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会计造假的现状和可能出现的趋势...............2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3三、诚信缺失导致的危害...........................5四、会计造假的方法...............................7五、会计造假的治理对策...........................9总结:10浅谈会计诚信问题摘要:会计数据造假问题作为一个世界级难题已经被提过无数次啦,但是就是没有多好的解决方案。但它却严重制约了我国健康的经济与发展。而且当今的会计不仅仅是数据造假的问题,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受到社会的广大质疑,作为一名大三会计要毕业参加工作的会计学生,不能再坐以待毙,本文就是笔者就会计诚信问题做的一些研究与思考,望批评改正。关键字:会计诚信造假原因措施一、会计造假的现状和可能出现的趋势1、其实会计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无独有偶,伴随着会计的发展,会计造假问题便浮出水面,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造假愈演愈烈,所以会计行业、会计人员中不少人给世人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失信、违规、践踏信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屡屡发生,导致会计的信息质量不高,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已不是什么造假的稀有手法,它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2、细细看来,“会计造假”这个顽疾的确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从来没有被根除过,大有愈演愈烈之势。1999年底,财政部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200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它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达对多亿人民币。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还损害了社会大众的利益。他们贪图一时的利益,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就添加了许多阻力,在众多这样的“他们”推动下,阻力是日积月累的,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阻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只会害人害己。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1、会计人员无视法律的权威。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为违法乱纪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虚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部分会计人员置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会计规定开展工作。有些会计不懂法,不学法,甚至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这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了在新形式下对会计人员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2,监察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有效地传递,这使得企业与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相符,也给经济犯罪提供了可能。另外,企业的审计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制止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不仅如此,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反而对会计造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企业会计造假出谋划策,成了会计造假的帮凶。民间审计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独立性问题,最突出的是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民间审计而不是股东大会委托民间审计,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或聘请注册会计师监督资本经营管理者,其监督的力度、监督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3、单位内部管理不到位。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因此,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及发挥作用的大小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个别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驱使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他们会不择手段,攫取不义之财,做假账,编假报表,串通作弊,虚报利润,制作虚幻的高速成长,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三、诚信缺失导致的危害1、首先展示一个实例。“9.11”事件彻底地改变了美国对外政策,而紧追其后的全球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更改变了我们对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2002年新年钟声敲响之时,美国电讯业巨头——环球电讯公司宣布进入破产程序。据美国联邦保险公司(FDIC)报告,2001年美国上市公司的破产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257家,比2000年增加46%。令人震惊的是,15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竟有5家宣布破产。这5家公司除安然公司外,还包括宝丽荣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美国环球航空公司。这些昔日风光无限的公司之所以一下子成为秋风落叶,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其会计严重造假。下面我们系统分析一下,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2、(一)、会计诚信缺失对社会的危害(1)政府管理机关,会计造假对我国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政府管理机关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操作者,有权也有职责了解个单位的经济发展“实况”,这样才能准确的调控我国的经济发展,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而一些单位的会计造假无疑给政府的管理机关极大的困扰,更加大了政府执法力度的压力。会计造假不仅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因为会计造假也属于犯罪活动,所以也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隐患。(2)其它会计信息使用者,影响他们对自己投资决策的判断。(二)、会计诚信缺失对企业及会计行业的影响:(1)企业,企业会计造假者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严重影响,企业的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合伙伙伴等,是因为相信企业的实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信心。造假的发生无疑会使他们对企业丧失信心,从而使他们撤销对企业的支持,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进而影响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生存规则下,就会使企业失去竞争能力。(2)会计行业,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当中就包括“诚实守信”,它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石。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会计人员以诚待人,实事求是,不搞虚假。会计造假就严重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原则,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造成了会计行业的信誉危机,给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四、会计造假的方法1、假挂账。利用往来科目和结算科目,不结清经济业务而是挂在账上,或者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账上,待时机成熟时再记账,进行“缓冲”,达到某些违法目的。如某企业对准一商户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但经核实对方已经全额支付了货款,而该企业还在每年计提着坏账准备。2、假结账。这类手法主要是指在结账及编制报表的过程中,通过提前或推迟结账、多加增项或多加减项、结账空转等手法故意多加或多减数据,虚列账面金额,或为了人为地把账做平,而故意调节账面数据,以达到不法目的。如某企业为了申请银行贷款,财务人员对本企业的账面进行一些“微调”,为了结出目标数字,利用倒轧的方法,虚列利润,从报表入手反过来调整账簿、凭证。3、假相符。会计凭证和账簿、账证、账实、账表看似相符,但实际上全不相符。如某企业的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合谋,采用收入现金时账簿金额小于收款凭证金额,付出现金时账簿金额大于付款凭证金额,同时少计或多计相对应会计科目而不破坏会计平衡的手法来达到贪污的目的。另有一些单位账实不符的情况十分突出,有的商品有账无物、有的商品有物无账,有的商品账物不符。某企业仓库保管员将库中的一些物资私自盗卖,而财会账簿上这些物资却依然存在。4、假支出。通过虚拟会议费、招待费等假支出设置账外账,一些企业采用虚列费用等多种方式,套取资金,另行设账,以用于不法经济活动。主要有账外现金账和银行存款账,即小金库账;账外资产账;账外经营的收入、成本、利润账等。最常见的是以各种名目将资金套取出来,另行设账户,整个经营活动另设账簿核算,未反映在法定账册内。5、假科目。财务人员不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将发生业务记入相应会计科目,在记账过程中,不按照记账凭证的内容和要求记账,而是随意改动业务内容,故意使用错误的账户,混淆业务应有的对应关系,以掩饰其意图。如某集团企业下属分公司年底销售任务未完成,为了实现母公司下达的销售收入目标,要求会计人员将分公司固定资产清理取得的收入“错误”计入销售收入。结果,该分公司完成了母公司要求的收入指标,分公司经理也得到升迁。6、假事故。有的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一段时间后,一些账务作假处理已经掩盖不住,马脚即将露出,就有意制造一些所谓的“事故”,造成账簿不慎被毁的假象,以达到掩盖不法行为的目的。如某税务机关决定对一企业进行检查时,该企业却发生了失窃事件,保险柜和账簿全部被偷,给检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7、假收入。这类现象主要指财会人员有意隐瞒收入,对收入不记账,使账面收入小于实际收入。主要手段有:(1)对于收取罚没款、上收管理费和保险公司赔款等,不记入收入账;(2)对于业务购销中的现金回扣和银行存款,按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伺机挪用或侵吞;(3)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特别是出售废旧物资时,采取少计价款、不开发票、不入账等方式直接侵吞。看到这么多会计造假的方法,不觉让人感觉防范这种行为任重而道远,下面是笔者总结的一些五、会计造假的治理对策1、树立全社会诚信观念。虽然政府已经在这一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力度还不够,在社会中引起的反响不强烈。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治理会计造假。2、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任何人都具有经济性,在担负重大职责而没有受到奖励时,其积极性就会降低。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在得到的薪金与奖励和所承担的责任相平衡,他们才能够正常的工作。3、完善监督机制。企业内部通过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使企业内部权利得到相互制衡,形成互相监督的局面。企业外部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等监督工作,使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被及时发现制止,减少造成的损失。4、对造假的幕后策划者实行重罚。从实际情况来看,“压缩”财务造假的“机会收益”极具难度,而增加财务造假的“败露成本”则是非常现实的遏制手段。因而,有效扭转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当务之急是加大司法介入和法律惩治的力度,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以行政处罚替代刑事处罚,以及民事赔偿压力不大的现象必须改变,否则等于让财务造假者逍遥法外。5、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如通过设立审计委员会,以确保上市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这是确保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创新,也与发达国家良好的公司治理标准保持一致。同时,在非上市公司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也应做出有效的制度规定,以牵制公司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的权力,对会计造假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遏制会计造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有效的措施是不够的,各级管理机构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治理措施,全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全社会上下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共同配合、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目标。总结:总之,会计诚信的缺失已引起国人和会计人员的高度警醒。相关部门正在为诚信立法做准备。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社会诚信环境一定会大有改观。参考文献[1]葛家澍.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工业出
本文标题:浅谈会计诚信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3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