泽(棉纺织业)、景德镇(瓷器制造)、个旧(产锡)等。①而主要以商贸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城市,则多是由交换集市在交通方便的地理位置上逐渐发展而成,或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或水陆交通枢纽或河道交汇处,发展起来一些大的商业都会。如运河沿线的城市如大名(今河北大名)、应天(今河南商丘)、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扬州、苏州等;入川大道上的城市如京兆(今陕西西安)、兴元(今陕西汉中)、利州(今四川广元)、梓州(今四川三台)、成都等;通往河北大道上的城市如太原、真定(今河北正定)等。另外就是一些重要海港,如广州、泉州和福州等。在宋代工商业城市大量兴起之后,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性意义更加鲜明。并且从此以后,我国境内很少再有城市因政治或战争因素而完全衰落下去。(二)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宋代,商业城市不断增加。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公元1077年以前,全国诸州商税额,40万贯以上的有汴梁、兴元、成都3处,20万贯以上的有蜀、彭、永康、梓、遂5处,其他10万贯以上的有19处,5万贯以上的有30处,3万贯以上的有51处,1万贯以上的有95处,1万贯以下的105处,共308处,这反映出北宋时期商业城市在300个以上。②与坊市制打破的同时,不少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不得不在子城(内城)外构筑罗城(外城),如江平府、越州、潮州、明州、常州、台州、严州、徽州等,都有子城和罗城。还有的城市,罗城筑了两层,仍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只得突破城的限制,在城外建立起居民区和市来。如京城汴梁,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开封市的人口在太宗时达到18万户,北宋末年增长到26万户,总人口超过一百万,罗城就有两层,到公元1015年,又在城外置了八个城厢,以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③二、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一)城市中市坊界限的打破由于商业的高度发达,使宋代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逐渐打破“市”和“坊”的界限。隋唐时代,城市里的“市”和“坊”,仍是分别设立的。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区。在市里交易聚散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唐中叶以后,特别是晚唐时期,“市”、“坊”制虽然已松弛,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最后打破“市”、“坊”制界限的是在宋代。宋代城市中已完全废弃了坊市制度,商店货铺散布于城内各地,多自由聚集在冲要地点。北宋的都城汴梁有许多街巷成为繁华的商业区,相同的行业多集中在附近。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记北宋首都汴梁城内,即有许多街巷为繁华的商业区,其中记载东华门街、酸枣门至潘楼街和界身一带“最是铺席要闹”,如潘楼街南,多是珍珠布帛香料铺席,而界身巷则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①章开沅.中国经济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②[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四.征榷考一.征商闹市[Z].北京:中华书局,1986.145.③[元]脱脱.宋史·地理志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621.第3页①。潘楼酒店下,买卖衣物书画珍玩,东去十字街有竹市,马行街北,多医官药铺,东西两巷,是大小货行、手工业作坊。不仅都城是这样,北宋中期以后,其他地方城市中“市”和“坊”分区制也被突破。《宋制平江图碑》展现出平江(今苏州)城中各街道,每段都有跨街而建的“坊表”,“坊表”上记坊的名称,可见坊已是街道的通称,不是专指住宅区的。到了南宋,这种趋势又有新的发展,都城临安的商店进一步移向街头,面临大街营业,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到处是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店、油腊店、鱼肉店等,比比皆是。(二)营业时间限制的放松在两宋时期,还有兴盛的夜市。唐代以前,城市制度十分严格,唐代城内商业活动限于白天,夜间实行宵禁。公元965年,宋太祖下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的昼市不禁,商业买卖也不再有时间限制。从此,开封府城中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做“鬼市”。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晚间至三更,到五更再开张。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汴京的酒店多半早上点灯卖酒,有的还卖粥、点心、卖洗脸水的,直到天明。禁夜制度废除后,城内到处是晓市、晚市、夜市等,故除商店铺席外,城市中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商业活动。临安的夜市,更为兴盛。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即使是阴雨天、冬天、大风雪天,夜市也照常营业。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中的节日性经济繁盛,以南宋临安为例,每当农历诸节来临之时,商业活动就随之繁盛,过了节日,又相对清淡下来。清明节,临安城中皇室贵戚、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及大地主们都到城西踏青,或至湖上“游赏”,饮食服务业也随之兴盛,“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②。端午节又是商业繁盛之时,卖些酒果、香烛、纸马、粽子,原来生意清淡一时的商铺又“开铺货卖,多作劝酒,各为巧粽。每年八月,浙江钱江潮水上涨,十分壮观,浙江杭州人有弄潮之俗。观潮和弄潮是当地最热闹的活动,皇帝及朝廷官吏也要亲自观潮,使观潮这一活动形成盛事,于是随着游人的增多,商业活动更是兴旺空前。“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十八日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③。以至沿江岸边上下十余里远近,人来车往,吃饭住宿都明显高于往常。腊月二十四日,“此日市间及街坊叫买五色米食、花果、胶牙场、箕豆,叫声鼎沸”④。(三)商品琳琅满目宋代时水果大量上市,品种很多,现代水果的品种,当时基本上都有,而且在市场上已成为大宗商品。橙、梅、杏、李、柿、枣、石榴等普通品种,各地市场普遍销售,而一些著名的地方产品,如浙江永嘉的柑,福州、泉州的龙眼,广东梅州、广西昭州的香蕉,安徽宣州的雪梨,川、桂、闽、广的甘蔗,在市场上更是紧俏,都享有盛名。花卉在宋代也进入市场,仅临安出售的名花就有牡丹、红梅、桃花、菊花、荷花等许多品种。就菊花而言,登市(今山东蓬莱)的品种,就有70多种。其它如辽和西夏的牛羊,沿海的水产品,丝麻、竹木、蔬菜等也都大量上市,品种繁多。⑤除了这些产于我国的农产品,一些从外国引进的品种,如原产非洲的西瓜,在南宋时已由阴山地区引种到中原和长江下游一带,在市场上普遍销售。两宋手工业产品增多,比较突出。如矿冶业的采掘冶炼地区就有很大的扩大,铁产地①[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76.②[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99.③[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观潮[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3050.④[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3056.⑤刘成仁.论两宋经济的高涨繁荣[J].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83(1):57.第4页“徐、兖、相三州有四监,河南、凤翔、同、虢、仪、蕲、黄、袁、英九州、兴国军有十二冶,晋、磁、凤、道、渠、合、梅、陕、耀、坊、虔、汀、吉十四州有二十务,信、鄂、连、建、南剑五州,邵武军有二十五场。①”重要的冶铁中心徐州东北的利国监,有36冶,矿工约4000人。据宋神宗元丰元年铁课总额为5501097斤,南方铁课为202108斤,占总额的3.7%,而北方铁课则为5298989斤,占总额的96.3%。丝织业在北宋也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并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设于汴梁的锦院有织机四百多张,规模很大,润州(江苏南京)织罗务每年能产万匹之多。这些丝织品种类繁多,如绢有50多种,绫有27种。南宋临安的丝织业也很发达,专业纺织机户数量很多,“除传统的忠清坊丝织区外,又在文思院所在的北桥附近形成一个新的、规模更大的纺织业街区”②。丝织品总产量远远超过北宋时期,产品美观,如临安府生产的罗、锦等织物,“皆花纹突起,色样织造不一”③。特别是印刷品开始上市,当时临安、苏州、成都等地都有很多书铺,有的个人藏书达到2万卷。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书的印行量大增,纸的销量也不断增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外地名产品甚至
本文标题:浅论宋代的城市商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2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