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浅论怎样才能搞好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工作
1怎样才能搞好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工作——在彭州市老年人协会分会骨干培训班上的发言稿彭州市老年人协会何其志对于如何才能搞好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工作,我最近在学习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基层老年人协会负责人能力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在互联网上查阅了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中国老年人协会的许多资料,思索和归纳了一下,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回答这个问题,现提出来与同志们共同切磋探讨。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意议目的,增强内在动力首先要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弄清国家为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明确了搞好老龄工作的意义目的,才能从内心产生搞好基层老年人协会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坚定搞好老年人协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据联合国人口司经济社会事务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在全世界168个国家中,有68个国家已进入“老年型”。目前世界上每10个人就有一个老年人,预计到2050年每5个人就有1个老年人,到2150年每3个人就有1个老年人”。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2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含港、澳、台)为1339724852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77648705人,占了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分别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增加2.93%和1.91%。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刚刚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了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是以4月28日刚刚结束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为背景的学习。会议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翟振武教授。翟振武教授根据从普查情况中分析人口现状是“人口净增长较高峰期减少2/3”,60年代平均每年大概出生2600万人,而现在中国每年平均净增700万人左右,他说现人口正在剧烈转型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预测了“再过30年,中国人口中1/3以上都会是老人,劳动力不再廉价,2025年人口红利期结束。”这说明了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再看我们四川省、成都市普查的结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在明显增加,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4.9%和17.65%;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省、市分别达到10.95%和9.71%;65岁以上的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比重增加3.5%和1.75%。彭州市2010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87482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1.47%,比第五次普查时增加了3.18%。彭州市的老年人口比重及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全省和成都市的平均水平。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成因,有关教科书称有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的生育观发生变化、国家政策导向等原因。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1.家庭规模缩小,瞻养比重提高;2.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严重,劳动力资源不足;3.给社会和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4.代际冲突日益扩大;5.助长了惰性,影响国家储蓄和老年资源的开发。(二)全世界都在研究和应对老龄化问题早在1948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一项关于老年人权利宣言草案的第213(III)号决议。1956年联合国就制定了一个老龄化程度的国际通用标准:即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4%以下的国家为年轻型社会;占总人口4—7%的国家为成年型社会;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为老年型社会。31978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第三十三届会议在其议事过程中通过了第33/52号决议,其中除了别的决议以外,决定“在1982年主办一次世界(老龄)大会,以便在会议上订出一项行动纲领来保证老年人得到经济和社会保障,并保证老年人有机会对他们本国的发展作出贡献”。1982年联合国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1982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的序言是这样表述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与会各国,认识到它们的人口中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老龄阶段,一起讨论了它们对老龄问题的关注,并考虑到长寿的实现和由此带来的挑战及潜力,决定它们将个别地和集体地(一)制定及执行国际、区域和国家各级的政策,以充实老年人作为个人的生活,并让他们在和平、健康和有保障的情况下身心都充分、自由地安享他们的晚年;(二)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发展以及发展对老龄化的影响,以便使老年人的潜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适当措施减轻由此带来的任何消极影响,1.庄严地重申它们坚信《世界人权宣言》所载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应充分地、不折不扣地适用于老年人;2.严肃地认识到生活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长寿,因此应当尽可能地让老年能够在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中享受一种被珍视为社会整体一部分的充实、健康、有保障和令人心满意足的生活。”1982年联合国再次通过了以60岁及以上老人所占比重为老龄化的标准,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5%以下的为年青型社会;占5—10%的为成年型社会;占10%以上的为老年型社会。199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45/106号决议,指定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2002年4月联合国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这是自维也纳会20年后,在世界人口严重老龄化的情况下召开的,其目的是要帮助各国政府和社会进行政策规划,确保老年人继续各尽其能,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这次大会把新世纪的社会、文化、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实情考虑进去。订正行动计划的草案题为《老龄问题国际行动战略》,这是一个实用工具,可协助决策者研拟应付其社会人口变化的对策。战略强调,必需确保国际及国内的所有政策议程,以及促进社会权利、经济权利和人权发展的其它重要文件,都要把老龄问题摆在主要的位置上。(三)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国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首先是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并以积极的姿态解决老龄4化问题。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12日向全世界发表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从中国老龄事业国家机制、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对老龄事业发展作了介绍和说明,同时指出,中国将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战略措施,努力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白皮书在老龄事业“国家机制”介绍中说:“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近年来,中国政府围绕这一目标,加强老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制定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健全老龄工作体制,鼓励社会广泛参与老龄事业发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一系列包括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福利与服务、老年卫生、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老年人权益保障以及老龄产业等多方面内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近二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颁布的老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达200余件,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政策在内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框架。中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本部门老龄工作行动计划和本地方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国家建立督查和评估制度,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期中和期末检查,推动规划的落实。同时,建立老龄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老龄统计工作制度,为制定规划和完善督查评估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三次进行全国范围的老年人口状况调查,为老龄事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务院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全国的老龄工作,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老龄工作。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成员单位由国家26个部门组成,委员由各成员单位一位副部长级领导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村(居)民委员会有专人负责老龄工作,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网络。5国家通过政策和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环境,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老龄事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扶持企事业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全国和地方性涉老社团筹措老龄事业发展基金、组织大型文体活动、开展老龄科研、发展老年教育。推动各地基层群众组织、志愿者队伍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各种为老服务。中国政府先后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召开的第一、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以及有关国际性和地区性老龄会议,成功承办联合国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亚太地区后续行动会议以及一系列国际和地区性老龄会议,参与制定并积极履行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及亚太地区老龄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老龄领域全球性及区域性的多边和双边交流与合作,加入6个国际老龄组织,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龄组织建立业务联系。与联合国有关组织、欧盟以及一些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老龄科研、老年扶贫以及老年教育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我们仅从《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关于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机制”上的介绍就不难看出我们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十分重视应对老龄化的。下面我们再看看近期我国是怎样应对老龄化的。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2010年1月28日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老龄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国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要深刻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基本方针,加快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老年人的根本利益。”2011年2月11日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上就做好“十二五”期间老龄工作又讲了三点意见:他的第一点意见就是“要充分认识未来五年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他讲:“我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具有特殊的发展曲线。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告诉我们,“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呈现出“三个加速”的特征:一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据推算,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二是高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全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三是空巢化进一步加速。据测算,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415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25%。6到2015年,将超过5100万人,我国老年人口照料问题将日益突出。他讲:总体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加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相伴随
本文标题:浅论怎样才能搞好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2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