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中考化学考前指导
取胜妙招1.读:完整读题审清题意忌看不完题目要求就做。2.写:答题完整书写规范注意语言描述的完整,忌错别字和字母大小写不分。3.熟:知识熟练,抓分关键,功在平时,多做巧练。方程式的书写很关键,写完要做到四检查(化学式、配平、条件、箭头),注意计算题的格式(设、方、关、比例、求解、答),常见化学用语的意义,常见物质的制法、化学性质和用途)4.巧:采用技巧,节省时间记准常见物质的颜色,特征反应,例如,白烟,火星等。选择题要认清只有一个答案,可用定一法、筛选法、记忆法、推断法5.跳:遇到障碍,跳过不管,先易后难,回头再检。困难也许是暂时的,但不要在一点思路也没有的题目上浪费时间,不到最后不能猜答案。6.信:相信自己,突破难关考试的知识点100%老师都讲过,相信自己,思考思考绝对可用作出来。1.实验室制取O2(3个)2.实验室制取CO23.磷在氧气中燃烧4.铁在氧气中燃烧5.镁在氧气中燃烧6.生石灰和水反应7.电解水8.甲烷燃烧9.高温煅烧石灰石10.碳酸钠和盐酸反应11.锌和稀硫酸反应12.铁和稀盐酸反应1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14.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15.盐酸除铁锈16.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17.工业制取烧碱的反应18.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19.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20.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1.氢氧化钠变质22.高炉炼铁(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进水少于1/5的原因,不用C/S/Fe的原因.(2)高锰酸钾制氧气,水变红,试管炸裂的原因.(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铁丝未燃烧,或者集气瓶炸裂的原因.(4)CO还原CuO,黑变红,再变黑的原因.(5)实验室制取的CO2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6)铝丝放入稀盐酸不冒气泡的原因。(7)浓HCl、浓H2SO4、NaOH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8)变质氢氧化钠不能用酚酞试液鉴别的原因。(9)变质氢氧化钠滴入少量盐酸不冒气泡的原因。(10)称量氢氧化钠不能放纸上的原因。(11)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的原因。(12)气、油、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的原因。(13)配溶液浓度过大过小的原因。(14)过滤失败的原因。1.常见离子的颜色:Fe2+Fe3+Cu2+2.常见离子的鉴别:H+Fe3+Cu2+NH4+OH-Cl-CO32-SO42-:3.向一份溶液中滴加氯化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什么离子?常见离子的检验•H+:•Fe3+:•Cu2+:•NH4+: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锌粉(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加NaOH溶液(能生成红褐色沉淀)。加NaOH溶液(能生成蓝色沉淀);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与碱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OH-:•Cl-:•CO32-:•SO42-:•区别Cl-和SO42-: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用Ba(NO3)2溶液和稀HNO3只能用Ba(NO3)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H2O):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O2(H2O):通过浓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适量的盐酸1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12、NaCl(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14、NaCl(KNO3):蒸发溶剂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1、氢氧化钙变质变成什么?。。。。Ca(OH)2变质2、变质后的固体成分中可能有什么组成?。。。3、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用什么试剂?。。。4、会设计实验验证氢氧化钙是否完全变质?。。。1、氢氧化钠变质变成什么?。。。。2、变质后的固体成分中可能有什么组成?。。。3、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用什么试剂?。。。4、会设计实验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NaOH澄清的石灰水,盐酸、食盐水注意语言表述:三种待测液各取少许于试管中+试剂+现象+结论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三种物质思路:加一种试剂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即可,一般不能加入难溶物。81.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①盐酸NaOHNaCl②CuSO4NaClCaCO3③H2SO4NaOHCa(OH)2④K2SO4AgNO3Na2CO3(Na2CO3溶液)(盐酸)(水)(石蕊)1.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2.化学式的意义及获得信息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3.化学方程式意义及获得信息①②③④Macb++b粒子个数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2.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哪三种?如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1.什么叫有机物?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么?特例有哪些?1.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甲烷、乙醇、葡萄糖等。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NaCl、H2SO4、KNO3。有机化合物:特例:CO、CO2、H2CO3、碳酸盐等属于无机物鉴别棉线、纯羊毛、合成纤维的方法:不同的毛线灼烧时的现象燃烧闻气味结论纯棉线纯羊毛线合成纤维结论:1.纯棉线灼烧时有烧焦的气味,灼烧后手捻成灰。2.纯羊毛线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灼烧后手捻成灰。3.合成纤维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灼烧后有一个小硬结,手捻不碎。1.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利:①制造成本低②可塑性好③耐用、防水、耐腐蚀④绝缘、不导电弊:①制造塑料需消耗有限的石油资源②难降解③燃烧产生有毒气体④回收时分类难,经济上不合算2.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磷1.比较某温度下几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2.曲线交点的含义3.会判断降温升温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4.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提纯物质的方法。。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2.2克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克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既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59.4克(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醒:沉淀、气体都不能算在溶液质量之内必考考点3、亚硝酸钠、黄曲霉素、甲醛、水的污染和防治(一定要考)(注意:汶川地震:ClO2),垃圾的处理、汽车尾气、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关于营养素: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举例证明。2、微量元素:点心、西服、铁:I、Zn、Se、F、Fe)过多过少的危害。4、灼烧法鉴别蛋白质和棉。5、用洗洁精、汽油或纯碱洗涤餐具上的油污。6、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7、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8、区别金属材料与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如塑料、玻璃、陶瓷等.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组合而成的材料,如金属陶瓷、玻璃钢等)9、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注意语言描述)、硬水软化水的净化方法,净化程度的高低10、三种化肥的判断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食物来源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引起贫血肝脏、瘦肉、鱼、豆类、芹菜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海产品肝脏、奶类、蛋类、豆类硒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菜花、大蒜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海产品加碘盐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主要来自于饮水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1.看外观.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2.加水.氮肥、钾肥都易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3.灼烧.氮肥可燃烧或熔化起泡或冒烟;钾肥不燃烧,在灼烧时可跳动或有炸裂声.4.加熟石灰.铵态氮肥(铵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本文标题:浅谈中考化学考前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3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