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谈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2
-1-云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浅谈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学生姓名:朱建华学习专业:行政管理准考证号:352106400170工作单位: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勐旺村委会邮政编码:675900联系电话:13988371757电子邮件:zhujh1223@163.com主考院校:云南大学指导教师:袁明旭日期:2011年4月30日-2-目录摘要·····················································3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概述···························3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5(一)经济发展滞后严重阻碍基层民主发展···················5(二)政治文化素质偏低和民主意识淡薄··············6(三)守旧思想观念制约民主的发展···············7(四)民主政治体系自身运作存在着弊端············8(五)基层党组织自身的不足制约着民主建设·················9三、加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措施·············10(一)干部人事制度要适应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10(二)大力发展经济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物质基础········12(三)要努力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12(四)切实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13(五)县(市)、乡(镇)要认真履行指导职责···············15(六)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16参考文献·················································17-3-浅谈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中文摘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关键所在,是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和实践活动。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着大量的制约因素,发展基层民主关系到我国的民主程度,关系着亿万农民群众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里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意义重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的民主建设也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着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笔者就结合自身担任大学生“村官”的体验,谈谈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初浅认识。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概述-4-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有了极大的突破和发展,广大农村基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村民自治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不断深化。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提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正是在党的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指导方针的指引下才得以不断发展和扩大,才得以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才能切实地得到有效保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据了解,目前全国29个省(区、市)颁布了村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31个省(区、市)出台了村委会选举办法,8个省份专门制定了村务公开条例,大量相关的行政规章和工作规则也相继出台,村民自治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地还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依托这些组织,村民广泛开展了协商议事、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等群众性自治活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逐步充实。在巩固以往成就的基础上,各地根据农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拓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范围,基本实现了村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哪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就延伸到哪里,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不断发展、逐渐充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形式不断丰富,各-5-地积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民主选举实践、民主决策实践、民主管理实践和民主监督实践,推进了村民自治实践形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地普遍建立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另外,一些地方还创造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一事一议”制度、农村“民主日”和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办法,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拓展和完善了农村选人、用人的渠道,使村委会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实行村民直接选举村干部,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极大的活跃了农村基层民主生活,调动了村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虽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且发展极不均衡,农民政治文化素质偏低,民主意识淡薄,传统守旧保守思想影响严重,基层民主自治机制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等这一切都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一)经济发展滞后严重阻碍基层民主发展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化的程度、方式往往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健康有-6-序发展决定着农村基层民主是否发展与完善。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农村总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迫于无奈,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成为流动劳动力。当前,人们所关注的“三农”问题其实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穷”,而穷归根结底就是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经济仍然不发达。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朋友一天到晚,一年四季苦于为生活而奔波,他们所关心的问题首先就是生计问题,从而使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农村基层政治活动。因此,农村这种经济相对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政治文化素质偏低和民主意识淡薄列宁指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弱智者是没有民主能力的,无知者的民主能力要大打折扣。我国农村现阶段较低的知识文化水平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极其不利的因素。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水平,而在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占相当大的比重。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基层民主活动和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问题等,文化程度低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思维狭隘,思考方法简单,遇事蛮干,不讲科学,有一部分甚至一字不识,所以是很难做到民主-7-参与的。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不能理解民主的意义和作用,也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有些地方的农村由于经济落后,有文化知识的青壮年绝大部分长年累月在外打工,一两年甚至几年不回家的大有人在,因此他们对本村公共事务知之甚少,使得他们难以行使民主权利;有的因回家参与选举的成本高,甚至放弃了行使选举权,有的农民朋友,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写,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时,不感兴趣也没有多少认识,只是随便让人代理。所以农民群众政治文化素质低、民主意识淡薄这个问题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基层民主的推进。(三)守旧思想观念制约民主的发展由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建国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农村很多地方的农民受传统的封建意识的影响,仍然有封建残余思想,认识不到自己自身应该有的民主权利,这些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某些旧思想、旧观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和发展。而我在这里所讲的守旧思想观念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指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及其工作人员没有更新思想。部分领导在基层民主实践中怎么省事就怎么搞,有些地方的领导还保有“山寨王”的野蛮落后思想,选举时代填、代投选票、草草了事就属“正常”之事了;二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思想守旧。一些基层干部权力本位和人治思想严重,往往以权代法,使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在选举前跑官要官,求人许诺,低声下气,以伪善骗取选民选票,当选之后,他们自以为是“地方官”,喜欢为民做主,不按民主程序办事,不重视群众意见,官本-8-位思想突出,民主意识不强,未形成民主作风,或者只考虑部分人的利益,而把大众的利益抛到九霄云外,不管不问,极大的影响了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三是广大群众仍受传统思想制约。公民对政治抱有偏见,认为官场复杂,面对“我的话就是法”、“个人说了算”的官僚主义突出的现象,基层群众虽然强烈不满,但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干脆忍气吞声,或者说总认为“官大一级压死人”,认为他们是“官”,而自己是“农”,“官”、“农”区分十分明显,习惯了听之任之,任人使唤,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民主权利。所以说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心中这颗“毒瘤”严重制约着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与完善。(四)民主政治体系自身运作存在着弊端发展民主,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但有些农村基层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还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民主监督不能落到实处,导致群众有冤无处申,有意见无处提。此外,政治体系运作的最大弊端主要是其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列宁曾指出完全的公开性是广泛民主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是可笑的”。现阶段我国农村大多数地方基层民主实践中政治体系运作的公开性是不够的,或者说公开只是流于形式,无法进行有效监督,无法达到公开的真正目的。就选举来说,按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及人大代表在提名和选举过程中都应充分让选民知情,应公开投票,公开唱票,当场公布选-9-举结果。有些地方甚至不公开唱票,只由所谓的主要负责人宣布一下确定的结果,这就使选举流于形式,到关键时候采取“暗箱操作”。正因为这种违犯选举法的“暗箱操作”才使背地里跑官要官、行贿受贿有了可乘之机。再者,地方政府及其村委会的活动情况不够公开,导致群众对政府、村委会的不信任,抵触情绪严重,干群关系紧张。因此,发扬基层民主,必须有相关制度和法律做保障,使基层民主体系运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增强,使基层民主在阳光下运行。(五)基层党组织自身的不足制约着民主建设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基层的重要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上是合格的,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还不健全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逐步转型,上级政府有意识地主动让出一部分管理领域和权力,使农村基层群众自治领域和权力扩大,然而政府让出的这部分领域和权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立刻直接地传递到基层群众手里,而存在一些中间环节或妨碍直接传递的因素,因而就有可能出现暂时“真空”或缺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有力,就能暂时地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缺位带来的所谓“瘫痪半瘫痪”的混乱无序状态,从而使农村基层自治迅速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然
本文标题:浅谈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3754 .html